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敕封一品公侯 > 第217章 一根筋的隋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昭棠心思本就活络,秦渊那番话刚落,不过须臾功夫,他便把其中关窍摸得通透。

明明年年都是清平年月,可内库的银钱却总像填不满的窟窿。

北边的游牧部族像逐臭的苍蝇,时不时来边境扰事,抢走他的子民,夺走百姓的口粮,狭长的边境线愈发难守得周全。

想来让人不舒服,一场大战耗费巨大,他凑不出能一举定乾坤的军费,每每思及此处,都忍不住暗自唏嘘。

谁说帝王不能沾商事?祖辈的律法里,可没半条明令禁止。

秦渊说得对,手里攥着真金白银,才能撑起他一统四方的抱负,没钱只能空想。

再者,从商而已,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哪个勋贵世家背后,没绑着百八十户荫庇的商户?不过是彼此心照不宣,从不当面点破罢了。

只是他的心思,比旁人又多了一层:那些养得肥头肥脑的商贾,哪一个不是国家手里待宰的羔羊?

一旦将来逢了战事,这些人便是触手可及的钱袋子。

春种才能秋收,先把这些“苗子”养肥些,等将来“秋收”时,才好下手取用。

他可不想做个处处掣肘的穷皇帝,手里有了钱,才能挺直腰杆,做自己想做的事。

隋公听罢,只觉那话句句戳在要害,一时竟寻不出半分反驳的由头,气得浑身发颤,手指着秦渊,声音都带了抖。

“你……你这黄口孺子!圣贤遗训煌煌在上,你也敢妄加质疑,目无礼法!胆大包天!”

秦渊闻言,一声冷笑直透殿宇,目光如炬,直逼隋公:“隋公!在下刚才所言利弊,桩桩件件皆系天下民生,你不辨是非,只抱定死规矩死磕,儒家重义轻利,可你可知,这‘利’不是商贾私吞的横财,是农夫种粮得的饱暖,是工匠造物得的营生,是天下人免于饥寒的根本!你为了那所谓的大义,硬要把商路堵死,让粮在仓中霉烂,让布在架上朽坏,眼睁睁看着百姓忍饥受寒,这叫什么大义?这叫冥顽不灵,这叫误国误民!”

隋公被他说得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着,半天只挤出个“你”字。

秦渊步步紧逼,声如金石:“你什么你!隋公身为御史中丞,食君之禄,当为陛下分忧,为万民谋福。可你如今只知抱残守缺,把圣贤的话当挡箭牌,连变通二字都悟不透,连民生二字都抛脑后,若换作是本侯,有这般愚钝的见识、这般固执的心思,早该免冠谢罪,羞于再立在这朝堂之上,哪还有脸面在此高声叫嚷!”

“住口!”姜昭棠一声怒斥陡然响起,眼角却飞快朝秦渊递去个眼色,“秦渊!还不快向隋公致歉!”

秦渊见陛下眼神古怪,瞬间便悟透了其中关节——这是要借台阶给隋公,免得老臣真被气出好歹。他当即收了锋芒,漫不经心地朝隋公拱了拱手,语气听不出半分歉意,只淡淡一句:“方才言语唐突,隋公勿怪。”

隋公哪里听得进这话,只觉得心口憋闷得厉害,捂着胸口大口喘气,脸色涨得通红,连身子都晃了晃。一旁的滕内侍见状急了,忙尖着嗓子往外喊:“御医!快传御医!”

姜昭棠快步走下御台,亲自上前帮隋公顺着背,语气放得格外温和:“隋公莫动气,秦渊这小子年轻气盛,嘴上没个把门的,哪有您这般通透的见识?犯不着跟小辈一般计较,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隋公喘得说不出整话,却猛地抓住姜昭棠的手,用力晃了晃,断断续续道:“陛……陛下!那鬼谷学派……最是能言善辩、蛊惑人心!秦渊的话……都是佞言!万万不可听啊!”

“朕知道,朕都记着呢。”姜昭棠拍着他的手背安抚,转头朝御医厉声催促,“快!扶隋公下去好生歇息!”

隋公被人架着起身,临走前还不忘狠狠瞪向秦渊,那眼神像是结了深仇大恨。

走到殿门口时,嘴里仍断断续续地嘟囔着,无非是“狂徒”“黄口小儿”“误国误民”之类的话。

姜昭棠微笑道:“隋中丞此人没什么坏心思,不过是守着老规矩不放,不必跟他过不去。你不是要做烈酒的生意么?那便放手去做——就依你说的,皇家占六成,你占四成。

不过,天下间没有白拿便宜这种事情,朕再许你三件事。

其一,许你‘皇家专供’的名号,凡你作坊出的顶尖烈酒,可冠‘御酿分号’字样,各州府关卡见此标识,一律免缴过路费,让商路通行无阻。

其二,许你从内库调五十名懂账目的宫人,帮你打理产销账目,从内务府拨三百名护卫加入运酒商队,确保生意安稳,其三,若有他人刁难,你可便宜行事,若自觉力有不逮,你可直接递折子进宫,朕亲自为你做主。

不过朕也有个要求,每季度你需将生意账目呈给内库核对,六成收益须按时上缴,且这烈酒秘法,除了你我,不可再传第三人,若有觊觎秘法者,杀之,你看,朕这般安排,可合你心意?”

“陛下这般安排实在再妥帖不过,臣也是如此想的。”

姜昭棠摆了摆手,笑道:“丑话说到前头,若有亏损,秦侯得自掏腰包补上空缺。”

烈酒生意会亏?秦渊从没想过这个可能。

光一个皇家特供的名头就千值万值,自己找到了这么一个靠山,往后的生意路可不要太顺,谁会跟顶着风跟皇家抢生意呢。

“回头滕内侍会给你送五百两白银,西市划出两个店铺给你,这算是朕的本钱。”

秦渊轻笑一声道:“陛下给的这笔赏赐,一定会为臣带来好运气。”

姜昭棠却忽然皱了眉,像是想起什么要紧事,叮嘱道:“还有一事,这生意你自己别亲手沾,回去找个信得过的人打理,管账,运货都交给他。不然风声传出去,说堂堂鬼谷传人抛了经世之学,跑去做商贾营生,你不觉得没脸,朕都得替你臊得慌。”

秦渊躬身应是,皇帝提醒的没错,勋贵做生意,哪怕众人皆是心知肚明,但还是不能太明目张胆。

古代重农抑商,但商多为勋贵与官员附庸,上位者提供庇护,并享受分成,不过也有不少大家族,主家不涉商贾之事,庶家出来经商,主打的就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