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敕封一品公侯 > 第222章 关于“吃”的根本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2章 关于“吃”的根本问题

秦渊从不会将性命托付他人,但鬼市他却非去不可,辣椒只是其次,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里藏着的隐秘,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我不同意。”莫姊姝淡淡说道。

“你早已不是孩童,寻常任性我尚可纵容,可此事关乎性命,恕我不能答应。若你执意要去,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

莫姊姝是真的急了,鬼市的凶险,她打小就听长辈反复叮嘱,那里龙蛇混杂,即便是再谨慎的人,稍有不慎也会丧命。

“如何不留情面?”

“我……我……反正你就不能去。”

秦渊在她唇上吻了一口,轻声安慰道:“好,不去就不去,并非只有鬼市才有番商,我绘制几张种子的图样,娘子帮我打听打听,如若找不到,届时咱们再想办法。”

“这种子,很要紧?”

“一朝根基,全在农桑。我若真能寻到想要的,说不定能让整个大华再无饥馑之苦。况且,得靠咱们自己找到,才算真真正正的功劳。所以我只跟滕内侍提了辣椒——找到它不过解个口腹之欲,我要找的其他种子,才是重中之重。”

莫姊姝睁大眼睛,疑惑道:“再无饥馑之苦?这要达到什么产量才能做到这个程度?”

这才是现代人和古代思想上不能产生共鸣的地方,他们关于土地的产量的认知维持在很低层级,所以所谓的丰仓的意思,就是手中能留有余粮,仅此而已。

“在我的记忆里,一亩二十石不过是平常事。”

莫姊姝一时间有些无语,他觉得夫君是在说大话,哪怕再肥沃的田地,一亩六石已经是顶天的产量,二十石……唉,看来夫君这是完全不通农事。

罢了,也不必去拆穿,免得折了他的颜面。

“夫君啊,为何非得从番商手里找?”

秦渊沉吟片刻,声音沉了几分:“我华夏虽地大物博,农作物上却仍有缺憾。有些良种远在海外,只有那些走海的客商手里才有。”

“好,妾身定帮夫君多留意。”

秦渊勾了勾唇,转身走到书案旁,提笔先勾勒出几种种子的模样。端详片刻,又觉不够明了,换了根炭笔,照着玉米、土豆、番茄的形态,添画了几幅立体图。

这个时候的种子应该和后世不一样,现代的种子都是通过几代的培育而来,那形状也是有区别的。

那这形状,当然也得注意些。

莫姊姝凑过来,眼中满是惊叹:“这画竟这般栩栩如生,像是一伸手就能摸到实物!”

“不过是写意和写实的差别罢了,娘子觉得好看?”

“自然好看,嗯……若用这法子画人,是不是也能这般鲜活?”

“娘子就是聪慧,只不过,你夫君眼下还没这能耐。”

“妾身还从未见过这种技法,莫非是夫君独创?”

“嗯……”秦渊想了一会儿,这会儿西方的文艺复兴大概还没开始吧,哪怕是有,自己占了这个名头又如何,想定,他面不改色道:“确实是我独创。”

“那夫君可以将此技法整理成文理,将其传于子孙?”

秦渊怔了怔,旋即笑道:“好好好,都听娘子的。”

……

华夏百姓首先要解决“吃”的根本问题,也就是生存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激活基层生产力;当粮食有了富余,其他产业才有萌芽与发展的土壤。

事实上,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远胜于战争。古代攻城略地,本质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广阔的土地资源,或是扞卫国家尊严。

战争与掠夺本就密不可分,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谙此道,以战养战玩的特别溜。

可后来不知哪位儒臣却提出“王师当以德服人”,称“天朝岂会觊觎小国寡民的微薄财物”。

自此便有了“打赢只取土地,其余仍归对方”的做法。

至于劳工掠夺,建立殖民地?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从未有过这样的概念,因为从骨子里就带着骄傲,也因为拉不下脸,丢不起这个人,只要我看到的土地,都是王土,只要是不顺从的子民,杀之。

即便通过战争夺取了大量土地,以古人有限的认知与技术,也无法将其完全开发利用。

因此,一旦遭遇大规模战争,无论国家此前何等富饶,粮食产量往往会锐减至近乎归零。这是铁律,唯有唐朝是例外。

这件事情宜早不宜晚,哪怕运气好得到了种子,想要达到后世的产量也需要一代一代的培育,现在既然有了条件,那就提上日程吧。

墨韵快要累垮了。

工坊才刚收拾停当,秦侯爷便又给她派了新的活计,有两处工坊要马上利用起来,名字倒简单,一处叫酒坊,一处叫香水作坊。

他将墨家的人手分成十三拨,每拨人各司其职,从粮食发酵到蒸馏提纯,每一拨都只掌握其中一道技法。

待遇也给得实在,技工每月能拿二两银子,每日只做四个时辰的活,每月还有四天休沐。

若是超额完成任务,另有额外奖励。但规矩也立得分明,各人需守好自己的技艺,尽量不与他人互通,若是私下串通,便只能换人来做。

钱的吸引力终究太甚,墨家世代相传的荣誉,转瞬间就被多数人抛到了脑后。

他们迷醉于眼下的日子,吃的是从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饭食,住的不再是挤挤挨挨的大通铺,而是有了专属自己的单间,更别提还有许多先进器物,甚至专门的实验室供他们使用。

在这群墨者心中,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看清这一切的墨韵,心里像被浸了凉水。她只觉得阿耶当年的牺牲全白费了,照这么下去,墨家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但她无力挽留这个局面,她不能劝说族人们再回返往日那种贫困的生活。

这样对于这群心思单纯的墨者们才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