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敕封一品公侯 > 第290章 独一无二的优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侍卫不敢耽搁,扛着柄锃亮的陌刀快步上前。刀身足有七尺,沉甸甸压得木架微微发颤,寻常人单手压根拎不起来。

沐风在旁低声解释:“公爷,这刀是您当年斩将夺旗的利器,走到哪儿都随身带着的。”

“贤婿,用这刀试,可行?”莫青岩看向秦渊。

秦渊默算片刻,点头却不忘叮嘱:“可用,但岳丈得拿捏好力道。您肯定劈不开这甲,可陌刀的渗透力太强,怕大舅哥受内伤,一场试验而已,犯不上。”

“征战半辈子,力道分寸还是有的。”莫青岩应得笃定。

莫姊姝却蹙紧眉:“阿耶,务必避开要害!力气太猛会震伤阿兄肺腑,留下暗伤可难调养。”

“放心,我有数。”

莫青岩亲自握上刀柄,手腕微微一沉——这刀劈砍时能借全身力道,当年连身披两层重甲的敌将都能劈开,寻常铠甲在它面前堪比薄纸。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死死锁在莫君澜胸前的护心镜上,沉声道:“君澜,站稳了。”

莫君澜攥紧拳头,腰背挺得笔直:“阿耶尽管来!”

场间瞬间静得能听见风吹草叶声。崔伽罗下意识捂了嘴,莫姊姝的眉皱得更紧。莫青岩双脚蹬地,腰身猛拧,陌刀带着破风的呼啸,狠狠劈向护心镜的凸起处!

“当——!”

震耳欲聋的巨响炸开,刀身被弹得剧烈震颤,险些从莫青岩手中脱手。他踉跄后退两步,虎口发麻,脸上的兴奋瞬间僵住,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难以置信。

莫君澜则直接被震飞倒地,一口鲜血从嘴角溢出。好在他歇了片刻便半坐起身,大口喘着气,甚至还能抬手揉了揉胸口,看着倒无大碍。再看那护心镜,除了一道比之前略深的白痕,仅隐隐有些微凹陷,连条裂纹都没有!

“有事么?”莫青岩急声问。

“儿没事。”莫君澜哑着嗓子答。

莫姊姝立刻上前把脉,随即掏出银针袋,两根细针飞快扎在他手颈两处。片刻后,莫君澜的呼吸才渐渐平稳。

“这怎么可能?!”莫青岩再也绷不住,失声开口,声音都带着颤。他征战半生,见过的好甲不计其数,却从没一具能硬抗陌刀一击,还这般“轻松”!金丝软甲的原理他能看懂,可这外甲为何如此坚硬?是用了什么奇材?

他快步冲上前,手指反复摩挲护心镜,又扒开肩甲、腰侧的缝隙细看——甲片依旧严丝合缝,连拼接处的铜扣都没松动半分。

“贤婿,这是什么甲?为何硬到这般地步?”

秦渊走上前,轻轻拍了拍护心镜:“岳丈,这护心镜是双层复合钢锻的,外层硬,内层韧,能卸去大半力道。”

“双层复合钢?是什么材料?”

“您姑且当是精心锻造的玄铁便是。”

莫青岩长长吐了口气,望着黑甲的眼神,早已从审视变成了狂热的珍视。他沉思片刻,试探着开口:“如此极品,若能……”

“不能。”秦渊截住话头,像是早猜透他的心思,“这甲制作极难,自家人尚可配几副,大规模打造,眼下的工艺根本做不到。”

“若是……”莫青岩还想追问。

秦渊笑了笑:“若是将来工艺成熟,我会和三叔商量,先在莫家军中试配。不止甲胄,刀剑、弩箭也能小范围置备,自然先紧着咱们自家人来。”

莫青岩眼中精光一闪,耐人寻味地笑了:“你不错,真的很不错。既然都明白,我就不多说了。兵者,国之大事,于秦氏来说也是一等一的大事,将来若有别的谋算,记得找你三叔,莫家倾尽全族之力,也会帮你达成。”

“岳丈,长安大,居不易,我也只是想守护咱们一家人的平安而已,自从来到这里,发觉大家都走的如履薄冰,每个人都在悲观的看待一切,我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我不认为这种不安是不可逆的,所以尽可能的利用我的学识,为大家填补一下空缺处,尽可能的让咱们的底气足一些,仅此而已。”

莫青岩唇角勾起一抹弧度:“世事如棋,哪里由得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会明白的,我的想法跟你一样,自保,自保而已,并没有其他的心思,谁不想踏实过日子呢。”

秦渊笑了笑,没接话。

人站的位置不同,想法自然天差地别,莫青岩的心思,实在算不上错。论忠心,他对大华绝无二心;可身为世家掌舵人,他更得拼尽全力经营家族,攒下足以自保的底气。谁也不愿看着自家基业沦为历史尘埃,后代子孙连半点尊严都留不下。

世家大族能绵延百年,靠的本就是这份“经营”。这更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平衡:皇帝默许世家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要不越界夺权,便不会轻易出手打压。

可帝王的猜忌,从来都是悬在世家头顶的刀。哪怕莫家曾为朝廷流尽血汗,依旧逃不开这“猜忌与自保”的恶性循环。纵观中华五千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反复上演。

范蠡留候的旧事,早给所有人刻下了警示,太平年月里,最该提防的恰恰是帝王。这无关君主是否英明,而是封建社会里,皇权与世家利益集团之间,本就横着一道绕不开的死结。

大华是个博纳广通的朝代,四方来朝,国朝取长补短,在工匠技术层面上进步迅速,但还是做不到跨越式的进步。

多倍力手弩改良,火药术,冶炼钢铁术等等,秦渊这里大概是这个世界头一份。

此时西边的地界正乱得有意思,零星的手艺往来,并不得改善整个行业的技艺进步。

欧洲脱去了罗马的金色外衣,拆成堆日耳曼小王国,日子过得不要太粗糙,工匠们也就捣鼓些铁器农具,连像样的锻炉都少见,文化全靠黑暗的教会撑着。

阿拉伯像头疯牛,只要积攒起一些势头就猛冲,端了波斯老巢,最终的战利品也不过是捡了些波斯的锻甲,制弩手艺,偶尔通过丝绸之路的商队,跟大华工匠换些淬火的门道。拜占庭死扛阿拉伯时,也偷偷托人买过大华的水力鼓风炉图纸。

东边是我大中华的工匠叮叮当当造着明光铠、曲辕犁,西边是群势力撕来撕去顺带偷师。

这是一个蒙昧的年代,科技领域仍旧是一片荒芜的贫土,寸草不生,这就是秦渊的优势,独一无二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