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白沙湾村特有的晴朗早晨,林海照例起了个大早。
他先到后院检查珍珠贝的情况,记录下水质数据和贝类的状态。
大部分珍珠贝看起来健康活泼,只有两三只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贝壳闭合不够紧密。
“得注意观察这些小家伙。”林海在心里记下,准备晚些时候给它们做个体检。
早饭时,林溪兴奋地宣布:“哥,我的‘海洋奇遇’系列画被选送参加市里的青少年画展了!”
全家人都为这个消息高兴。母亲特意多煎了个荷包蛋奖励林溪:“咱们家溪溪真有出息!”
父亲笑着问:“画的是什么内容啊?”
“我画了哥潜水找到荧光海藻的场景,还有那些珍珠贝!”林溪眼睛发亮,“老师说我画出了大海的神秘感。”
林海揉揉妹妹的头发:“等周末哥带你去海上写生,让你多积累些素材。”
饭后,林海正准备去合作社,手机响了,是苏晓月打来的:“海子,张教授说今天要带科研所的人过来考察,大概十点到。”
林海看了眼时间,赶紧收拾了一下,提前赶到合作社做准备。
上午十点整,张教授准时带着两名研究人员来到白沙湾村。同行的还有一位穿着正式的中年男子,张教授介绍说是生物科技公司的代表李经理。
“林海同学,你提供的荧光珊瑚藻样本经过我们初步研究,确实含有高价值的荧光蛋白。”张教授开门见山,“这位李经理的公司对这种荧光蛋白很感兴趣,想谈谈合作事宜。”
李经理递上名片,微笑道:“我们公司专门从事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应用。如果这种荧光蛋白能够稳定供应,我们可以签订长期采购合同。”
林海心中一动,但表面保持镇定:“李经理能具体说说采购条件和价格吗?”
经过一番商讨,李经理给出了每克提纯荧光蛋白150元的报价,远高于之前张教授科研所的出价。但条件是必须保证每月至少10克的供应量。
“这个量有点大。”林海思考着说,“目前我们只是偶然采集,要实现稳定供应还需要时间研究和培育。”
李经理表示理解:“我们可以先签订意向协议,贵方有六个月的时间建立培育体系。在此期间,有多少我们收多少,价格不变。”
这对合作社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林海与随后赶到的苏晓月交换了个眼神,见她微微点头,便爽快地答应了。
送走张教授和李经理后,林海和苏晓月立即召集合作社核心成员开会讨论这个新项目。
老根叔听完介绍,挠挠头:“荧光蛋白?这东西听起来高级,但咱们能搞出来吗?”
阿水伯则比较务实:“投入大不大?风险高不高?”
林海早有准备:“前期投入不会太大,我们可以先用小规模试验。张教授答应提供技术指导,成功率应该比较高。”
苏晓月补充道:“根据初步测算,如果能达到月供10克的目标,合作社每月可增加1500元的收入。而且这是纯利润,因为荧光珊瑚藻是自然生长的,我们只需要采集和初步处理。”
这个数字让大家动心了。经过讨论,合作社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小组负责这个新项目,由林海总负责,苏晓月协助管理账目和记录数据。
接下来的几天,林海忙碌起来。他一方面要指导荧光珊瑚藻的采集和初步处理,另一方面还要照顾珍珠贝的养殖。
这天清晨,林海照例检查珍珠贝时,发现那几只状态不佳的贝类情况恶化了,有一只甚至已经死亡。
“怎么回事?”林海皱起眉头,立即对水箱进行了全面检查。
经过仔细检测,他发现水温最近有些偏高,可能是连续晴天导致的。同时ph值也略有波动。珍珠贝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这些微小的变化足以影响它们的健康。
林海立即采取行动:调整水箱位置避免阳光直射,加入新水调节温度,并添加了一些稳定水质的制剂。他还消耗15点气运值兑换了【水质稳定剂】,悄悄加入水中。
处理完这些,他已经满头大汗。苏晓月来时,看见他正专注地记录数据,轻声问:“出什么问题了吗?”
林海把情况简单说明了一下,苦笑道:“珍珠养殖比想象中难多了,一点小变化就可能前功尽弃。”
苏晓月安慰道:“慢慢来,毕竟是新技术。需要我帮忙做些什么?”
“帮我记录一下每只贝的反应吧,特别是那几只状态不好的。”林海感激地说。
两人一起忙碌起来,仔细检查每一只珍珠贝的状态,记录它们对水质变化的反应。林溪放学后也来帮忙,用她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一些成年人忽略的细节。
“哥,这只贝的贝壳边缘有点发白,和其他的不一样。”林溪指着一只中等大小的珍珠贝说。
林海仔细一看,果然如此:“溪溪真细心!这可能是某种缺乏症的表现。”他立即给这只贝做了标记,准备特别关照。
傍晚,处理完合作社的事务,林海驾船出海,前往那片有荧光珊瑚藻的洞穴。这次他带了特殊的采集工具和保鲜设备,准备系统性地采集样本。
水下世界依然神秘美丽。林海轻车熟路地找到那个洞穴,惊喜地发现荧光珊瑚藻的生长范围比之前看到的要大不少。他小心地采集了足够数量的样本,同时注意不破坏它们的生长环境。
【气运值+10】,UI界面显示当前气运值达到【75\/100】。同时提示:“可持续采集程度提高,生态平衡维持良好”。
返航途中,林海顺便下网捕了些鱼,收获几条不错的石斑鱼和黑鲷,估计能卖个一千多元。
回到合作社,苏晓月还在忙碌。见林海带回荧光珊瑚藻样本,她立即上前帮忙处理。
“按照张教授给的方法,我们需要先清洗干净,然后低温干燥,最后研磨成粉寄给他们。”苏晓月一边操作一边解释。
林海看着她熟练的动作,不禁感叹:“晓月,你真是合作社的宝藏。”
苏晓月脸一红,低下头继续工作,但嘴角微微上扬。
处理完荧光珊瑚藻,两人又一起去检查珍珠贝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及时处理,大部分珍珠贝的状态已经稳定下来,只有那几只原本就不佳的还需要特别照顾。
“明天我再去镇上买些专业设备,更好地控制水质。”林海决定道,“不能再靠手动调节了。”
苏晓月点头:“我查了下资料,一套简单的水质监控系统大约要三千多元。合作社账上的钱够用。”
第二天,林海和苏晓月一起去镇上采购。除了水质监控系统,他们还买了一些珍珠养殖所需的专用饲料和工具,总共花费4200元。
返回村里时,遇到正要出海的老根叔和阿水伯。听说他们买了新设备,两位老渔民都好奇地来看热闹。
“现在的技术真先进啊,”老根叔看着水质监控仪感叹,“我们那会儿养贝,全凭经验和运气。”
阿水伯则关心地问:“投入这么大,能回本吗?”
林海笑道:“阿水伯放心,我心里有数。等成功了,教大家一起养。”
设备安装好后,珍珠贝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林海每天记录数据,调整管理,渐渐掌握了珍珠养殖的窍门。那几只状态不佳的贝类也慢慢恢复健康,只有最初死亡的那只无法挽回。
周末,林海如约带林溪出海写生。小姑娘兴奋地画下了许多海景,还特意画了哥哥潜水的场景。
“哥,你看我画得怎么样?”林溪展示她的作品,画中的林海正在水下与鱼群共游,身边环绕着发光的珊瑚藻。
林海惊讶于妹妹的想象力:“画得真好!不过现实中没有这么梦幻啦。”
林溪歪着头:“但我感觉海底世界就是这样的神秘美丽啊!”
回程时,林海顺便检查了几个之前设置的捕鱼笼,收获了不少螃蟹和龙虾,估计能卖个两千多元。
晚上,林家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时,林海分享了合作社的近况:“荧光蛋白项目已经开始小规模供应了,这个月提供了5克,收入750元。虽然不多,但是个好开端。”
父亲关心地问:“珍珠贝情况怎么样了?”
“大部分都稳定了,再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进行第二批插核操作。”林海回答,“等成功了,一颗珍珠就能卖上千元。”
母亲感慨道:“现在合作社的项目越来越多了,海子你要注意身体,别太累。”
林溪插话:“有我帮哥哥呢!我现在是珍珠贝的特别观察员!”
全家人都笑了。温馨的灯光下,一家人其乐融融。
临睡前,林海查看UI界面,气运值已经达到【80\/100】。看来项目进展顺利和家庭和睦都能提升气运值。
界面上出现了新的可兑换项目——【生态平衡维持系统】,需要60点气运值。这个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养殖环境,保持最佳状态,对珍珠养殖和荧光珊瑚藻培育都大有裨益。
“再积累一些气运值就兑换这个系统。”林海想着,渐渐进入梦乡。
月光如水,洒在合作社后院的水箱上。里面的珍珠贝静静躺着,仿佛在孕育着未来的希望。而荧光珊瑚藻项目也正如这些微光一样,渐渐照亮合作社前行的道路。
林海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总会迎来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