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海面上还飘着一层薄雾,合作社的办公室却已经热闹起来。
林海、苏晓月、秦雨,以及老根叔、阿水伯等几位合作社骨干,正围坐在一起,听沈舒云详细阐述她昨晚提及的“休闲渔业”方案。
沈舒云将一沓打印好的资料铺在桌上,上面有她连夜整理的思路和一些其他沿海地区的成功案例。
“我仔细研究过,咱们白沙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指着资料上的图片和数据,“洁净的滩涂、丰富的海产、独特的紫藻林,还有‘福昌号’沉船的故事背景。这些都是非常吸引城市游客的元素。”
她看向林海,眼神清亮:“我们可以设计半天或一天的‘赶海体验’活动。由合作社经验丰富的社员作为向导,带领游客在特定区域体验赶海,收获的海货可以按市价的一定比例卖给合作社,或者由海悦酒店直接加工成午餐-4。初步估算,如果每周接待两批、每批十人左右的游客,每人收费300元,除去成本和向导费用,合作社每月能增加近两万元的纯收入。”
“两万?”老根叔咂咂嘴,有些不敢相信,“就带着城里人在泥滩上走走,就能赚这么多?”
“老根叔,这不只是走走。”
沈舒云笑着解释,“这是一种体验,是让他们了解海洋文化,感受收获的快乐。对于我们基金会来说,推广这种可持续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计方式,也是我们的宗旨。”
林海沉思着,视野中UI界面上的气运值 【28\/100】 平稳如常。
他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将合作社推向新阶段的好机会,不仅能增加收入,更能扩大白沙湾的知名度。
“我觉得可行。”
林海最终表态,“但必须规划好,不能影响我们自己的生产和海域生态。体验区域要固定,游客必须有社员全程带领,确保安全和规范。”
苏晓月也点头支持:“我们可以把这项收入单独记账,作为合作社的发展基金,用于以后扩大养殖或者设备升级。”
秦雨从科研角度提出了建议:“我可以帮忙设计一些简单的科普环节,比如介绍紫藻的生态价值,或者潮汐的规律,让体验活动更有深度。”
方案原则上确定下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沈舒云显得格外高兴,她看向林海:“林社长,为了让宣传效果更好,我想为你和合作社拍一段专门的赶海视频。我注意到你赶海特别厉害,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看点-4。”
林海心中微动,这正好可以验证他刚刚想到的某个猜测,便爽快答应:“好,那就下午吧,潮水也合适。”
午后,阳光正好。
林海和沈舒云来到一片景色优美的礁石区,苏晓月和秦雨也好奇地跟了过来。
沈舒云架好了带来的便携摄像机。
面对镜头,林海起初稍有些不自然,但当他将注意力投向熟悉的大海时,那份从容便自然而然地回归了。
他没有使用任何系统工具,纯粹依靠经验和直觉,在礁石间行走、观察。
很快,他就在一处水洼下徒手摸到了两只肥美的梭子蟹,估计能卖八十元。
接着,又用铁钩从石缝里请出了一只接近一斤的野生大青龙龙虾,按海悦酒店的收购价,这只龙虾就能卖出四百多元。
他的动作流畅而精准,仿佛能看透海水和礁石。
沈舒云通过摄像机镜头捕捉着这一切,眼中异彩连连。连一旁的苏晓月都不得不承认,工作中的林海,身上有种独特的吸引力。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林海又陆续找到了价值近千元的各种海产,包括一些罕见的贝类。
他特意留意了UI界面,气运值在拍摄期间,竟从 【28\/100】 缓慢而稳定地上升到了 【31\/100】。
“是因为被记录、被认可,所以提升了气运?”
林海心中暗忖,“或者说,传播这种与大海和谐共处的‘幸运’,本身也是气运系统鼓励的方向?”
拍摄结束时,沈舒云看着摄像机里的素材,兴奋不已:“太棒了!林社长,这些素材剪辑出来,效果一定非常好!我相信,视频发布后,肯定能吸引很多人对白沙湾产生兴趣。”
夕阳下,四人提着沉甸甸的收获往回走。
沈舒云和林海讨论着视频剪辑和宣传的细节,秦雨和苏晓月则走在后面。
苏晓月看着前面并肩而行的两人,轻声对秦雨说:“沈小姐确实很有能力,带来了我们想不到的思路。”
秦雨笑了笑,低声道:“是啊,不过我看得出来,林海心里有杆秤。他看重的是她对合作社发展的帮助。”
苏晓月闻言,脸颊微红,没有接话,但眼神明显明亮了许多。
当晚,林海仔细回顾了今天的经历。
沈舒云的提议为合作社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而气运值在拍摄时的增长,也让他对自身的“运气”有了新的理解。
这不仅仅是个人发财的工具,似乎更与带领集体、传播正向价值相关。
他调出系统界面,气运值稳定在 【31\/100】。
随着新项目的展开,他感觉前方的路更加清晰,也更具挑战。
他知道,合作社这艘船,正在驶向一片更广阔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