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原始:驯服母虎,走婚诸部 > 第130章 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与倾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0章 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与倾慕

土豆一旦驯化成功,将成为天部落继水稻之后,又一重要的主粮,能养活成千上万的天部落族人!

而西红柿,将成为餐桌上最鲜艳、最美味的菜肴!

纺织工坊内,气氛不同于往日的沉闷。

林天站在一台初步成型的木质纺车旁,眉头微蹙。

旁边堆放着处理好的苎麻纤维,以及几卷勉强纺出的麻线,但粗细不均,易断,远达不到他的要求。

“首领,这麻纤维不比蚕丝柔顺,纤维短且硬,现有的纺车转速和牵引力道,很难处理。”

林月手里捻着一根易断的麻线,冷静地分析道。

她对纺织极具天赋,已是工坊的实际负责人。

林天点头,他深知原理相通,但细节是魔鬼。

“看来得改。林月,我们试试调整纺锤的重量和纺轮的直径,或许能改变捻度和拉力。”

就在这时,工坊门口的光线一暗,一身清爽的白鹿走了进来。

她看着眼前复杂的机械和堆叠的原料,明澈的眼眸里带着好奇与一丝怯意。

“林天,我……我可以来看看吗?”

她知道这里在进行重要的工作,不想打扰,但又渴望参与到他做的每一件事里。

林天看到她,眼神自然柔和了几分,招手道:“来得正好,白鹿。多一个人,多一份思路。”

初始,白鹿完全是个门外汉。

她看着林天和林月讨论着“捻度”、“牵引比”、“分丝筘”等术语,如同听天书。

但她没有退缩,更没有摆架子指手画脚。

她只是安静地站在旁边,仔细看,用心记。

当林天和林月第一次改造的纺车试验失败,麻线再次崩断时,林天有些烦躁地揉了揉额头。

林月也沉默地检查着零件。

白鹿却小心翼翼地拿起崩断的麻线,又摸了摸柔软的苎麻纤维,轻声提出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林天,这麻丝这么脆弱,为什么我们不像编绳子那样,先把它弄湿一点再纺呢?我们编草绳的时候,沾了水的草就更韧,不容易断。”

此言一出,林天和林月同时一愣!

对啊!

纤维润湿后,韧性会增加,更利于抱合!

这是一个他们陷入机械思维后忽略的简单物理现象!

林天猛地一拍手,眼中放出光彩:“白鹿,你说得对!这是个方向!我们可以尝试给纺车加一个湿润纤维的装置!”

林月也惊讶地看向白鹿,第一次真正正视眼前的“圣女”,新任的白长老,眼神中少了一丝例行公事的恭敬,多了一分认可。

“白长老心思灵巧,这个想法或许能解决大问题。”

思路打开,三人开始了密集的调试。

白鹿不再是旁观者,她主动承担起最繁琐的工作——反复浸泡不同时间的苎麻,测试最佳湿度;用手感受纺出线的粗细,记录变化。

她的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细嫩的皮肤被粗糙的麻纤维划出红痕,但她一声不吭,只是默默用林天教她的方法简单处理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林天看在眼里,心疼之余,更多的是涌起的欣赏和喜欢。

他喜欢的,不仅是白鹿的绝美,更是她这份不娇气、肯吃苦、聪慧好学的劲头。

林月也彻底放下了最初的些许隔阂,开始真正悉心教导白鹿。

她手把手地教白鹿如何看线的匀度,如何调整纺车的脚踏节奏,如何保养工具。

“白长老,这里手腕要稳,引线的力道要均匀。”

“看,这里线迹突然变细,说明上方的加压不够了。”

白鹿学得极快,往往一点就通,举一反三。

两个女人在飞梭与纺轮之间,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对林天的忠诚(或爱慕),建立起一种微妙的、基于专业认可的友谊。

经过不知多少次失败和调整,融合了湿润装置、改进了分丝筘、优化了纺锤重量的全新一代苎麻纺车终于诞生了!

林天亲自踏动纺车,林月紧张地控制着纤维喂入,白鹿则屏住呼吸,盯着那飞速旋转的纺锤。

只见柔韧的苎麻纤维被均匀地牵伸、加捻,最终缠绕在纱锭上,形成了一根匀称、坚韧、富有光泽的麻线!

成功了!

“成了!真的成了!”

......

工作台上,一束束新制成的麻线泛着象牙般的温润光泽,匀称而坚韧。

林月拿起一束麻线,指尖感受着那不同于蚕丝柔滑的、略带骨感的质地,眼中满是欣喜与期待:“首领天哥,这麻线的光泽虽不如蚕丝明艳,却更显沉稳厚重,韧性更是远超蚕丝。若是织成布,定是另一种不凡的风采!”

一旁的白鹿,身着月白色蚕丝长裙,宛如月下仙子。

她微微颔首,清冷的目光中带着赞许与更高的期许:“不错。我们有成熟的织造经验在前,此次目标,不应止于‘成布’,而应让麻布发挥其特性,做到挺括而不僵硬,耐磨而又透气,自成一体,不逊丝帛。” 她的声音平静,却为这次攻关定下了更高的基调。

林天看着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出色的伙伴,心中豪情激荡,目光与白鹿接触时,更是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他朗声笑道:“白鹿说得对!咱们这次要升级了!麻线更粗韧,咱们那台蚕丝织机得动动‘手术’!”

有了之前从零到一制造蚕丝织机的深厚经验,林天和林月已经是熟练工。

此次改进,思路清晰,动作麻利。

林天是总工程师兼主力。

他一边回忆着现代机械原理,一边动手。

他选来更粗硬的柞木,重新打造机架,加固了承受拉力的关键部位。

“经轴的卡槽要加深,麻线的张力比蚕丝大得多!”

他一边用石斧精细修整,一边解释。

林月则是默契的助手和质检员。

她迅速递上工具,并负责将改进后的综片(用于提升经线的装置)和更疏朗但坚固的筘(用于压紧纬线的梳状工具)安装到位。

“天哥,这个综环的间距我调整好了,你看这个密度可以吗?”

她的声音带着全然的信任与依赖,目光时常不自觉地追随着林天忙碌的身影。

白鹿这次更多是扮演“技术顾问”和“学习者”的角色。

她仔细观察林天和林月的操作,在他们遇到瓶颈时,“林天,是否可以考虑将踏板的联动方式稍作改变,让综片升降更省力?月儿,穿经线时,注意每根的张力是否均匀,这直接影响布面的平整。”

她的存在,有时更像是旁观者明,当局者迷的提出一些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白鹿敏锐地捕发现林月看向林天时,那亮晶晶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与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