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渔夫:我的渔村首富路 > 第90章 暗流与基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暗流与基石

接下来的日子,林凡的生活像是上了发条的钟表,在一种充实而规律的节奏中稳步向前。

他谨慎地平衡着内外事务,将系统的辅助深藏在每一次看似寻常的决策与努力之下。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林凡已经站在了新扩大的海藻养殖区旁。

海水清澈,经过【水质与养分快速测试纸】的检测,各项指标均显示这片水域正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阿明带着几个村民,正驾驶着小船,按照林凡规划好的网格,进行龙须菜苗绳的加固和整理工作。

“凡哥,按这个长势,下个月咱们的产量能翻一番还不止!”

阿明从船上跳下来,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他现在不仅是捕捞队长,更成了海藻养殖的实际负责人,林凡有意将具体事务下放,自己则专注于规划和决策。

林凡点点头,弯腰捞起一簇墨绿色的龙须菜,手感厚实,充满韧性。

“不能只追求产量,阿明。品质是关键。尤其是要供应高端市场的,规格、洁净度都要统一。”

他指了指菜体,“留意有没有附着物,定期清理,保持水流畅通。”

“明白!小玲姐都做成检查表了,我们每天按项打卡。”

阿明答道。林凡心中欣慰,小玲心思缜密,将林凡口头的叮嘱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了可执行的标准化流程,这让管理效率大大提升。

下午,林凡在村委活动室主持了第二次培训课。

这次他讲的是潮汐规律与安全航行。

来听课的人比第一次更多了,连几位平时只凭经验出海的老渔民也叼着烟袋坐在后排,偶尔点点头,显然林凡讲的这些科学道理,与他们多年的体悟不谋而合,只是被系统性地总结了出来。

课上,林凡特意让大牛上来,结合他多年掌舵的经验,讲讲遇到突发风浪的应急处理。

大牛起初有些腼腆,但在林凡鼓励和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还是磕磕绊绊地讲了起来,虽然条理不算清晰,但那份朴实宝贵的经验,却让年轻船员们听得入神。

“很好,实践出真知。大牛哥的经验,就是咱们东源村活的海上百科全书。”

林凡适时总结,既肯定了大牛,也引导大家重视传统智慧与科学知识的结合。

他看到大牛黝黑的脸上泛出光彩,腰板也挺直了些。这种对团队成员的尊重与培养,正在悄然凝聚着人心。

这日,赵老板亲自开车来到了东源村,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小凡!好消息!”他一下车就握住林凡的手,“上次那批特级龙须菜,送到市里几家高端养生餐厅和私房菜,反响好得不得了!都说口感、风味远超市面同类产品。有几家老板直接想签长期独家供应合同!”

林凡将赵老板请进自己的小办公室,小玲麻利地端上两杯热茶。

林凡心里清楚,这背后【藻类生长促进剂】功不可没,但他表面依旧平静:“赵叔,这是大家伙儿用心养殖的结果,也是您渠道铺得好。独家合同……条件怎么样?”

赵老板压低了声音:“价格能给到市场价的两倍!但人家要求也高,要保证每月稳定供应至少五百斤同等品质的货,而且希望能进一步开发一些深加工产品,比如海藻粉、干燥菜之类的,方便他们用于更多菜式。”

两倍的价格极具诱惑,但五百斤的稳定供应对目前刚刚扩张的养殖规模是个不小的压力。

林凡没有立刻答应,他沉吟片刻:“赵叔,感谢您带来这么好的机会。长期供应没问题,但量需要循序渐进。至于深加工……”

他指了指桌上那几本关于海藻深加工的书籍,“我正在研究,这是提升附加值的好路子,但需要技术和设备投入,急不来。我们可以先小批量试做一些样品,看看市场反馈。”

赵老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就欣赏林凡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远见。

“好!就按你说的办!样品的事我来协调小加工厂。小凡啊,你这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送走赵老板,林凡陷入沉思。

高端市场的需求证实了海藻养殖的巨大潜力,但也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深加工的方向愈发清晰,这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设想,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需求。

他更加坚定了去省城参加研讨会的必要性,必须去接触更前沿的技术信息和潜在的设备供应商。

出发前三天,林凡召集阿明、小玲、大牛开了个简会,细致安排了未来一周的工作:捕捞作业由阿明全权负责,重点关注“林氏一号”渔场的可持续捕捞;海藻养殖区由大牛配合小玲进行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检查表;财务和往来单据由小玲暂管。

“我不在期间,遇到任何拿不准的事情,特别是天气变化,”林凡特别强调,“第一时间联系我,或者请教李叔和老村长,安全第一。”

“放心吧,凡哥(林老板)!”三人异口同声,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对林凡的信服早已转化为坚定的执行力。

夜里,林凡独自在书房整理行装,并再次调出系统界面。

【精准气象预测系统】显示,未来一周省城天气晴好,但在他计划返程的那几天,东南海域有一个低压槽正在形成,有发展为小型气旋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

他将这个信息记在心里,准备路上随时查看更新。

【智能管理日志】则根据近期数据,给出了一条建议:“海藻养殖区氮磷比例略显失衡,建议引入滤食性贝类(如牡蛎)进行生态调控,可优化水质并增加产出多样性。”

林凡眼前一亮,这与他之前阅读资料时看到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理念不谋而合。

系统不仅提供了问题,还暗示了解决方案。

他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调研牡蛎苗种来源,规划贝藻混养试验田。”这将成为他回来后重点推动的新项目。

一切安排妥当,林凡走到窗边。月色下的东源村宁静安详,只有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岸礁。

这次远行,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次会议,更是一次对自身视野和事业疆界的试探性开拓。

他的根基已深深扎进东源村的泥土与海水之中,但枝叶的生长,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他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坚定。基石已然稳固,是时候去迎接那远方的“暗流”与机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