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山河鉴:隋鼎 > 第68章 大营攻防战(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残阳如血,将高鸡泊大营的断壁残垣染上一层凄艳的红。中军大帐内,仅有的几盏油灯在暮色中摇曳,映照着每一张疲惫不堪的脸。

高士达环视帐内。张得水左臂悬吊,血迹斑斑;李清额上裹伤,布条透红;赵广德面色惨白如纸,强撑精神;孙雷身上数处包扎仍在渗血;吴正拄着断矛,身形摇晃;鲁俊与王摩诃瘫坐椅上,连日的鏖战已耗尽他们的力气。最触目惊心的是马颂黎——这位大统领的左手齐腕而断,仅以粗布草草包裹,暗红的血渍在布上凝结成块。

“大帅,”赵广德的声音虚弱却清晰,在死寂的帐中格外刺耳,“营寨…守不住了。官军虽伤亡惨重,但明日段达必倾力一击。我等已重创官军,挫其锐气,不必…不必再固守了。”

帐内落针可闻,只闻帐外伤兵压抑的呻吟。

高士达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地图东南角那片模糊的区域——“百里洼”。他的手指重重按在上面,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退入百里洼!”他的声音嘶哑却坚定,“那里水泊沼泽纵横,芦苇遮天,路径难辨。官军皆北地步骑,不习水战,更惧沼泽险恶。经此一战,官军已胆寒。只要退入其中,段达必不敢深追!”

他死死盯着那片代表生机的水域,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良久,他猛一拍案,震得油灯摇曳:“传令!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重伤员…尽量带上!全军连夜准备,分批乘船撤退!”

话音未落,马颂黎挣扎着站起。断腕处的剧痛让他额角沁出冷汗,但他的声音却异常平稳:“高大王,我留下断后。船只不够,需时间往返。让我为兄弟们争取时间。”

高士达虎目含泪:“马统领,不至于啊!”

马颂黎惨然一笑,抬起残臂:“我这身子…自己清楚。趁着还有用,就让我为大家断个后吧。”他环视帐内诸将,“诸位兄弟,来世再聚。”

高士达泪水夺眶,声音颤抖:“好…所有还能站起、自愿留下的兄弟,断后阻敌!可能…为我大军多争取半个时辰?”

马颂黎毫不犹豫弯腰道:“遵命!只要马颂黎我一息尚存,官军休想越过防线!定保大王与诸位兄弟安全入泽!”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以命相托的承诺。

高士达重重颔首,上前扶起马颂黎,双手紧握他仅存的右臂:“兄弟…保重!”

马颂黎咧嘴想笑,却因伤痛而面容扭曲。他毅然转身,大步出帐,去集结那支注定有去无回的断后之军。

是夜,义军开始悄无声息地撤退。他们丢弃辎重,只携必要兵器和少许干粮,搀扶着伤员,在残余水军的引导下,如沉默的暗流,向东南码头汇聚。

而马颂黎,则率领千余自愿留下的伤兵死士,牢牢钉在营寨要道。他们利用残存的栅栏、土垒构筑最后防线,默默擦拭兵器,整理箭矢。无人言语,唯有视死如归的平静在蔓延。

破晓时分,官军哨探察觉异常,营寨过于寂静,岸边水波异动。

“贼军要跑!”

段达闻报,又惊又怒。苦战六日,若让贼首逃脱,前功尽弃!

“进攻!全军追击!”他厉声下令。

休整一夜的官军如潮水般涌向营寨。这一次,他们轻易突破外围,却在主通道上,遭遇了马颂黎和他的断后之师。而此时,还有最后一批义军还没登船。

马颂黎手持染血横刀,屹立阵前。身后千余残兵,人人带伤,目光如铁。

“河北马颂黎在此!”他声若惊雷,“想过此路,踏着爷爷的尸体过去!”

“杀!”官军将领不耐烦地挥手。

潮水般的官军涌来。

这是一场注定结局的战斗。一方是养精蓄锐的生力军,一方是伤痕累累的残兵。

但这场断后战的惨烈,远超官军想象。

马颂黎独臂挥刀,状若疯虎。身边死士爆发出最后的光辉——有人以身为盾,有人抱敌共堕,有人点燃火油冲入敌阵…他们不是在战斗,是在用生命践行承诺。

防线不断收缩,人数锐减。

马颂黎不知挥了多少刀,全身浴血。长枪刺穿大腿,他斩断枪杆继续搏杀;横刀砍入肩胛,他恍若未觉。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时间,再拖久一点!

当最后一名死士倒下,当数十支长矛将他团团围住,他拄着卷刃的横刀,艰难站稳。回首东南,主力已安全撤离。

他嘴角泛起解脱的笑意,用尽最后力气将横刀掷向敌将,仰天长笑:

“哈哈哈!高大王!马颂黎…不负所托!”又朝远方喃喃,“好好活下去…”

笑声戛然而止。

他怒目圆睁,身躯拄长矛挺立不倒。

冲上的官军被这凛然威势所慑,竟无人敢上前。

段达赶到时,只见尸山血海中,那具屹立不倒的遗体,和那条被鲜血与尸骸彻底堵塞的道路。

追击的最佳时机已然错过。轻骑回报,高士达残部已遁入百里洼深处,踪迹难寻。

段达望着东南那片水汽氤氲的沼泽,沉默良久。麾下将士经此血战,已伤亡惨重,士气低迷。谁都知道,进入那片死亡沼泽追击亡命之徒意味着什么。

“收兵…清理战场。”他疲惫挥手,声音充满无奈。

官军虽攻破大营,取得名义胜利。但高士达、窦建德等核心力量得以保全,遁入水泊。段达的官军已被彻底“打痛”,失去了继续追剿的勇气与实力。

百里洼的芦苇在晨风中摇曳,默默见证着这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撤退,见证着乱世中用鲜血铸就的兄弟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