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39章 蔡京集团内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宣和年间的汴京,晨雾如纱般笼罩着巍峨的宫阙。紫宸殿内,金兽炉吐着袅袅青烟,香料的馥郁却驱不散朝堂上弥漫的肃杀之气。蔡京三度拜相后,其权势滔天,政事堂朱漆屏风后的暗流涌动愈发汹涌。那些依附蔡氏的官员,为了利益,全然不顾往日情谊,在相府密室的昏黄烛光下、在酒楼雅间的觥筹交错间,精心编织着一张张错综复杂的权力大网,每个人都妄图在这网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

最引人注目的蔡氏父子矛盾,如惊雷般轰然炸裂。蔡攸身着绣着金线的绯色官袍,出入禁中时昂首挺胸,腰间的玉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刻意彰显着自己的地位。他常在宋徽宗面前,恭敬地呈上精心绘制的祥瑞图,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言语间却似不经意地提及父亲治政时的种种疏漏。某次重阳家宴,相府内张灯结彩,宾客满堂。当蔡京颤巍巍地举起酒杯,准备为圣上祈福时,蔡攸突然快步上前,猛地抢过酒盏,声音洪亮地说道:“父亲年事已高,恐不胜酒力。” 这一举动,惊得满堂宾客面面相觑,相府鎏金烛台上的烛光都仿佛因这突如其来的折辱而微微颤动。此后,蔡攸的野心愈发膨胀,他广纳江湖术士,将府邸后院布置成神秘的演练场,日夜研习奇门遁甲之术;又暗中在枢密院安插大量亲信,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版图,大有与父亲分庭抗礼、一争高下之势。

老谋深算的蔡京又怎会轻易坐视儿子的 “僭越”?他端坐在相府书房的太师椅上,眼神阴鸷,盯着桌上弹劾蔡攸亲信的奏折,手中狼毫重重勾画,仿佛要将那些忤逆之人从世上抹去。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宛如一头蓄势待发、择人而噬的恶兽。他一边授意御史台接连弹劾蔡攸的党羽,一边以 “擅改盐法” 这一莫须有的罪名,将蔡攸安插在户部的爪牙尽数革职。不仅如此,他还在与宋徽宗闲谈时,装作不经意地说起蔡攸幼年时的顽劣之事,巧妙地暗示儿子德行有亏,不堪大用。

其余官员们见此情形,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纷纷迫不及待地卷入这场争斗。知开封府的王黼,趁着夜色,怀揣着江南进贡的珍贵龙涎香,匆匆赶往蔡攸府邸。他满脸堆笑,言辞间满是谄媚攀附之意,恨不得立刻成为蔡攸的心腹。而掌管谏院的吴敏,则在蔡京生辰那日,毕恭毕敬地献上价值连城的蓝田玉璧,信誓旦旦地表示愿做蔡氏的 “看门犬”,为其鞍前马后。朝堂之上,官员们各为其主,议事厅里争论声、呵斥声此起彼伏,原本整齐有序的朝班变得混乱不堪,宛如一盘散落满地、无法收拾的算盘珠子。

这场旷日持久的内耗,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痛了整个朝廷。黄河决堤的加急文书在兵部的案桌上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任由洪水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边境军粮调配因派系之间的争执,屡屡延误,戍边将士们饿着肚子,在寒风中坚守。那些本应用于修缮城池、赈济灾民的库银,却成了官员们行贿钻营、谋取私利的工具。当金兵的铁蹄如雷霆般踏破燕山防线时,汴梁城里的官员们依旧沉浸在争权夺利的漩涡中,不可自拔。北宋王朝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厦,在这场永无休止的内斗中,摇摇欲坠,即将迎来崩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