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26章 周景上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延熹六年(163 年)的寒冬腊月,铅云低垂的洛阳城裹着层灰蒙蒙的霜雾。巍峨的宫墙在朔风中泛着冷硬的青灰色,檐角的铜铃被吹得乱撞,发出细碎而尖锐的声响。当司隶校尉捧着黄绢诏书踏入卫尉府时,周景正立在廊下,望着庭院里枯萎的芭蕉叶出神,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上,还留着昨夜烛泪灼烧的焦痕。老仆颤巍巍点燃庆贺的爆竹,猩红的碎屑随着炸响的脆响纷飞,惊飞了屋檐下瑟缩的寒鸦 —— 此时的朝堂,恰似这瑟瑟发抖的雀鸟,在宦官权势的阴影下惶惶不可终日。

次日清晨,凛冽的霜气凝成白茫茫的雾凇,挂满宫阙飞檐。周景踏着满地霜华,靴底碾碎薄冰发出清脆的声响,步入尚书台时,撞见太尉杨秉倚着朱漆廊柱。杨秉的白发在寒风中凌乱如蓬草,皱纹里似嵌着经年累月的愁绪。两人相视无言,目光却同时落在廊外疾行的小黄门身上 —— 那宦官趾高气扬地甩着貂尾冠,腰间新铸的错金铜印撞得环佩叮当,正是新近得宠的中常侍王甫的亲信。小黄门经过时,故意抬高下巴,鼻孔里哼出轻蔑的鼻音,身上浓烈的龙脑香混着酒气,熏得周景眉头紧蹙。

“前日冀州刺史奏报,赵忠兄长在安平境内圈占民田千顷,竟以‘天子私产’为名!” 杨秉突然开口,苍老的声音里裹着化不开的悲愤,枯瘦的手指关节捏得发白。周景轻抚腰间久未出鞘的环首刀,指节因用力而暴起青筋:“太学生在洛阳城门张贴的《清议榜》,已列了十二名宦官罪状,如此下去,恐生民变!” 说罢,他从袖中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百姓联名控诉宦官暴行的血书,暗红的指印触目惊心。

暮色四合时,两人在太尉府密室挑灯疾书。案上铜炉里的龙涎香袅袅升腾,却掩不住竹简上墨汁的刺鼻气味。竹简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历数中常侍单超、徐璜等人 “以阉竖之身窃据枢要,卖官鬻爵,荼毒州郡” 的恶行。更漏声里,杨秉突然搁下笔,烛光在他深陷的眼窝里投下浓重的阴影:“文升兄,此疏一旦呈上,恐遭反噬。” 周景将竹简投入火漆印匣,烛火在他眼角的皱纹里跳跃,映得脸庞一片赤红:“吾辈食汉禄,当效汲黯之直谏,纵粉身碎骨,也要为天下开一线清明!” 说罢,他猛地推开窗,凛冽的寒风卷着雪粒扑进来,吹得案上烛火明灭不定。

未央宫宣室殿内,汉桓帝刘志将奏疏反复摩挲,指腹在竹简上凸起的刻痕间来回游走。案头堆积的琉璃盏里,西域进贡的葡萄酒早已凝结成暗红的冰晶,倒映着殿内摇曳的烛火。窗外传来宦官们宴饮作乐的喧哗,丝竹之声与嬉笑声混作一团,却掩不住更远处传来的饥民哭号。他想起上月南巡时,陈留百姓拦驾控诉宦官爪牙横征暴敛的惨状,褴褛的衣衫、绝望的眼神,至今仍在他梦中萦绕;又想起单超等人在诛灭梁冀时立下的汗马功劳,那夜未央宫的血光,似乎还在眼前晃动。“若骤然罢黜诸常侍,谁能制衡外戚?可若任由其坐大……” 他喃喃自语,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烛花爆开的脆响惊得他浑身一颤,恍惚间看见先帝顺帝临终前握着他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许。

长夜将尽时,刘志终于在奏疏末尾批下朱批。墨迹未干,便有宦官踉跄奔入,冠冕歪斜,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恐:“陛下!太学生与清流官员在朱雀阙下聚集,高呼‘清君侧’!” 殿外,凛冽的北风卷着雪粒扑进殿门,吹得朱帘猎猎作响。刘志望着案头渐渐干涸的朱批,忽然觉得这寒冬格外漫长,仿佛永远等不到破晓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