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16章 废帝的前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未央宫的铜漏在子夜时分发出更显沉重的滴答声,霍光独坐书房,案头堆积如山的竹简仿佛化作无形的巨石,沉沉压在他的心头。摇曳的烛光将他的身影投射在绘有周公辅成王的屏风上,忽明忽暗间,三百年前周公旦辅佐幼主、制礼作乐的场景,竟与眼前混乱不堪的朝堂画面重叠交织。自刘贺入京即位二十七日来,这位历经三朝的权臣鬓角的白发愈发浓重,每一根白发似乎都在诉说着这段时间的殚精竭虑 —— 从昌邑带来的二百余名亲信,如贪婪的蛀虫般把持着朝中要职,他们在长安城内肆意妄为,纵马驰猎践踏百姓庄稼,强抢民女引发无数哀嚎,更有甚者,竟敢在未央宫前殿击鼓作乐,在先帝丧期未满之时,将乐府乐工召入宫中彻夜宴饮,靡靡之音亵渎着庄重肃穆的宫廷。

大人,太仆丞杜延年送来密报。 心腹家丞神色慌张地匆匆入内,脚步急促带起一阵风,手中木牍还带着夜露的凉意与潮湿的泥土气息。霍光展开细看,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瞳孔骤然收缩:刘贺竟派人向昌邑旧部索要金器、刀剑,意图将朝中反对者悉数铲除,字里行间的杀意令霍光后背发凉。案头的青铜博山炉腾起袅袅青烟,在昏暗的烛光中扭曲变幻,恍惚间化作刘贺醉醺醺的面容,那放肆的笑声仿佛就在耳畔。他清晰地记得三日前朝会上,新帝歪戴着冕旒,眼神涣散,将谏言的郎中令当众杖责三十,郎中令凄厉的惨叫回荡在宫殿之中,鲜血溅在丹墀之上,如同一朵妖异而凄艳的曼陀罗,刺痛着每一个朝臣的双眼。

次日清晨,薄雾如轻纱笼罩着长安城,霍光乘着朱轮马车悄然驶出府邸。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隐秘的行动屏息。他先拜访了右将军张安世,两人避开众人耳目,在张府竹林深处密谈。竹叶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张安世抚着佩剑,长叹一声:前日祭祀宗庙,陛下竟将太牢祭品赏赐伶人,此等大逆不道之举,实难容忍。宗庙乃国家根本,先帝在天之灵岂容如此亵渎! 接着,霍光又来到丞相府,田延年听闻来意,怒拍案几,案上竹简纷纷跳动:昔伊尹放太甲,后世称其忠。若今日能匡正社稷,大将军当为汉家伊尹!此乃天命所归,社稷之幸! 霍光望着庭院中被晨露打湿的青苔,想起先帝临终托孤时紧握他手的温度,那温度仿佛穿越时空,再次给予他力量,心中铲除昏君、匡扶社稷的信念愈发坚定。

消息如同初春的融雪,悄无声息却又不可阻挡地在朝堂蔓延。御史大夫丙吉的府邸在深夜依旧灯火通明,他召见门生,在密室中反复推演废立程序,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不容有失;光禄大夫夏侯胜将《尚书》中 天视自我民视 的章节抄写数十遍,墨迹未干便分发给亲信,暗喻民心所向,意在为废黜刘贺寻找坚实的舆论与道义支持。未央宫的侍卫们发现,近来往来丞相府的马车车辙格外频繁,车轮印深浅不一,似在诉说着事态的紧迫;而昌邑王府的守卫数量突然增加,手持兵器的士兵如临大敌,双方在宣平门外的对峙已现剑拔弩张之势,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触即发的火药味。

霍光特意选择在晦日召集重臣议事。这一天,天空阴沉,乌云密布,仿佛也在为即将发生的大事而压抑。未央宫大殿内烛火摇曳,明明灭灭的烛光映照着一百二十名朝臣紧张的面容,殿内一片死寂,众人屏息而坐,只听见彼此沉重的呼吸声。霍光缓步走上台阶,每一步都似有千钧之重,腰间玉玦相撞发出清响,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诸君以为如何? 殿内死寂如坟,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唯有大司农田延年按剑上前,衣袂扫落几案上的竹简,声音铿锵有力:今日之议不得反顾,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这句话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群臣如梦初醒,纷纷叩首:万姓之命,在于将军,唯大将军令! 此起彼伏的叩首声在大殿中回荡,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即将终结。

此时的昌邑王府,丝竹之声与歌姬的娇笑声混杂在一起。刘贺搂着歌姬醉卧榻上,眼神迷离,枕边散落着未拆封的密信,那是他命运转折的预兆,却被他毫不在意地丢弃。窗外细雨渐密,雨丝如帘,打在瓦当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与未央宫内此起彼伏的叩首声,共同编织成大汉王朝命运转折的序曲。这场被历史记载为 行淫乱,失帝王礼宜,当废 的政治风暴,在霍光不动声色的布局下,即将以雷霆之势席卷整个长安城,为大汉王朝掀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