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47章 童谣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光四年的腊月,洛阳城的寒风裹着雪籽,刮在脸上像针扎。可比寒风更刺骨的,是街巷里孩童们传唱的童谣。

“魏王入蜀,伶人作辅,唐家天下,一夕倾覆 ——” 梳着总角的孩子们拍着手,在结冰的石板路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童声穿透风雪,钻进每户人家的窗棂。卖炭的老汉听到,赶紧把担子往墙角挪了挪,生怕被官差听见;绣坊的妇人则捂住孩子的嘴,眼神里满是惊惧。

这童谣说的是魏王李继岌(李存勖之子)伐蜀时,景进等伶人随军监军,胡乱指挥导致军心涣散的事。百姓们不敢明着议论,便借着孩童之口,唱出心里的忧虑。

消息很快传到皇宫。李存勖正在暖阁里试穿新做的戏袍 —— 那是为《霸王别姬》准备的,乌骓马的纹样用金线绣成,在烛火下闪着冷光。听闻童谣,他猛地将戏袍摔在地上,龙靴踩着丝线的纹路,恨得牙痒痒:“一群黄口小儿,竟敢诅咒大唐!”

“陛下息怒,” 景进赶紧捡起戏袍,拍去上面的灰尘,“定是有人在背后教唆,想妖言惑众。”

“查!给朕严查!” 李存勖的声音像淬了冰,“不管是谁编的,不管是谁唱的,一律抓起来!”

捕快们像疯狗一样冲上街头,凡是传唱童谣的孩童,无论高矮胖瘦,全被铁链锁了去。有母亲抱着孩子跪在雪地里,额头磕出鲜血,求官差放过幼子,却被一脚踹开;有私塾先生试图辩解 “童言无忌”,反被污蔑为 “妖言源头”,枷在国子监门前示众。

三日后,教坊司的戏台旁搭起了临时刑场。三十多个孩子被推搡着站在雪地里,最小的才刚会走路,冻得发紫的小手还攥着半块冻硬的窝头。他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只是望着周围持刀的兵卒,吓得哇哇大哭,哭声像被掐住脖子的雏鸟,听得人心头发紧。

李存勖却对此一无所知。他正穿着霸王的戏袍,在戏台上演《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气盖世 ——” 他唱得声嘶力竭,手里的霸王枪(道具)重重砸在地上,惊得台下的伶人纷纷叫好。杨婆儿扮的虞姬抹着胭脂,假哭着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

刑场的鼓声与戏台的锣鼓声诡异的交织在一起。刽子手举起长刀时,孩子们的哭声突然拔高,像要刺破洛阳城的天空。鲜血溅在白雪上,红得刺眼,很快又被新落下的雪花覆盖,只留下一个个小小的、扭曲的印记。

街市上的百姓远远望着,没人敢作声,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有白发老者对着刑场的方向,默默念叨着 “造孽啊”,声音被寒风撕成碎片。

此时的戏台后台,李存勖正接过景进递来的热茶。他隐约听到街市传来一阵嘈杂的哭声,皱了皱眉:“外面怎么回事?”

景进脸上堆着笑,眼尾的皱纹里还沾着胭脂(刚帮杨婆儿补妆时蹭的):“陛下,是百姓在谢您呢。” 他往窗外瞟了一眼,见雪地里的血迹被掩盖,语气越发笃定,“他们说那些孩童传播妖言,是您为民除害,特意哭着感恩呢。”

“哦?还有这等事?” 李存勖顿时眉开眼笑,将茶杯往案上一放,“还是百姓懂事。” 他整理了一下戏袍,对杨婆儿喊道,“接着演!朕今日要把这出《霸王别姬》演得比真霸王还威风!”

虞姬自刎的戏码上演时,李存勖唱到 “虞兮虞兮奈若何”,竟真的挤出几滴眼泪。台下的伶人们拍着手,喊着 “陛下圣明”,没人敢提刑场上的鲜血,仿佛那些逝去的孩童,从未在这世上存在过。

夜幕降临时,刑场的血迹被冻成了黑紫色。有母狗在雪地里嗅来嗅去,那是在寻找被官差扔进乱葬岗的孩子尸体。洛阳城的童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寂静,连风刮过街巷的声音,都带着呜咽。

几日后,有乞丐在乱葬岗捡到一只小小的虎头鞋,鞋面上绣着的老虎,眼睛被血染红了。他拿着鞋在街头乞讨,见人就问 “见过这鞋的小主人吗”,却没人敢回应。只有当他走过教坊司时,里面传出的《霸王别姬》唱腔,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每个人的心。

李存勖依旧在排戏,只是他发现,最近的戏服总带着股若有若无的血腥味。景进说那是新染的胭脂味,他便信了,继续穿着绣着金线的戏袍,在台上扮演着威风凛凛的霸王,浑然不知那些被他下令处死的孩童,早已化作索命的冤魂,盘旋在这座即将倾覆的宫城上空。

当李嗣源的大军兵临城下时,李存勖还在演《霸王别姬》。城破的喊杀声传来,他才慌了神,拔剑欲自刎,却被景进拦住:“陛下,咱们还能排新戏……” 可这一次,再也没人配合他的演出了。

城破那日,洛阳城飘着鹅毛大雪,掩盖了兵戈的寒光,也掩盖了刑场上的血迹。只有那首消失的童谣,仿佛还在风雪中回荡:“唐家天下,一夕倾覆 ——” 而这倾覆的开端,或许就是那三十多个孩童的鲜血,染红了同光四年的那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