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28章 蓝道行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三子、皇四子被送往宫外抚养后,朱厚熜的心像是被掏空了一块。尽管每日仍在陶仲文的指导下修仙炼丹,可夜深人静时,对孩子们的思念总会如潮水般将他淹没。他时常对着空荡荡的皇子寝宫发呆,桌上还摆着那几顶未及送出的小金冠,珍珠的光泽在烛火下闪烁,却照不亮他眉宇间的愁绪。子嗣的接连夭折与分离,让他对陶仲文的 “仙法” 也隐隐生出一丝疑虑,只是这份疑虑很快便被对失去更多孩子的恐惧压了下去。就在这份烦闷与不安交织之际,蓝道行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闯入了他的视线。

蓝道行是由一位地方官员举荐入宫的。据说此人早年在崂山修道,能与神灵沟通,预知祸福。入宫那天,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道袍,与陶仲文那身镶金边的华丽法衣形成了鲜明对比。面对朱厚熜的询问,他既不卑不亢,也不急于展示什么,只是平静地说:“陛下心中有惑,贫道愿为陛下解惑。” 这句话恰好说到了朱厚熜的心坎里,让他顿时生出几分兴趣。

为了证明自己的 “通神之能”,蓝道行请求在西苑设一个沙盘。沙盘是用细腻的白砂铺成的,他手持一根细竹枝,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片刻后,他猛地睁开眼睛,竹枝在沙盘上快速游走,留下一行行字迹。朱厚熜凑近一看,只见沙盘上写着 “皇嗣虽离,平安无虞,静待时机,自有归期”。这几句话恰好回应了他心中最牵挂的事,让他不由得心头一震。更神奇的是,几天后,京郊王府传来消息,说皇三子和皇四子都平安无事,甚至还能开口说几句简单的话了。朱厚熜当即认定蓝道行确实能通神,对他愈发看重。

此后,朱厚熜时常召蓝道行到观星台议事。有时是探讨修仙之道,蓝道行总能说出一些与陶仲文不同却又似乎颇有道理的见解。他说:“修仙不在于丹药符箓,而在于心之所向,陛下若能心怀苍生,便是最大的功德。” 这话让朱厚熜听得连连点头,仿佛找到了修仙的另一重境界。有时是议论治国之事,蓝道行虽常年修道,却对朝堂之事颇有见地。他会借着 “神灵旨意” 的名义,隐晦地提及一些民生疾苦,提醒朱厚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厚熜对这些话虽不全然采纳,却也听得十分认真,甚至偶尔还会就一些奏折的批阅征询他的意见。

蓝道行的入宫,让原本由陶仲文一手把持的修仙话语权出现了一丝松动。他凭借着在沙盘上 “传达神谕” 的本领,渐渐在宫中积累起自己的人脉。一些对陶仲文不满的太监宫女,开始向他靠拢,将陶仲文的一些小动作悄悄告诉他。而他也懂得利用这些信息,在朱厚熜面前不经意地提及,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随着影响力的扩大,蓝道行不可避免地与严嵩父子产生了交集。严嵩起初并未将这个穿着粗布道袍的道士放在眼里,认为他不过是又一个趋炎附势的方士。可当他发现朱厚熜对蓝道行日益信任,甚至在一些政事上会听取其意见时,便开始暗自提防。他派人送去金银珠宝,想要拉拢蓝道行,却被蓝道行以 “贫道清心寡欲,不受俗物” 为由拒绝了。

严世蕃性子更为急躁,见拉拢不成,便想给蓝道行一个下马威。一次,蓝道行在朝堂上借着 “神谕” 隐晦地批评了严家党羽的贪腐行为,严世蕃当即在朝堂上反驳,说他 “妖言惑众,扰乱朝纲”。蓝道行却不慌不忙地说:“此乃神灵所言,若大人不信,可亲自问于沙盘之上。” 朱厚熜见状,连忙打圆场,说:“蓝真人也是为了大明江山,严爱卿不必动怒。” 这场交锋虽不了了之,却让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微妙。

蓝道行深知严嵩父子权势滔天,不敢与之正面抗衡,却也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他开始利用自己 “通神” 的身份,在沙盘上写下一些暗示严嵩父子贪腐的话语,希望能引起朱厚熜的警觉。而严嵩父子则一边提防着蓝道行,一边又想利用他在朱厚熜面前的影响力,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双方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彼此试探,彼此戒备,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西苑的香烟依旧缭绕,朱厚熜在蓝道行与陶仲文之间,时而听取这位的 “神谕”,时而采纳那位的 “仙法”,对朝堂的掌控力愈发薄弱。而蓝道行与严嵩父子之间的暗流涌动,也为本就动荡的明朝政治,又添了几分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这场由方士与权臣之间的角力,最终会将这个王朝带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