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59章 临终遗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嘉靖四十五年的冬夜,西苑的寝殿里点着数盏油灯,却驱不散浓重的寒意。朱厚熜躺在病榻上,呼吸已微弱得像游丝,每一次起伏都牵动着周围人的心。太医们早已退到殿外,只有徐阶、海瑞等几位重臣守在榻前,神色凝重如铅。

“拿…… 拿纸笔来。” 朱厚熜的声音断断续续,气若游丝,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内侍连忙铺好宣纸,捧着砚台,等着记录这位帝王最后的话语。

他微微侧过头,目光扫过殿内的众人,最终落在徐阶身上。“朕…… 朕以宗人入继大统,” 他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初…… 初欲振兴国祚,不负列祖列宗。后…… 后为方士所惑,沉迷修仙,致有弊政,民不聊生……”

说到 “民不聊生” 四字时,他的声音陡然颤抖,枯瘦的手指在被单上用力抓挠,仿佛想抓住那些被自己辜负的岁月。榻前的众人无不垂泪,徐阶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抖,墨滴落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今…… 今太子年幼,” 朱厚熜继续口述,目光望向殿外漆黑的夜空,像是在对冥冥中的列祖列宗诉说,“尔等须…… 须辅其行仁政,轻徭薄赋,罢一切修仙之役,还百姓…… 还百姓一个清明天下……”

遗诏的字句渐渐连贯,每一句都浸透着迟来的悔悟。徐阶一边记录,一边哽咽:“陛下放心,臣等定当遵旨,辅佐太子,推行仁政。”

就在众人以为遗诏将尽时,朱厚熜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坐了起来。他的脸色因急促的呼吸而涨红,眼神却异常明亮,像是回光返照。“墙…… 墙上的《罪己诏》草稿,” 他指着东墙,那里挂着一幅尚未定稿的文稿,是他前几日让翰林院草拟的,“拿来!”

内侍慌忙取下草稿,呈到榻前。朱厚熜的目光落在 “后为方士所惑” 一句上,突然厉声说:“改!把‘为方士所惑’改成‘朕之不明’!”

徐阶一愣,连忙劝道:“陛下,方士蛊惑确实是实情,何必……”

“错在朕,不在他人!” 朱厚熜打断他,声音虽弱却字字千钧,“是朕…… 是朕贪恋长生,闭目塞听,才让奸佞有机可乘。如今…… 如今岂能再推卸责任?改!必须改!”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徐阶看着他眼中的决绝,再也说不出劝阻的话,拿起笔,颤抖着将 “为方士所惑” 改为 “朕之不明”。墨迹落在纸上,像是这位帝王用最后的力气刻下的忏悔。

“这样…… 才对……” 朱厚熜看着修改后的字句,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他缓缓躺回榻上,胸口剧烈起伏着,显然已耗尽了所有力气。

众人围上前,只见他的手紧紧攥着什么,凑近一看,才发现是一本磨得边角发白的小册子 —— 那是海瑞《治安疏》的抄本,封面上 “治安疏” 三个字已被摩挲得模糊不清,里面的朱批更是被翻得几乎要看不见字迹。谁都知道,这本疏奏曾让他震怒,将海瑞打入天牢,可这些年,他却时常拿出来翻阅,朱笔批注从最初的怒斥,渐渐变成了自省的叹息。

“陛下……” 海瑞跪倒在榻前,泪水模糊了双眼。他看着那本《治安疏》,仿佛看到了这些年皇帝的挣扎与转变 —— 从震怒到反思,从猜忌到信任,从沉迷到醒悟。

朱厚熜的目光落在海瑞身上,像是想说什么,却终究没能发出声音。他的手猛地一颤,紧握的《治安疏》从指间滑落,落在榻边。那双曾看透权谋、也沉迷过虚妄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

殿内一片恸哭之声,油灯的光芒在众人的泪眼中摇曳。徐阶捡起那本《治安疏》,只见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有一行新添的朱批,墨迹尚未干透,却已被摩挲得有些模糊:“朕之过,悔之晚矣。海卿之忠,朕知之矣。”

窗外的寒风呼啸而过,像是在为这位帝王送行。他的遗诏里,没有了推诿,没有了辩解,只有一个帝王最后的担当 —— 将所有的过错揽在自己身上,用最后的力气为这个王朝指明方向。而那本紧握的《治安疏》,则成了他悔悟的见证,提醒着后人,一个帝王的功过是非,终究要由百姓来评判。

当遗诏昭告天下时,京城的百姓无不唏嘘。有人想起他早年的荒唐,有人感念他晚年的醒悟,更多人则对着皇宫的方向叩拜 —— 这位曾经让他们怨声载道的帝王,最终用一份坦诚的遗诏,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点。而 “朕之不明” 四个字,也成了大明历史上最沉重的忏悔,警示着后世的君主:治国之道,从来不在仙术,而在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