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8章 高演政变,废黜高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 559 年十月,高洋的灵柩还停在邺城皇宫的大殿中,北齐的权力真空便已引发了暗流汹涌的争夺。太子高殷身着孝服,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基称帝,可这位年仅十六岁的新帝,脸上看不到丝毫帝王的威严,只有难以掩饰的怯懦与不安。高殷自幼性格软弱,缺乏主见,往日里在父亲高洋的残暴威压下,更是养成了唯唯诺诺的性子,如今骤然坐上皇位,面对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势力,早已没了主张。

遵照高洋的遗命,宰相杨愔、尚书左仆射燕子献、领军大将军可朱浑天和等大臣共同辅政。这几位大臣皆是北齐的开国功臣,对高氏家族忠心耿耿,可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新帝年幼软弱,朝堂的真正威胁,来自高洋的弟弟 —— 常山王高演与长广王高湛。

高演与高湛自高洋执政后期,便手握重兵,分别掌控着并州、定州等地的军事力量,在朝中也有着众多亲信支持。高洋在世时,兄弟二人尚且有所收敛,如今高洋病逝,他们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再也无法掩饰。平日里,二人频繁出入宫廷,表面上是探望新帝、吊唁兄长,实则暗中观察局势,拉拢官员,甚至多次在朝堂上公开反驳杨愔等人的提议,丝毫不将新帝与辅政大臣放在眼里。

杨愔、燕子献等人深知,若不尽快削弱高演、高湛的势力,迟早会酿成大祸。经过多次秘密商议,他们制定了一个计划:以 “镇守边疆,抵御外敌” 为由,将高演调任晋阳刺史,高湛调任瀛州刺史,将二人调出京城邺城,使其远离权力中心,随后再逐步剥夺他们的兵权,以稳固新帝的统治。

为了确保计划成功,杨愔等人刻意隐瞒了真实意图,只在朝堂上提出 “边疆需重臣镇守” 的提议,想要先争取其他大臣的支持,再正式下诏。可他们没想到,高演、高湛在朝中早已布下了众多眼线,辅政大臣们的密谋,很快就传到了兄弟二人的耳中。

得知杨愔等人的计划后,高演与高湛又惊又怒。高演当即召集心腹将领,在府中商议对策,他拍着桌子怒声道:“杨愔这等老匹夫,竟敢算计到我们头上!若今日不反击,他日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高湛也在一旁附和道:“兄长所言极是!不如我们趁机发动政变,夺取大权,免得夜长梦多!” 兄弟二人一拍即合,决定立刻行动。

高演、高湛深知,宫中禁军是掌控皇宫的关键。他们暗中联络了宫中禁军统领厍狄伏连 —— 此人早已被高演收买,一直等待着机会。约定好行动时间后,高演、高湛亲自率领心腹亲兵,与厍狄伏连率领的禁军汇合,于深夜悄悄包围了皇宫。

此时的皇宫中,杨愔、燕子献等人还在为计划的推进做准备,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当高演、高湛率领士兵冲入大殿时,辅政大臣们顿时惊慌失措。杨愔试图召集宫中侍卫反抗,可禁军早已控制了皇宫的各个出入口,侍卫们根本无法靠近。很快,杨愔、燕子献、可朱浑天和等几位辅政大臣便被士兵们抓获,押到了高演、高湛面前。

第二天清晨,高演、高湛押着杨愔等人,来到了朝堂之上。新帝高殷早已被宫中的动静惊醒,当他看到浑身是伤的辅政大臣被押到殿中,而自己的两位叔叔则手持兵器,满脸杀气地站在一旁时,吓得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

高演走到大殿中央,当着高殷与文武百官的面,大声历数杨愔等人的 “罪状”:“杨愔、燕子献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妄图排挤宗室,谋夺大权,其心可诛!今日我等擒获此等乱臣贼子,乃是为了保住北齐的江山,护佑高氏的基业!”

杨愔等人虽被擒获,却仍有傲骨,他们大声反驳道:“我们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新帝,为了北齐!你们兄弟二人,才是觊觎皇位的乱臣贼子!” 高演根本不听他们的辩解,当即下令:“将杨愔、燕子献等人拖出殿外,斩首示众!”

士兵们立刻上前,拖着杨愔等人向外走去。高殷看着这血腥的一幕,吓得魂飞魄散,瘫坐在龙椅上,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高演走到高殷面前,语气冰冷地说道:“陛下年幼,朝政繁杂,不如让臣暂代大丞相之职,总领朝政,待陛下年长后,再将权力归还。”

此时的高殷早已没了反抗的勇气,只能被迫下诏,封高演为大丞相,让其掌控北齐的军政大权。高演掌权后,并未满足,他深知高殷一日在位,自己的皇位便一日不稳。两个月后,高演在晋阳召集宗室诸王与朝中大臣,以 “高殷性情软弱,无法胜任帝王之职” 为由,逼迫高殷禅位。

高殷无力反抗,只能签署禅位诏书。随后,高演正式登基称帝,改元皇建,是为北齐孝昭帝。而被废黜的高殷,则被高演囚禁在晋阳的别宫中。这场由权力争夺引发的政变,最终以高演的胜利告终,可北齐的动荡,却远未结束 —— 高演的称帝,不仅没有稳定朝局,反而让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为北齐日后的衰落埋下了更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