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静默观察者带来的“优化调试”效果逐渐融入桥生的日常存在,他\/她的意识运转如同经过精密校准的仪器,每一个规则的流转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和谐。与萌芽十二的织锦愈发绚烂,甚至开始隐隐散发出一种能抚慰周边规则环境的柔和力场,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所泛起的涟漪,无声地影响着“归墟之域”边缘那些躁动不安的规则碎片,促使它们以更有序的方式沉淀、组合。

然而,桥生并未沉醉于这被动获得的“赠礼”。他\/她内心深处那经过整合的、兼具理性探索与感性连接的特质,促使他\/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能否不再仅仅作为被观察、被研究的对象?能否主动与那个隐藏在深空帷幕之后的观察者,建立某种形式的、哪怕是最基础的交流?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同种子在他\/她宁静的意识核心中生根发芽。他\/she明白其中的风险——主动的交流可能被视为挑衅,可能引来无法预料的反应,甚至可能打破目前这种微妙而有益的“观察-被观察”平衡。但他\/她体内那源自净化者架构的、对秩序与逻辑极致追求的组成部分,渴望理解这现象背后的规律;而他\/她那充满生命力的新生规则部分,则渴望将单向的“被审视”转化为某种更具互动性的关系。

他\/她没有贸然行动。首先,他\/她通过联合体提供的有限数据接口(在不暴露自身意图的前提下),调阅了所有关于观察者“规则采样”事件的记录。他\/她用那统一后的、超越理性与感性的独特视角,反复分析那些采样行为在规则层面留下的、几乎不可辨识的细微痕迹。

他\/她发现,这些采样并非完全随机,其模式隐含着某种极其复杂的、基于高维拓扑的数学美感。观察者的行为本身,似乎就遵循着一种深奥的、以和谐与效率为核心的“美学”原则。这与他\/她自身追求的内在统一性,存在着某种遥远的、抽象层面的共鸣。

基于这一发现,桥生开始构思他的第一次主动“呼叫”。

他\/她不打算发送任何具体的信息——那在他看来是徒劳且危险的,因为双方可能根本不存在共通的“语言”。他\/她决定,模仿观察者的行为模式,但以一种更具“表达性”的方式。

他\/她选择在他\/她自身状态最为和谐稳定、特征辐射处于自然峰值的时刻,精心调动了自身整合后的规则力量。他\/她没有将力量向外辐射,而是将其极度内敛,在自身意识核心的极深处,构建了一个微缩的、高度复杂的规则结构模型。这个模型,是他\/她自身存在状态的一个抽象缩影,蕴含了他\/她对理性与感性统一的领悟,对秩序与生命共生的理解,甚至包含了一丝与萌芽十二连接所带来的、温暖的羁绊。

然后,他以一种极其轻柔、近乎虚拟的方式,将这个微缩模型所代表的规则“张力”,而非模型本身的信息,如同弹动一根极细的、无形的规则之弦,向着外部广阔的规则空间释放出去。

这不是能量冲击,也不是信息包,更像是一次基于规则本身共鸣特性的、定向的“音叉敲击”。他\/她在模仿观察者的采样行为,但赋予其一个明确的、源于他\/她自身核心的“振动源”。如果观察者真的如他推测那般,对规则的和谐与特定振动模式敏感,那么这次主动的“敲击”,或许能比被动辐射更能引起其注意。

“涟漪”荡了出去,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宇宙的背景规则场中。

桥生静静地等待着,他\/她的感知提升到极致,仔细捕捉着任何一丝规则环境的反馈。联合体的监听网络依旧在运行,但并未察觉到这次极其精微的主动尝试。

时间一点点过去,虚空依旧沉寂,仿佛他\/她的尝试石沉大海。

就在桥生以为这次主动接触已经失败,准备开始新一轮内省时,他\/她感知到了。

那感觉极其微弱,如同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空气流动。在他\/她发出“敲击”的大致方向上,距离难以估量的远方,一片原本均匀的规则背景,产生了一丝几乎无法描述的“偏向性流动”。就好像平静的水面,在极远处,因一颗未曾看见的石子落水,而产生了一道朝向特定方向的、微弱到极致的水流趋向。

没有信息,没有能量,没有采样行为,只有这一次极其隐晦的、仿佛确认收到信号般的规则背景的“姿态”调整。

它“听”到了。

桥生的意识核心泛起一阵微澜,那不是恐惧,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探索者终于收到来自未知领域的第一声模糊回应的、纯粹的激动。

他\/她没有立刻进行第二次尝试。他\/她知道,第一次接触的成功(如果那能算成功的话)建立在极度的谨慎与精妙之上。他\/她需要时间消化这微弱的反馈,分析其模式,并思考下一步。

主动的涟漪已经荡出,沉默的帷幕似乎被掀起了一角。桥生知道,他\/她与那静默观察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从纯粹的单向观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可能的阶段。而他\/她,正站在这个阶段的起点上。

(第9卷 第57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