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38章 江南雨季临涝险,系统预警解农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8章 江南雨季临涝险,系统预警解农忧

一、辰时云暗传预警,系统先一步示警

六月十五辰时,江南苏州府的天刚蒙蒙亮,铅灰色的云就压得极低,风裹着湿气往人衣领里钻。农户李老汉刚扛着锄头出门,脑海里的子系统突然弹出急促的红色提示:【紧急预警!未来三日江南全域将降暴雨,预计清溪村稻田积水深度可达三尺,触发涝灾风险!已同步推送“稻田应急排水方案”及“县域水库调度优先级”,请立即行动!】

李老汉心里“咯噔”一下——去年雨季,村里的稻子就是被淹了大半,颗粒无收。他不敢耽搁,一边往田埂跑,一边通过子系统的“邻里通知”功能,给全村农户发消息:“系统预警暴雨涝灾,赶紧去田里挖排水沟,按系统给的方案来!”

消息发出去不过半柱香,村里的里正就带着衙役赶来了——他们也收到了总系统推送的“县域防灾指令”,手里拿着系统打印的“排水路线图”,上面用红线标着每家稻田该挖的沟宽、深度,连哪块田先排水都标得清清楚楚。

“李老汉,你家东地块地势低,先按图挖三尺宽的主沟,再分四条小沟引到村西的排水渠!”里正指着图纸,“系统说了,咱们村的排水渠要优先对接县域水库,水库已腾出三成库容,专门承接咱们的雨水!”

二、午时雨急抢农时,众人齐心排险情

午时刚过,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砸在稻叶上“噼啪”响。李老汉和儿子李二柱正跪在田里挖沟,泥水没过了膝盖,可手里的锄头却不敢停——子系统实时显示着“稻田积水进度”:【当前积水深度五寸,距离涝灾临界值仍有二尺五寸,剩余有效作业时间四小时,请加快进度!】

“爹,俺们挖得慢,要不喊邻居来帮忙?”李二柱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都在发颤。

李老汉刚想点头,子系统突然提示:【检测到您家劳动力不足,已为您匹配三位空闲农户(王二、张婶、赵老栓),他们已接收到“互助请求”,正往您家田块赶来!】

果然,没过多久,王二就扛着铁锹跑来了,身后跟着张婶和赵老栓。“系统说你家缺人,俺们刚把自家的沟挖完,就过来搭把手!”王二一边帮着挖沟,一边笑着说,“系统还说了,互助工时能记在‘农务积分’里,年底能换粮食呢!”

四人合力,按系统给的尺寸挖沟,刚把主沟挖通,远处的水库就传来消息——系统调度的水库闸门已开启,村里的排水渠开始往水库泄水,田埂里的积水肉眼可见地往下退。李老汉看着子系统上“积水深度降至三寸”的提示,长长舒了口气:“多亏系统预警及时,还有大伙帮忙,不然这稻子又完了!”

三、未时灾中查疏漏,系统补位堵缺口

未时的雨下得更急了,李老汉正盯着子系统的“积水数据”,突然弹出一条新提示:【检测到村南赵老栓家的稻田,排水沟未与主渠连通,积水深度已达一尺五寸,请立即协助整改!】

李老汉心里一紧,连忙叫上王二往村南跑。果然,赵老栓正急得直跺脚——他家的排水沟挖得太浅,还没通到主渠,雨水已经漫过了稻穗根部。“俺年纪大了,没看清系统上的对接位置,这可咋整?”赵老栓抹着眼泪。

“别慌,系统给了整改方案!”李老汉点开子系统,调出“补挖示意图”,“咱们顺着你家现有的沟,再往南挖两丈,加深到二尺,就能接上主渠!”

王二立刻动手,李老汉帮着扶铁锹,赵老栓则用子系统联系衙役,申请“应急排水泵”——系统显示,县域储备的排水泵还有五台,正好能调一台到村南。半个时辰后,排水泵送到了,接上沟渠后,积水“哗哗”地往主渠流,子系统上的“积水深度”一点点往下掉,最终停在了六寸:【赵老栓家稻田涝灾风险解除,当前全域稻田安全率98%!】

赵老栓握着李老汉的手,哽咽道:“要是没有系统提醒,俺这一季的收成就全没了,多谢你,也多谢这好系统!”

四、申时雨歇核损失,系统精准算补偿

申时雨停了,云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阳光。李老汉站在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稻穗在风里摇晃,心里踏实了不少。这时,子系统弹出“灾后统计”提示:【清溪村稻田涝灾损失率仅2%(仅村西两亩地势极低的田块绝收),已为绝收农户生成“救灾补偿申请”,补偿标准为每亩粮食二十石,可通过子系统一键提交至县衙!】

李老汉连忙帮着那两户绝收的农户提交申请——不用跑衙署,不用填文书,对着子系统念出姓名、田亩数,系统自动核对“受灾地块登记信息”,一秒钟就提交成功了。

“系统说补偿粮三日内就能送到粮库,到时候咱们直接去领!”李老汉对着农户们喊,“另外,系统还推送了‘灾后稻田养护方案’,让咱们每亩撒五斤草木灰,防止稻穗烂根,大伙赶紧去准备!”

农户们纷纷应和,有的回家取草木灰,有的则通过子系统联系县城的农资铺——系统显示,农资铺的草木灰库存充足,还能送货上门,价格比平时便宜两成,这是系统专门为灾后农户争取的“救灾优惠”。

五、酉时县衙汇数据,系统复盘定长效

酉时的苏州府衙,知府正盯着总系统的“江南涝灾应对报告”:【三日暴雨期间,江南共触发子系统预警1200次,组织农户互助3.2万次,调度水库18座、排水泵230台;最终稻田涝灾损失率仅1.5%,较去年降低90%;救灾补偿申请已审批完成80%,明日可全部发放到位】。

“陛下,这子系统真是防灾的‘定心丸’!”知府对着传讯的内侍感慨,“去年没系统时,光清溪村就绝收了五十亩,今年靠着预警、互助、调度,全郡才绝收三十亩,还能及时补偿,百姓们都夸新政好!”

内侍传回叶尘的旨意:“让各县衙按系统推送的‘灾后长效方案’整改——一是给所有稻田加修‘防洪埂’,系统已给了埂高、宽度标准;二是建立‘农户互助档案’,按系统记录的互助工时,优先给积极助人的农户分配救灾资源;三是让水库每月通过系统上报‘库容数据’,确保汛期前总有储备库容。”

知府躬身领旨,看着系统上的“长效方案细则”,心里格外笃定——有了子系统的预警、调度和复盘,往后再遇天灾,中原的农户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夜幕降临时,李老汉坐在院里,看着子系统上“明日天气转晴,适宜撒草木灰”的提示,又摸了摸墙角堆着的救灾补偿粮——那是衙役刚送过来的,二十石粮食,袋口还印着系统打的“补偿编号”。

晚风带着雨后的清新,吹过稻田,稻叶上的水珠滴落,像是在为躲过灾劫的庄稼喝彩。李老汉知道,这安稳日子,是子系统给的预警,是邻里间的互助,更是中原新政扎下的根——只要跟着系统走,跟着朝廷走,再大的灾,也能扛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