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沈少卿探案 > 第63章 皮影戏里的线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南的雨总带着股缠绵的湿意,沈少卿站在“皮影张”的戏棚外,听着里面传出的锣鼓声和唱腔,眉头微蹙。

三天前,苏州知府报案,说城中富绅柳员外夜里被人杀了,现场没留下任何线索,只在窗台上发现了一张皮影——是个披甲的将军,手里握着把断剑,影子投在墙上,像极了柳员外年轻时在军中的模样。

“沈先生,这皮影张在苏州城唱了三十年,专唱武戏,尤其是《长坂坡》,那赵云的皮影耍得活灵活现。”苏州捕头跟着沈少卿往里走,压低声音道,“柳员外死前三天,来看过皮影戏,点的就是《长坂坡》,还跟皮影张吵了一架,说是把他当年的形象改得不像了。”

戏棚里挤满了人,昏黄的油灯下,皮影张正操纵着赵云的皮影,在布幕上翻跃,唱腔苍劲有力。沈少卿找了个角落坐下,目光落在布幕后的人影上——皮影张的手指关节粗大,却异常灵活,几根竹棍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把赵云的英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戏散场后,皮影张收拾道具时,看见沈少卿,愣了愣:“这位客官看着面生,是来学皮影的?”

“慕名而来。”沈少卿指着角落里的一个旧皮影箱,“听说您藏着不少老皮影,能开开眼吗?”

皮影张眼里闪过一丝警惕,却还是打开了箱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百个皮影,有文官武将,有神仙鬼怪,其中一个披甲将军的皮影格外旧,铠甲的纹路都磨平了,手里的剑果然是断的——正是柳员外窗台上发现的那张。

“这皮影有年头了。”沈少卿拿起那皮影,指尖拂过断剑的缺口,“像是用旧铠甲的铁片做的。”

“客官好眼力。”皮影张叹了口气,“这是二十年前,一位老将军送我的,说他当年在战场上断了剑,就用残片做了这个皮影。”

“柳员外年轻时也是将军,您认识他?”

皮影张的手顿了顿,低头继续收拾竹棍:“认识。他是我表哥。当年他从战场上退下来,总爱来看我唱戏,尤其爱点《长坂坡》,说我把赵云演得像他当年的兄弟。”

“三天前你们吵架,是因为他觉得您把皮影改了?”

“他说我把赵云的剑改短了,不像他当年用的那把。”皮影张苦笑,“其实是他记错了,他当年的剑早就断了,我怕他看了伤心,故意改短了皮影的剑,没成想他发那么大火。”

沈少卿放下皮影,目光扫过布幕后方——那里挂着几盏油灯,灯芯被剪得极短,光线昏昏沉沉。“您这灯够暗的,不怕影色不清吗?”

“暗点才好,皮影的影子能更清楚。”皮影张解释道,“光太亮,竹棍的影子会露出来,穿帮。”

沈少卿忽然起身,走到布幕前,对着油灯举起那张断剑将军的皮影。灯光透过皮影,在对面的墙上投下影子——那影子的剑尖处,竟隐约映出几个小字:“码头三号仓”。

皮影张脸色骤变:“你……”

“柳员外当年在码头囤过军粮,后来粮款被人贪了,他一直想查清是谁。”沈少卿盯着他,“这皮影是他请您做的吧?断剑里藏着字,只有在您这昏暗的灯光下才能显出来。他三天前跟您吵架,是故意引您注意这皮影,好让您发现线索。”

皮影张沉默了片刻,从皮影的断剑里抽出一卷极细的纸:“他说要是他出事,就让我把这个交给沈先生。他说您能看懂。”

纸上是柳员外的笔迹,记录着二十年前粮款贪腐案的主谋——竟是如今的户部尚书!当年柳员外发现端倪,被对方威胁,这些年一直暗中搜集证据,皮影里的线索正是最后的关键。

“他早就料到自己会出事?”

“他说那老狐狸要动手了。”皮影张红了眼眶,“他让我把皮影放在他窗台上,说您看到就会懂……他总说,沈先生是能断清这桩糊涂案的人。”

沈少卿握紧那卷纸,忽然明白柳员外为何要点《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而他是想用自己的死,引出藏在暗处的贪腐分子。

离开戏棚时,雨还在下。沈少卿回头望了眼亮着灯的戏棚,布幕上又映出赵云的影子,这次的剑是完整的,在灯光下闪着光。

“柳员外没白信我。”他对身边的捕头道,“去码头三号仓,把户部尚书的罪证起出来。”

捕头领命而去,沈少卿站在雨里,看着戏棚的灯光在雨幕中晕开一圈暖黄。他忽然想起柳员外窗台上的皮影,想起皮影张操纵竹棍的手,想起那些藏在光影里的秘密——原来这江湖诡影里,最动人的不是阴谋,而是有人甘愿化作影子,也要护真相周全。

雨丝落在脸上,带着微凉的湿意,沈少卿却觉得心里很暖。这趟江南之行,他不仅破了案,更看懂了人心深处的光——就像皮影戏,看似是布幕上的影子在动,实则是幕后之人用指尖的温度,赋予了它们生命与正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