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沈少卿探案 > 第65章 寒山证道,钟声为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5章 寒山证道,钟声为凭

寒山寺的钟声刚过正午,了尘大师领着沈少卿走进禅房。窗台上的盆栽修剪得整整齐齐,青瓷瓶里插着两枝带着晨露的腊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沈少卿身上的墨香交织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安宁。

“这是阿武当年送我的砚台。”了尘大师从佛龛下取出一个端砚,砚台边缘刻着细密的云纹,一角还留着个小小的“武”字。“他总说,我写经的字太瘦,得用重墨才撑得住,特意跑遍肇庆给我寻来的。”

沈少卿轻抚砚台,能感受到上面残留的温度,仿佛能看见三个年轻将士围坐案前,一个挥毫,一个研墨,一个笑着抢过砚台说“让我试试”的模样。

“户部尚书克扣的军粮,当年多是拨给西北驻军的。”了尘大师翻开账册,指着其中一页,“这里写的‘秋粮三千石’,实际只到了一千石,剩下的全被他转卖给了粮商,那年冬天,西北冻死、饿死的士兵,足有一个营。”

他的手指在字迹上重重划过,指节泛白:“阿力就是在那场雪灾里没的,他把最后一块干粮给了伤员,自己冻毙在哨卡上……柳老弟总说,是我们没护住彼此。”

沈少卿看着账册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忽然明白柳员外为何执着于这桩案子——那些数字背后,是一条条人命,是不该被遗忘的牺牲。

“大师,您愿意随我回京作证吗?”沈少卿问道,语气里带着敬重。

了尘大师望着窗外的寒山寺塔,钟声从塔顶传来,震得窗纸微微颤动。“二十年来,我每日敲钟,以为能敲散心魔,却总在午夜听见阿武和阿力喊我‘快跑’。”他转身,从佛像后取出一件褪色的铠甲,甲片上还留着箭痕,“这是阿武的甲,我带它来寺里,就是想有朝一日,能让它亲眼看见奸佞伏法。”

“我去。”了尘大师的声音带着钟声般的厚重,“不是为了功名,是为了让这钟声,能真正安息那些亡魂。”

就在此时,禅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沙弥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了尘师父,山下有位自称‘陆千户’的人求见,说有急事找沈先生。”

沈少卿拆开密信,脸色骤变。信是陆千户写的,说户部尚书已察觉风声,在京城布下天罗地网,不仅派人截杀前往京城的证人,还污蔑沈少卿勾结乱党,意图颠覆朝纲。

“他要动手了。”沈少卿将密信递给了尘大师,“看来我们得换条路回京。”

了尘大师看完信,反而笑了:“早料到他会狗急跳墙。后山有条密道,是当年寺院躲避战火时修的,能直通运河码头。”他取下墙上的念珠,扯断绳线,露出里面的细铁丝,“这是阿力做的,他说关键时刻能开锁。”

三人立刻收拾行装,了尘大师披上那件旧铠甲,虽显笨重,却透着一股凛然正气。沈少卿将账册和玉佩贴身藏好,跟着了尘大师往后山走去。

密道入口藏在一座废弃的塔林里,一块刻着“往生”二字的石碑是机关。了尘大师转动石碑,地面缓缓裂开,露出陡峭的石阶,潮湿的空气混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沿着石阶走三里,就能看到运河的灯笼。”了尘大师点亮油灯,率先走了下去,“这道里有几处岔路,跟着墙壁上的‘佛’字走,那是阿武当年刻的,他总说佛会指路。”

沈少卿跟在后面,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耳朵警惕地听着周围的动静。密道里阴暗潮湿,石阶上长满青苔,油灯的光晕里,能看见墙壁上模糊的“佛”字,笔画歪斜,却透着一股少年人的虔诚。

走到一处岔路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铁器碰撞的声音。

“他们追来了!”沈少卿低喝一声,将油灯吹灭,“大师,您先走,我断后!”

了尘大师却按住他的肩,从铠甲里抽出一把锈迹斑斑的短刀:“二十年前我没护住他们,这次,换我断后。”他推了沈少卿一把,“快走!账册不能丢,证人不能少!”

沈少卿看着他眼中的决绝,像极了账册里记载的那个挡在战友身前的少年。他咬了咬牙,转身冲进左边的岔路,耳边传来短刀出鞘的脆响,还有了尘大师洪亮的声音,像是在诵经,又像是在呐喊:

“阿武,阿力,看我为你们斩妖除魔——”

身后的打斗声、怒喝声渐渐远去,沈少卿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知道,了尘大师是用自己引开追兵,为他争取时间。

沿着墙壁上的“佛”字一路疾行,终于看到前方泛起微光。出口处停着一艘乌篷船,船头站着个熟悉的身影——是陆千户,他正焦急地挥手:“少卿!快上船!”

沈少卿跃上船,回头望向密道入口的方向,寒山寺的钟声恰好传来,一声,两声,三声……钟声沉稳,像是在送别,又像是在见证。

“了尘大师他……”陆千户欲言又止。

沈少卿望着渐渐远去的山寺轮廓,轻声道:“他说,要让钟声安息亡魂。”

乌篷船驶离码头,融入暮色中的运河。沈少卿站在船头,寒风吹起他的衣袍,手里紧紧攥着那半块“忠”字玉佩。他知道,这趟回京之路,注定凶险,但只要账册还在,信念还在,那些用生命守护的正义,就绝不会沉没。

钟声依旧在风中回荡,穿过水面,落在船头,像是在说:别怕,我们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