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沈少卿探案 > 第44章 梅香暗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少卿将拼合的梅花香囊揣进怀中时,梅树的花瓣正落在他的发间。李御史递来杯热茶,蒸汽模糊了窗纸上的竹影:“那女子说‘影阁’?老夫倒听过些传闻,说是二十年前护着先皇后的暗卫组织,后来因遭构陷才销声匿迹,没想到竟与莲教扯上了关系。”

“她还说,傀儡术是我外公创的。”沈少卿指尖摩挲着香囊上的针脚,那半朵梅花的绣法,与母亲留下的荷包如出一辙,“我母亲的日记里只提过外公是位绣匠,从没说过他懂机关术。”

正说着,顾衍之抱着个木箱闯进来,箱盖一掀,露出里面层层叠叠的绣品:“从莲教据点搜出来的!您看这花样——”他展开幅绣布,上面用金线绣着株半开的梅花,花芯里藏着极小的“影”字,“和您那香囊上的针法完全一样!”

柳木匠凑过来,用放大镜照着绣布边缘:“这是‘锁丝绣’,每一针都藏着暗线!”他用细针挑开几缕丝线,里面竟露出根比头发还细的铜丝,“难怪傀儡线能隐在暗处,原来是用绣线裹着金属丝编的!”

沈少卿忽然想起母亲枕下那本绣谱,其中一页画着朵残缺的梅花,旁边注着行小字:“三瓣朝东,一瓣向西,藏风避雨。”当时只当是绣法注解,此刻想来,或许是在暗示什么位置?

“去我家老宅看看。”沈少卿站起身,“我母亲说过,外公的绣坊就开在老宅后院。”

老宅的木门早已斑驳,推开时“吱呀”作响。后院的绣架还立在葡萄藤下,上面蒙着层厚灰,沈少卿轻轻拂去灰尘,发现绣绷上还绷着块未完成的绣品——正是那株半开的梅花,针脚停在第四瓣花瓣的位置,与绣谱上的注解完全吻合。

“三瓣朝东,一瓣向西……”顾衍之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方位,“东是窗,西是墙,难道暗格在……”他忽然一拍大腿,“绣架底下!”

柳木匠搬开绣架,果然见地面的青石板上有个梅花形的凹槽。沈少卿将香囊按在凹槽上,“咔嗒”一声,石板应声弹起,露出个黑黝黝的地窖入口。

地窖里积满了蛛网,唯一的木箱上着把梅花锁。沈少卿掏出母亲留下的那把银质梅花钥匙,刚插进锁孔,锁芯突然“嗡”地颤了颤,箱盖自动弹开,里面躺着个巴掌大的木傀儡,傀儡的衣襟上绣着“苏”字——那是母亲的姓氏。

“这是……”沈少卿拿起傀儡,发现它背后有个小小的旋钮,转了半圈,傀儡竟缓缓抬起手臂,指尖指向地窖角落的石壁。

柳木匠抡起锤子砸向石壁,砖块应声脱落,露出里面的暗格,暗格里整齐码着几本线装书。最上面那本的封面上,用毛笔写着《影阁绣术秘录》,作者署名处画着朵完整的梅花。

“找到了!”沈少卿翻开书页,里面不仅有傀儡术的图谱,还有许多绣着暗号的图纸。其中一页画着座宅院,院门处标着株梅花,旁边写着“三更风来,花影自移”。

“这是城西的梅影巷!”顾衍之指着图纸,“昨晚搜捕时经过那里,巷口确实有株老梅树!”

三更的梆子声刚响过,梅影巷的老梅树忽然“沙沙”作响,树影在月光下拉得老长,恰好落在巷尾那扇朱漆门上。沈少卿想起书上的话,伸手推了推第三块门环——那门环正是朵铜铸的梅花。

门“吱呀”开了条缝,里面传来个苍老的声音:“谁?”

“寻梅人。”沈少卿对着门缝说,这是《秘录》里记载的暗号。

门豁然敞开,拄着拐杖的老妪站在门内,看见沈少卿手里的香囊,忽然红了眼眶:“你是……苏丫头的儿子?”她颤巍巍地摸出块玉佩,上面刻着“影”字,“我是你外公的徒弟,他们都叫我梅婆婆。”

梅婆婆引着众人进了内堂,墙上挂着幅画像,画中男子正在绣架前垂眸刺绣,眉眼间竟与沈少卿有几分相似。“这就是你外公,”梅婆婆指着画像,“他不仅是绣匠,更是影阁的阁主,当年为了护先皇后,才用绣术做掩护,创了这藏线傀儡术。”

“那莲教怎么会有这些绣品?”

“唉,”梅婆婆叹了口气,“你外公去世后,影阁就散了,有个叫‘黑心绣’的徒弟偷走了半部秘录,投靠了莲教。刚才那个戴斗笠的姑娘,是你外公的养女,一直在暗中追查黑心绣的下落,她怕你们误会,才没敢亮明身份。”

沈少卿望着画像,忽然明白母亲为何只说外公是绣匠——或许是怕他卷入这些纷争。地窖里的《秘录》末尾,还夹着张外公写的字条:“针是笔,线是墨,绣出山河,藏尽锋芒。”原来那些看似柔弱的绣品,竟是守护家国的利器。

离开梅影巷时,月光正透过梅枝洒在地上,像铺了层碎银。沈少卿将《秘录》小心收好,他知道,这株“梅花”背后,还有更多故事等着被绣完,而他手中的针线,才刚刚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