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沈少卿探案 > 第51章 油菜花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少卿站在江南的田埂上时,正是清明过后,遍野的油菜花像泼翻了的金漆,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风过时,花海翻涌着浪,香气裹着湿润的水汽扑在脸上,带着点微甜的暖意。

他手里攥着半张泛黄的纸,是从影婆蓝布衫夹层里找到的——上面画着个简单的稻草人,插在油菜花田里,旁边歪歪扭扭写着“阿陈守着的地方”。李都头说,老陈生前总跟影婆念叨,等卸了任就回江南老家,种一亩油菜花,扎个稻草人看着田,再给影婆编个花环。

“沈先生,这就是您要找的村子。”带路的老农指着不远处的青砖瓦房,“村里老人说,是有个姓陈的后生,十多年前出去当差,就没回来过。他媳妇……当年天天在田里等,后来听说去了北方,再也没音讯。”

沈少卿顺着老农指的方向走去,田埂上的泥沾湿了鞋底,带着春末的软黏。走到那片画里的油菜花田边,果然有个破旧的稻草人,草帽歪在一边,身上的布衫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在用力挥手。

他走上前,轻轻把草帽扶好,忽然发现稻草人背后别着支竹笛——和影婆坟前那支一模一样,只是笛尾多了个小小的刻痕,是个“影”字。沈少卿摸出影婆的竹笛,将两支并在一起,刻痕恰好拼成个完整的“景”字。

“原来你们早约好了。”他低声说着,眼眶有些发热。影婆的“影”,老陈的“景”,合在一起是“影景”,是他们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念想。

田边的老屋里,一个白发婆婆颤巍巍地迎出来,看见沈少卿手里的竹笛,忽然哭了:“是阿陈的笛子……你是……”

“我是他的朋友。”沈少卿把两支笛子递过去,“影婆让我来看看这片花田。”

婆婆接过笛子,用袖口擦了又擦,哽咽着说:“当年阿陈走的时候,说等油菜花开满田,就回来接影丫头。她总说‘他守着家国,我守着花田’,一等就是十年啊……”

沈少卿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听婆婆讲他们的故事:老陈是村里第一个考出去的捕快,影婆那时还是梳着双丫髻的姑娘,每天送他到田埂头,油菜花谢了又开,直到那年冬天,影婆收到一封没署名的信,只说“勿念”,她就收拾包袱走了,临走前对婆婆说:“我去他在的地方,守着他守的东西。”

“她总怕他在外面受委屈,缝了件蓝布衫,说‘天冷了能裹着’,里面缝了层厚棉絮,其实是怕他受伤时能垫着。”婆婆指着墙上的旧相框,里面有个穿粗布衫的姑娘,站在油菜花里笑,辫子上还别着朵黄花,“这是影丫头,那时候多俊啊……”

沈少卿望着照片里的姑娘,忽然想起影婆在鬼市的模样——鬓角染霜,眼角爬满皱纹,可每次说起“油菜花”,眼里的光和照片里的姑娘一模一样。原来岁月能改变容貌,却改不了藏在心底的念想。

他从包里拿出影婆绣的雏菊丝帕,放在相框旁:“她一直记着这里,记着您。”又把朝廷赐的“义烈千秋”牌匾的拓片递过去,“老陈是英雄,影婆也是,他们守的东西,守住了。”

婆婆摸着丝帕上的雏菊,忽然笑了,眼角的泪落在花瓣绣纹上:“好,好啊……他们没白守。”

傍晚时,沈少卿帮着婆婆给稻草人换了件新衣裳——是他按照照片里影婆的样子,买的蓝布衫,领口缝了朵小小的雏菊。夕阳把花海染成橘红色,稻草人站在花田里,像个等待归人的身影,又像个守护家园的哨兵。

离开村子时,婆婆塞给他一包新收的油菜籽:“明年春天,种在影丫头坟前,让她也看看,花又开了。”

沈少卿攥着那包菜籽,走在田埂上,晚风掀起他的衣袍,带着油菜花的香气。他回头望了一眼,老屋的烟囱升起炊烟,稻草人在花海中静静伫立,两支竹笛被婆婆挂在屋檐下,风一吹,发出清越的响声,像谁在轻轻哼唱着未完的约定。

他忽然明白,影婆和老陈从未离开,他们就藏在这片花田里,藏在吹过的风里,藏在“义烈千秋”的字里行间。那些看似平凡的守护,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深情,才是江湖诡影中最亮的光。

前路还长,诡影或许仍在,但只要心里装着这片花海,装着那些“守着家国也守着彼此”的故事,就不怕走夜路。沈少卿握紧手里的油菜籽,脚步轻快起来,他要把这些种子种在影婆的坟前,也种在每一个需要光亮的地方。

毕竟,春天总会来,油菜花总会开,就像那些藏在黑暗里的守护,终会在阳光下,绽放成一片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