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29章 盐利初显 军工加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早朝,氛围与前几日肃杀紧张相比,略微缓和。当户部侍郎张克公出列,奏报新盐场进展时,更是带来了一丝难得的振奋消息。

“启奏陛下,”张克公声音洪亮,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喜悦,“莱州新盐场依陛下所赐‘滩晒法’,首批试验已获成功!所得海盐,色白、粒细、苦涩大减,远胜旧日煎盐!且人力、柴薪耗费,不足旧法十一!估算年产,若全力运转,可达旧盐场三倍以上!臣已命人将新盐样本送入宫中。”

他顿了顿,继续道:“首批产出之新盐,已按陛下旨意,由皇城司协护,直运京畿官仓。旧盐引回收兑换新盐引之事,亦在沈文理主持下稳步推进,民间反响尚可,新盐引信用初步建立。预计仅莱州一地产出,年内便可为国库和内帑增收逾百万贯!”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和议论声。百万贯!这还只是一个盐场初期的收益!若能推广至两浙、福建等沿海盐场,其利可想而知!许多原本对“实务”、“奇技”抱有偏见的官员,此刻也不禁暗自咋舌。这实实在在的收益,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

赵佶端坐龙椅,面色平静,心中却是一块大石稍稍落地。盐利,这本就是他计划中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如今终于见到了成效。有了这笔钱,许多捉襟见肘的事情,便可以加快步伐了。

“张卿与诸位辛苦。”赵佶嘉勉道,“新盐之法,当尽快总结成册,择机推广至其他沿海适宜之地。然需谨记,质量把控为首要,绝不可为求产量而粗制滥造,坏了新盐名声。盐引兑换,务必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臣遵旨!”张克公躬身领命。

下朝之后,赵佶并未休息,立刻在垂拱殿偏殿召见了军器监赵士祯、工部尚书苏启明以及被紧急传召入宫负责宫廷营造和器械制作的将作少监宇文恺。

“盐利初显,乃国之幸事。然北疆之患,迫在眉睫,军工打造,一刻也不能放松!”赵佶开门见山,目光扫过三人,“朕今日召尔等,是要解决三件事:甲胄、马具、弩机。”

他首先看向赵士祯和苏启明:“神臂弓、床子弩改良进展如何?新式马鞍、马镫样品可曾测试?”

赵士祯连忙回禀:“陛下,神臂弓轻量化已有眉目,尝试以柘木与牛筋复合,强度不减,重量可减两成,弩机结构亦在优化,有望提升射速。轻便床子弩样品已出,需野外实测。新式马鞍与双边铁马镫,”他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种师中将军与折彦质统制已亲自试过,赞不绝口!言此物能使骑手稳坐如山,双手得以完全解放,于马上开弓、劈砍、持矛突刺,威力倍增!已命工匠加紧赶制,优先装备龙骧军!”

“好!”赵佶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全力生产,优先保障新军!”

接着,他目光转向宇文恺和苏启明,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构想:“甲胄打造,耗时费力。如今民间水力应用颇广,朕观之,可用于军工。”

他取过纸笔,快速勾勒起来:“可在河流湍急处,设立水力工坊。以此驱动巨木为槌,反复锻打铁胚,效率远胜人力,且力道均匀,可使甲叶更加坚韧。此谓‘水锤’。亦可制造水力驱动的鼓风机,加大炼铁炉风力,提升炉温,或可炼出更佳之钢。”

宇文恺看着那简易的示意图,眼中精光爆射,他本就是技术官僚,立刻领会了其中关窍:“陛下天纵奇才!此法大妙!若得水力之助,甲胄打造速度何止倍增!臣回去便立刻选址试验!”

苏启明也激动道:“工部必全力配合,协调物料、匠人!”

“此事由宇文恺总负责,苏启明协调工部资源,赵士贞军器监需何种规格甲片,及早提供样板。”赵佶分配任务,“记住,质量乃性命攸关之事,不可因求快而疏忽。首批水力锻打之甲胄,需经严格检验,方可交付军队。”

“臣等明白!”三人齐声应道,都感受到了官家对军工事务的极度重视和那迫在眉睫的紧迫感。

众人退下后,赵佶走到窗前,看着工部衙署的方向。他知道,水力的应用只是一个开始。一旦成功,将不仅仅用于锻造甲胄,还可以应用于粮食加工、纺织、乃至未来的更多领域,引发一场生产力的微小变革,而这正是支撑他强军梦想乃至整个帝国变革的底层基础。

盐利提供了钱财,军工的加速则锻造着利刃。他仿佛能看到,一条由财富与钢铁构筑的防线,正在时间的催逼下,艰难而坚定地一点点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