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85章 岁末藏富 明镜高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二十八,年关的气息终于冲破了前些时日的肃杀与紧张,开始在这座古老的帝都弥漫开来。各衙署陆续封印,街市上采买年货的人流摩肩接踵,空气中似乎都飘着饴糖和炮仗的甜腻烟火气。然而,帝国的掌舵者,却无法完全沉浸在这份祥和之中。

垂拱殿内,炭火烧得暖融,赵佶召见了户部侍郎张克公。相较于去年此时为钱粮捉襟见肘而愁眉不展,如今的张克公眉宇间虽仍有疲惫,腰杆却挺直了许多,底气明显足了。

“张卿,年关在即,各地解送、各项收支也该有个总账了。如今国库库存几何?可能让朕与百官,过个宽心年?”赵佶语气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张克公闻言,立刻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清单,声音洪亮地奏报:“托陛下洪福,新政渐显成效,加之……加之抄没逆产,今岁国库,堪称丰盈!”他顿了顿,开始报出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

“截至腊月二十五,太府寺、左藏库等主要库藏,共存:金,一百二十万两;银,八百万两;钱,两千五百万贯;绢帛,三百五十万匹!?此尚不包括各路上供尚未完全入库之数,以及抄没之逆产中尚未完全变现之古玩、田亩、宅邸!”

他特意强调:“此库存,已远超政和四年岁入之总和!尤其是盐利,仅莱州新法所增,便已抵往年全国盐利之半数!若明年两淮、两浙新法顺利推行,岁入再增五成,绝非虚言!”

赵佶听着这一连串的数字,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有了这笔巨款,无论是支撑北伐的庞大军费,还是后续的各项改革,都有了坚实的底气。他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好!此皆赖诸卿用心,新政得力,方有今日之局!张卿与户部同仁,辛苦了。”

“此乃臣等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张克公连忙躬身。

“年节赏赐之事,筹备得如何了?”赵佶转而问道。赏赐百官,既是恩典,也是维系人心的重要手段。

“回陛下,依往年旧例,各品级官员之节料、俸钱、春服帛等,均已准备妥当,不日便可发放。只是……”张克公略一迟疑,“今岁库藏丰足,是否酌情增加些许,以示陛下天恩?”

赵佶摆了摆手:“常规赏赐,依例即可,不必骤增,以免养成奢靡攀比之风。”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不过,朕确有一份特别的‘年礼’,要赐予诸卿。”

他对侍立一旁的梁师成吩咐道:“去将前几日琉璃坊与银镜坊赶制出来的一品仪物取来。”

片刻后,内侍们捧上数个锦盒。赵佶亲自打开其中一个,里面赫然是一尊尺余高、通体澄澈无暇、雕琢着如意云纹的琉璃瓶,在殿内光线下流光溢彩,美不胜收。他又打开另一个小一些的扁盒,里面嵌着一面巴掌大小、光可鉴人的银镜,那清晰的映像,仿佛将周围的一切都吸纳了进去。

张克公何曾见过如此晶莹剔透的琉璃瓶和能照出毫发的镜子?顿时看得目瞪口呆,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此二物,乃将作大营新近所出。”赵佶淡淡道,“琉璃瓶,名曰‘清平贡瓶’,取其海晏河清、四海升平之意。这银镜,名曰‘明心鉴’,愿诸卿能时时自省,明心见性,公正廉明。”

他看向张克公:“传朕旨意,今年除夕恩赏,凡在京一品文武大员,除常例外,每人加赐‘清平贡瓶’一件,‘明心鉴’一面!让他们也瞧瞧,我大宋工格物之技,已至何等地步!此乃新年新气象之兆也!”

张克公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臣……臣代诸臣工,叩谢陛下天恩!此等神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诸臣得此厚赐,必感念陛下恩德,更思报效!”

张克公捧着那份沉甸甸的赏赐清单和那两件堪称绝世奇珍的样品,心潮澎湃地退下了。他可以想象,当这两件东西送到那些一品大员府上时,会引起怎样的轰动!这不仅仅是赏赐,更是皇帝在展示一种全新的、超越时代的力量与气象!

赵佶走到殿外,看着铅灰色的天空下,汴京城连绵的屋宇和远处隐约传来的市井喧闹。他赐下琉璃与明镜,既是分享成功的喜悦,振奋人心,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与警示:大宋正在他的引领下,走向一条前所未有的强盛之路,他能赋予臣下前所未有的荣光与利器,亦能洞悉一切,明察秋毫。

“新年新气象……”他喃喃自语,目光仿佛已穿越时空,看到了来年那注定要震动天下的烽火与变革。这个年,注定不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