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86章 府邸惊鸿 宫闱温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二十九,岁末的汴京笼罩在一种忙碌而喜庆的氛围中。皇宫内赏赐的节料和各色恩赏,由宦官们捧着,流水般送入各位重臣的府邸。然而,今年送往几位一品大员府上的,除了常规的钱帛吃食外,还多了一个沉甸甸、包装格外精贵的锦盒。

礼部尚书白时中的府上,此刻正是如此。当宫中内侍郑重地将那锦盒交到白时中手中,并传达了皇帝“清平贡瓶、明心鉴,愿卿明心见性,共贺新禧”的口谕后,满府上下都充满了好奇。

送走内侍,白时中在正堂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尊一尺多高、晶莹剔透、雕琢着繁复如意云纹的“清平贡瓶”。冬日微弱的光线透过窗棂,照射在瓶身上,竟折射出七彩迷离的光晕,瓶体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和气孔,仿佛是由凝固的清水雕琢而成!

“天爷……” 白时中的夫人王氏首先忍不住惊呼出声,手中的帕子掉在了地上都浑然不觉。她出身书香门第,见过的好东西不少,可何曾见过如此纯净无暇的琉璃?这简直不似人间凡物!

紧接着,白时中又打开了那个扁平的盒子。当那面光可鉴人的“明心鉴”呈现出来时,围拢过来的子女们更是发出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爹!里面……里面有人!” 年仅十岁的幼子吓得直往母亲身后躲,指着镜子,小脸煞白。

他十五岁的长女,胆子稍大些,好奇地凑上前,当她看到镜中那个眉眼清晰、连额前细微绒毛都根根可见的少女影像时,先是吓了一跳,随即瞪大了眼睛,不由自主地伸手抚摸自己的脸颊,镜中人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这……这是女儿?”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铜镜……铜镜里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

连一向沉稳持重的长子,也忍不住凑近端详,看着镜中自己年轻而略带青涩的面容,以及眉心因苦读而早早生出的一道浅痕,神情复杂。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仿佛在这面镜子前,任何一丝不整都无所遁形。

白时中自己,更是心中巨震。他颤抖着手,拿起那面“明心鉴”,镜中立刻映照出他自己那张因年岁和操劳而刻上皱纹、但此刻却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的脸。每一道皱纹,每一根白发,甚至眼中残留的惊骇,都无比清晰地映射出来。这种感觉,远比见到那尊华美的琉璃瓶更加冲击心神!这已不仅仅是奇巧之物,它仿佛能照进人的内心,令人无所适形。

“鬼斧神工……真是鬼斧神工!”白时中长叹一声,小心翼翼地将镜子和琉璃瓶放回锦盒,如同对待稀世珍宝,“陛下……陛下这是得了天工之助啊!以此明镜自省,确该当‘明心见性’……” 他忽然有些明白,皇帝赏赐此物,除了展示新成就与恩宠外,恐怕也暗含着一丝警醒。

这一夜,白府上下,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两件前所未见的奇物带来的震撼与议论之中。类似的情景,也在其他几位收到特殊赏赐的一品大员府中上演。琉璃的华美与银镜的清晰,成为了这个年关,汴京顶层圈子里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也让他们对那位深居宫中的皇帝,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畏与好奇。

腊月三十,除夕。

纷纷扬扬的雪花终于落了下来,将汴京皇宫的朱墙金瓦覆盖上一层洁净的银白,檐下挂起了崭新的桃符,廊庑间也换上了应景的吉祥宫灯,虽比不得往年蔡京在时极尽奢华的排场,却自有一番庄重与清新的年节气象。

连续多日忙于军国大计、朝堂纷争的赵佶,在这一日,刻意将所有的政务都暂时搁置。他知道,年后便是雷霆万钧的整军与北伐,腥风血雨或许就在眼前。此刻,这难得的年节休沐,他只想留给身边的人,留给那些刻在这具身体骨子里、即便灵魂来自异世也难以完全割舍的亲情。

他先是去了皇后郑氏的寝宫。郑皇后正指挥着宫人布置殿内,见到赵佶前来,脸上露出了柔和的笑意。前几日京西山谷之行,那琉璃观音像已供奉在她内室,而那面“明心鉴”则置于妆台,显然深得她心。赵佶并未多言国事,只是携了她的手,一同查看了为各宫准备的年节用度,又逗弄了一会儿养在殿内的那只狮猫,闲话些宫中琐事,气氛温馨而安宁。

午后,他又去了刘贵妃刘清菁处。刘贵妃性子较郑皇后更为活泼娇俏,见赵佶难得白日过来,喜出望外,拉着他品评新得的几首诗词,又献宝似的拿出自己亲手做的几样精致点心。赵佶顺着她的兴致,尝了点心,评了诗词,看着她明媚的笑颜,心中那根因国事而始终紧绷的弦,也稍稍松弛了几分。

随后,他特意去了张充容和李婕妤的合居宫殿。两位妃子因随驾去过将作大营,又参与了香露初成,在宫中的地位隐隐有所不同。见到赵佶,两人又是惊喜又是羞涩。赵佶问及她们近日可还去香露工坊观看,两人连忙回答,言及工坊如今井然有序,新品迭出。赵佶勉励了几句,赐下些新奇玩物,看着她们眼中焕发的光彩,心中亦感宽慰。这种因参与实务而带来的活力,远比困守深宫争风吃醋要好得多。

最让赵佶放下所有心防的,还是与孩子们的相处。

在坤宁殿,他召来了太子赵桓、郓王赵楷以及柔福帝姬赵多富。赵桓虽然监国,但在父亲面前依旧保持着恭谨,甚至有些拘束。赵佶没有考校他政务,只是温和地问了问他读什么书,身体如何,嘱咐他年节期间也莫要过于劳累。对于更加聪慧外露的郓王赵楷,赵佶则考较了他的功课,与他讨论了书法绘画,言语间不乏赞赏,却也暗中提醒他兄弟友爱,谨守本分。

而最欢快的,莫过于柔福帝姬赵多富。小帝姬穿着大红的新衣,像一团跳跃的火焰,毫无顾忌地扑到赵佶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她在香露工坊的“丰功伟绩”,又炫耀地拿出自己偷偷藏起来的一小瓶“芙蓉露”,非要给爹爹手上也沾一点。赵佶抱着女儿柔软的小身子,闻着她身上淡淡的桂花香气,听着她童言稚语,脸上露出了全然放松的、属于父亲的笑容。他心中那份属于宋徽宗的、对子女的宠爱之情,在此刻与穿越者的灵魂奇异地融合,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人父的温暖与责任。

晚间,皇室家宴设在延福宫。没有外臣,只有皇后、贵妃、嫔妃、皇子帝姬。殿内暖融如春,烛火通明,御膳房精心准备了丰盛的筵席。赵佶居中而坐,看着下方环绕的家人,郑皇后端庄,刘贵妃明艳,张、李二妃温婉,太子沉稳,郓王俊朗,柔福活泼……这一刻,什么北伐大业,什么朝堂争斗,似乎都暂时远去。

他甚至难得地饮了几杯酒,与众人说笑。还将琉璃坊特意为皇室赶制的一些小巧精致的琉璃生肖摆件分赐给孩子们,引得一阵阵惊叹与欢喜。柔福帝姬拿着那个属于她的小玉兔,爱不释手,甜甜地道谢:“谢谢爹爹!这小兔子比真的还好看!”

看着女儿纯真的笑脸,赵佶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他穿越而来,背负着改变国运的沉重使命,时常感到孤独与疲惫。但此刻,这份天家的烟火气,这份刻在骨血里的亲情牵绊,成为了他在这条艰难道路上,最为珍贵的慰藉与力量源泉。

他知道,年后,他必须再次披上坚硬的铠甲,成为那个冷酷决断的帝王。但至少在此刻,在这岁末寒冬的夜晚,他允许自己暂时沉浸在这份温情之中,为了这些他必须守护的人,也为了心中那份不曾泯灭的、对“家”的眷恋。

窗外,雪落无声;殿内,温情脉脉。这或许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一段宁静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