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12章 涿州血火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日之期,在涿州城内外无数人焦灼、恐惧、决绝或迷茫的等待中,终于走到了尽头。黎明时分,东方的天际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涿州城头负责了望的辽兵便惊恐地发现,宋军营垒中炊烟早早升起,无数黑色的身影在晨曦微光中开始移动,如同苏醒的蚁群,向着城墙方向汇聚。

辰时正,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也照亮了涿州城下那森然如林的宋军阵列。

御驾亲临前线高台,赵佶玄甲猩氅,面无表情。他没有再发出任何劝降的讯息,只是对身旁手持令旗的种师中,微微点了点头。

种师中心领神会,深吸一口气,手中那面巨大的赤红色令旗,猛然挥下!

“咚!咚!咚!咚——!”

总攻的战鼓声,如同九天雷震,骤然炸响,打破了清晨最后的宁静,也彻底击碎了涿州城内残存的任何侥幸心理!

“进攻!” 各级将领的怒吼声在阵前此起彼伏。

首先发威的,是早已在土山上和阵前部署就位的数百架床弩与重型投石机(配重式)!

“放!”

随着军官令下,粗大的弩箭撕裂空气,发出令人牙酸的尖啸,如同死神的标枪,狠狠攒射在涿州城西南角的墙体上!巨大的石弹划破天空,带着沉闷的呼啸,砸向城楼、垛口和城内!

“轰!轰!嘭!”

砖石碎裂声、木料折断声、以及守军凄厉的惨叫声瞬间响成一片!尤其是西南角那段本就相对薄弱的城墙,在经历了持续数日的重点“照顾”后,此刻在密集的远程打击下,墙体开始出现明显的裂纹和剥落,一段垛口甚至被石弹直接轰塌,上面的守军如同下饺子般坠落。

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就绪的工兵与辅兵,冒着城头零星的箭矢反击,推着装载泥土草袋的独轮车、抬着巨大的门板,发疯似的冲向护城河,将无数物料倾泻入河!辽军箭矢射下,不断有人中箭倒地,但立刻有后面的人补上位置,攻势毫不停歇。在绝对的数量和决心面前,守军的远程反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神臂弩!覆盖射击!压制城头!” 负责西南主攻的“捧日军”副都指挥使郭峰厉声下令。

数千名“捧日”、“天武”军的神臂弩手上前,分成三排,轮番仰射!密集的箭雨如同飞蝗般越过天空,带着死亡的阴影,覆盖向涿州城头,压得守军几乎抬不起头,更无法有效阻止宋军填河。

城头上,留守耶律宁面色惨白,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守军反击,命令将滚木礌石推下,将金汁(煮沸的粪便混合毒物)浇下。然而,在宋军近乎变态的远程火力压制和有条不紊的土木作业面前,这些传统的守城手段效果大打折扣。看着西南角护城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填出数条狭窄的通道,看着那段城墙在持续轰击下摇摇欲坠,一股绝望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他的心头。

“顶住!给我顶住!幽州的援军很快就到!” 耶律宁挥舞着佩剑,试图鼓舞士气,但连他自己都知道,这呼喊是多么的无力。城外那面九旒龙纛如同梦魇,提醒着他,他面对的是大宋皇帝的倾国之怒!

高台之上,赵佶通过千里镜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的每一个细节。他看到守军在绝对劣势下的顽抗,也看到了己方将士在箭石下的英勇与牺牲。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波动,唯有眼神深处,闪过一丝冰冷的决绝。

“告诉王麟,‘震天雷’准备。” 赵佶对身旁的梁师成吩咐道,“待通道打开,墙体破口,便让‘捧日军’的重步兵上,用震天雷,给朕轰开一条血路!”

“老奴遵旨。” 梁师成躬身,立刻派人传令。

战斗从清晨持续到正午,涿州城西南角外的护城河已被填出数条可容数人并行的土坝,而那段城墙更是千疮百孔,一段近丈宽的缺口赫然在目,砖石坍塌,露出了后面的夯土。

时机已到!

“重步兵!突击!” “捧日军”副都指挥使郭峰亲自拔刀,指向那道缺口!

早已蓄势待发的“捧日军”重步兵,尤其是那些身披“步人甲”的铁塔巨汉,发出震天的怒吼,如同移动的钢铁城墙,顶着盾牌,沿着土坝,向着那道死亡缺口发起了决死冲锋!

而与此同时,数十名臂力强劲、经过特殊训练的掷弹兵,在盾牌手的掩护下,冲到缺口附近,将手中那黑黝黝、带着引信的铸铁球——新式震天雷,用尽全身力气,投向了缺口后方聚集的、试图堵住缺口的辽军人丛!

“轰隆——!!!”

“轰!轰!轰!”

一连串远比“火鸦箭”猛烈十倍、百倍的爆炸声,如同旱地惊雷,在涿州城墙的缺口处猛然炸响!火光迸射,破片横飞,浓烟滚滚!聚集在缺口后的辽军士卒,瞬间被这来自地狱的火焰和钢铁风暴吞噬,残肢断臂混合着泥土砖石飞上天空,凄厉的惨叫声被巨大的爆炸声淹没!

这前所未见的、如同天罚般的恐怖武器,不仅瞬间清空了缺口附近的守军,更彻底摧毁了所有目睹此景的辽军士卒的抵抗意志!

“妖……妖法!宋军会妖法!” 幸存的辽军魂飞魄散,发一声喊,掉头就跑,任凭军官如何弹压也无济于事!

缺口,被雷霆与烈火,悍然洞开!

“杀进去!” 郭峰血灌瞳仁,第一个踏着焦黑的尸体和滚烫的砖石,冲入了涿州城!身后,无数的宋军重步兵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缺口涌入了这座坚守了百余年的北方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