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26章 北疆警讯 良臣受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幽州围城战正按种师中的计划稳步推进,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困死耶律大石。然而,一份来自皇城司紧急渠道的密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打破了这份相对的战略宁静。

密报由皇城司第一指挥使王西昌亲自送入御帐,脸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大家,北面急报!金国大将完颜宗望(斡离不)率数万精锐骑兵,已悄然越过濡水(今滦河),其兵锋……直指蓟州!”

帐内瞬间一片死寂。宇文虚中立刻在沙盘上标出位置,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蓟州此刻正由东路军部分兵力驻守,主力则分散在更东面的州县进行清剿和防御。金军此举,意图再明显不过——趁宋辽两军主力在幽州血战胶着之际,南下摘取胜利果实,夺取燕云十六州中至关重要的蓟州,甚至可能威胁整个东路宋军的侧后!

“背信弃义的女真鞑虏!”吴敏怒斥道,虽早有预料,但事到临头仍觉愤慨。

种师中眉头紧锁,目光死死盯着沙盘上代表金军的黑色箭头。他迅速判断着局势:幽州围城正值关键,中路军主力绝不能轻动;西路军远在妫州方向;唯一能快速反应,并且有能力阻击这支金军偏师的,只有东路军!

他的目光落在了战报中屡立奇功的那个名字上。

“传令!”种师中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命东路军副都监韩世忠,即刻率两万步骑混合兵马,携带营中所有可机动之霹雳炮、床弩、神臂弩等,火速北上!务必在金军抵达蓟州城下之前,于长城沿线择险要处构筑防线,坚决阻击金军!告诉他,此战关系北伐全局,许胜不许败!”

“告诉他,”赵佶补充道,目光灼灼,“朕,在幽州等着他的捷报!”

命令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东路军大营。韩世忠接到命令时,正是黄昏。他看完军令,虎目中精光爆射,非但没有丝毫惧意,反而涌起一股冲天豪气。

“终于来了!某家早就想会会这女真铁骑了!”他一把抓起桌上的令箭,对传令兵吼道,“击鼓聚将!”

不到一个时辰,两万宋军精锐已整顿完毕。韩世忠跨上战马,扫视着麾下这些大多经历过真定府整训、装备了新式器械的儿郎,声如洪钟:“儿郎们!北边的豺狼想来捡便宜,抢咱们用血换来的地盘!你们说,该怎么办?”

“杀!杀!杀!” 震天的怒吼直冲云霄。

“好!随某北上,叫那些女真人知道,这燕云之地,不是他们该来的地方!出发!”

大军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在暮色中轰然开拔,带着一往无前的决心,直扑北方那道古老的屏障——长城。

韩世忠深知,以两万步骑混合兵力,在野地正面硬撼数万金军铁骑,无异于以卵击石。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地利,在于凭借大宋如今领先的器械之利!

他率领部队昼夜兼程,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皇城司提供的最新舆图,最终选定了蓟州以北约六十里处金军骑兵必经过的一段名为“虎啸隘”的长城关口及其两侧山岭作为预设战场。此处长城墙体相对完好,两侧山势陡峭,中间通道狭窄,最宽处不足两百步,极不利于骑兵大规模展开冲锋。

“快!都给我动起来!”韩世忠跳下马,亲自指挥布防,声音沙哑却充满力量。

工兵和辅兵们在各级将校的督促下,以残存的长城墙体为基础,用随军携带的木材、麻袋(装土石)进行加固,构筑成一道坚实的胸墙。墙后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供士兵运动和操作器械。

在城墙后方及两侧山腰的制高点上,迅速平整出数十个发射平台。改进后投射碎石链球和少量震天雷的轻型投石机被迅速组装起来;威力巨大的床弩被固定在最佳射程位置,粗如儿臂的弩箭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而数量最多的,则是成千上万张射程远、精度高的神臂弩,弩手们被分成三排,准备进行轮番不间断的射击。

另外工兵和辅兵们还在城墙前方百步至两百步的区域内,大量挖掘绊马坑、陷马洞,并设置了层层叠叠的拒马枪和铁蒺藜。

韩世忠亲自登上一处视野最开阔的山顶,通过千里镜可以看到远方数十里内的山川道路、人马动向。

短短两日时间,一座融合了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精华与部分早期火器、并依托先进观测技术的死亡陷阱,在虎啸隘悄然成型。宋军将士们默默擦拭着兵刃,检查着弩机,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特有的压抑与紧张。

韩世忠巡视着每一处阵地,不时停下来,拍拍士卒的肩膀,或用粗豪的嗓音鼓励几句。他深知,士气是此战的关键之一。

第三日清晨,千里镜的镜筒中,终于出现了预料之中的景象——地平线上,扬起了遮天蔽日的烟尘,如同翻滚的黄云,向着虎啸隘滚滚而来。女真骑兵那独特的辫发和皮甲身影,在烟尘中若隐若现,马蹄声由远及近,最终汇成沉闷如雷的轰鸣,震得人心头发颤。

金军的主力终于到了!

韩世忠放下千里镜,嘴角勾起一丝冷酷的笑意:“鞑子来了!传令下去,依计行事,没有我的号令,谁也不许妄动!让他们……再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