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水城内城,汉学宫的西墙之外,一座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

院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

格物学堂。

四个字是李信亲笔所书,笔锋锐利,带着一股金石之气。

这里与书声琅琅的汉学宫仅一墙之隔,氛围却截然不同。

没有亭台楼阁,没有曲径通幽。

只有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瓦房,宽大的窗户让阳光可以毫无阻碍地洒满整个屋子。

这里不教授蒙学、仕学、武学。

格物学堂只教授一门学问。

格物致用。

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原理、冶金、火器、蒸汽机制造。

首批一百二十名学员,已经换上了学堂统一发放的灰色短褂。

他们的年龄从十五岁到二十五岁不等,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手上布满了老茧。

这些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

他们是从军中、工坊、流民里层层选拔出的苗子。

有在战场上凭着一股蛮劲,硬是把缴获的火铳拆了又装回去的普通士兵。

有在冶铁炉旁站了五年,单凭观察火焰颜色就能判断炉温的年轻学徒。

有从未摸过书本,却能用一根木炭在地上画出蒸汽机传动草图的小木匠。

甚至还有几个在火药工坊长大的孤儿,他们对不同火药配比燃烧后的气味异常敏感。

此刻,他们分坐在两个大讲堂里,身体坐得笔直,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他们的生命轨迹,在踏入这座院落的瞬间,发生了偏转。

未来不再是重复昨日的劳作,或是明日的沙场。

一种全新的,无法想象的可能,在他们面前展开。

其中一个讲堂内。

王希站在一个简陋的讲台前。

他身后是一块用木炭涂黑的巨大木板,上面用白石粉画着气缸、活塞、曲轴的简图。

“今日,不讲圣贤书。”

王希开口,他的声音在安静的讲堂里回荡。

“只讲这铁疙瘩,为何能动。”

他指着黑板上的简图。

学员们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

“力。”

“热。”

“气。”

“这三者的转换,便是蒸汽机之根本。”

王希拿起一根细木棍,点着黑板上的水壶图形。

“水受热,化为水汽,这是常识。”

“水汽遇冷,凝结成水,这也是常理。”

“但是。”

他加重了发音。

“如果,将水密闭在一个坚固的铁罐之中,再从下方持续加热。”

“水汽无处可去,就会在铁罐内不断积聚,膨胀。”

“其产生的力量,足以推开山石。”

“这股力量,我们如何才能为自己所用?”

他走下讲台,来到讲堂中央。

那里摆放着一个奇特的模型。

一个铜制的锅炉,连接着一根粗大的玻璃管,管内有一个铁制的活塞。

活塞通过一根连杆,连接着一个沉重的飞轮。

王希亲自拿起一个装满酒精的铜灯,放置在锅炉下方,然后点燃了灯芯。

火焰舔舐着锅炉底部。

所有学员的脖子都伸长了。

锅炉上的一个铜哨开始发出轻微的嘶鸣。

很快,嘶鸣声变得尖锐。

玻璃管内开始弥漫白色的水汽。

“看。”

王希指向玻璃管。

管内的活塞,在水汽的推动下,颤抖了一下。

然后,它被猛地向上推去。

活塞带动连杆,连杆拨动曲轴,沉重的飞轮随之转动了小半圈。

随着活塞到达顶端,一个巧妙的阀门打开,水汽逸出,活塞因重力下落。

新的水汽再次涌入,再次将活塞推起。

嗡。

嗡。

嗡。

活塞开始进行往复运动,飞轮也从一开始的顿挫,变得越来越平稳,旋转不休。

讲堂内一片死寂。

学员们瞪大了双眼,看着那小小的活塞不知疲倦地上下运动,带动飞含速旋转。

那不是人力,不是畜力,不是水力。

那是一种全新的,源自火焰与钢铁的力量。

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他们面前轰然洞开。

“此便是格物致用。”

王希的声音再次响起。

“化天地之理,为手中之力。”

“飞轮之力,可以驱动万斤重的锻锤,可以牵引满载货物的铁车,可以从百丈深的矿井抽水,可以为高炉鼓风。”

“你们要学的,就是理解它,掌握它,然后,造出比它更强大事物。”

在另一间讲堂。

气氛更加肃杀。

王二带着另外六十名学员,围着一张巨大的长条桌。

桌上铺着厚实的麻布,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堆拆解开的零件。

那是一台“五雷神机”的所有构件。

“此铳的精髓,在转轮,在闭锁。”

王二拿起一个铜制的转轮弹巢。

“定装弹药,铜壳封装火药铅弹,发射时火气不泄,极大提升了威力与射程。”

他拿起一枚铜壳弹药,展示给众人。

“击锤撞击尾部的针,引爆壳内的发药,推动铅弹射出。”

“转轮随之转动,下一发弹药对准铳管,再次击发。”

“五发连射,快,狠,准。”

他的话语简短,却充满了血与火的气息。

“但是。”

他拿起一个精巧的零件。

“铜壳如何才能做到完美密封,保证火气不从后方泄露?”

“击针如何才能保证每一次都精准地撞击在底火上,而不是偏离一分一毫?”

“转轮如何才能在射击后,不多不少,正好旋转到下一个位置?”

“闭锁的结构,如何才能承受住火药爆炸的冲击力,而不至于炸膛自伤?”

他连续发问,每一个问题都让学员们的表情凝重一分。

“此间的毫厘之差,便是杀敌与自伤的分别。”

王二的声音里没有温度。

“你们需要用眼睛去看,用手去量,用脑子去算。”

“格物之精微,全部都在这尺寸之间。”

学员们屏住呼吸,拿起桌上的铜制卡尺,小心翼翼地测量着每一个零件的尺寸。

他们在粗糙的草纸上,用炭笔演算着不同部件的受力结构。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专注与狂热。

他们正在学习的,不是冰冷的知识。

是能亲手打造出来,决定生死的利器。

格物学堂的设立,对于整个黑水城而言,意义非凡。

如果说三座高炉是这架战争机器跳动的心脏,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钢铁的血液。

那么格物学堂,就是为这架机器安装上了一台能够不断制造“大脑”的引擎。

这些未来的工程师,技师,将成为汉王军科技力量生生不息的根基。

就在格物学堂开学三日后。

一份新的法令,以汉王李信的名义,张贴在了黑水城内外的所有公告栏上。

《汉王军育民令》。

法令的内容很简单。

凡汉王军治下,所有适龄孩童,无论男女,不分出身,皆需入学蒙学,扫除文盲。

凡在格物之道上,显露出天赋者,无论年龄,皆可报考格物学堂,由官府承担一切用度,学成之后,授予官身。

凡有重大发明创造者,可获重赏,甚至封赏田爵。

法令一出,整个黑水城都沸腾了。

城门旁的公告栏下,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一名识字的布告官站在高凳上,用尽力气,一遍又一遍地宣读着榜文上的内容。

“……凡有天赋者,无论年龄,皆可报考格物学堂,官府承担一切用度……”

人群中,一个刚从矿上下来,满身煤灰的汉子,用力地抓着身边同伴的胳膊。

他的手在颤抖。

“你听见没?你听见没?”

“俺家那小子,整天就喜欢拆拆装装,家里的锁都被他拆坏三把了,你说他算不算有天赋?”

他的同伴也是一脸的激动。

“算!怎么不算!快回去带你家娃去报名!”

“可是……俺们是流民,没户籍……”

“榜上写了!不分出身!快去!”

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激动。

一个穿着长衫,却面带菜色的老秀才,撇了撇嘴。

“格物?奇技淫巧罢了。”

“圣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去考学宫,去学那匠人之术,自甘下流。”

他话音未落,旁边一个满脸横肉的屠夫就瞪起了眼。

“老东西,你说什么?”

“俺儿子就喜欢摆弄那些齿轮杠杆,俺看就比你这天天之乎者也的穷酸强!”

“就是!汉王都说了,学好了能当官!你读了一辈子书,官在哪呢?”

人群中响起一阵附和的嘲笑。

老秀才的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挥舞着袖子,想要辩驳,却被人群挤到了一边。

相似的场景,在黑水城的每一个角落上演。

怀疑,期盼,狂喜,不屑。

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一件事。

这道《育民令》,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

它激起的涟漪,将远远超出黑水城本身,扩散到这片战乱不休的土地之上。

一股席卷天下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