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银川城,如今已是汉军东征的大本营。

城主府的议事厅内,沙盘被搬到了正中央,上面密密麻麻地插着代表不同番号的小旗。

李信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从甘肃一直延伸到四川的边缘,最后停在宁夏的位置。

“电报线的铺设,为我们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主动。”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凝神倾听。

保民府主官陈敬之,南镇军团长贺连山,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龙骧军团长周大勇,还有一位面孔刚毅、站姿笔挺的将领赵猛,分列两侧。

“但主动权不等于胜势。”

李信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沙盘的边缘。

“清廷在关中、山西、河北依然保有数十万大军。康熙不是个会束手待毙的人。我们每向前推进一步,他收缩防线后,兵力就会越发集中。”

“一旦我们兵临城下,面对的将是数十万哀兵。届时,每一场攻城战,都将是惨烈的消耗战。”

陈敬之点了点头,补充道。

“王上所言极是。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报,清廷正在疯狂征召新兵,尤其是在北方各省,几乎是十丁抽三。虽然训练不足,但数量上不容小觑。”

“所以,我们必须扩军。”

李信一锤定音。

他看向贺连山。

“贺将军,四川的情况如何?”

贺连山出列,抱拳道。

“回王上,末将与岳总督已经对四川全境的人口、田亩、丁壮做过初步统计。川地饱经战乱,百废待兴,但人口基数尚在。尤其是从湖广、陕西逃难入川的流民,数量庞大,无地可耕,无家可归。”

“他们是最好的兵源。”

李信肯定了他的判断。

“很好。我给你和岳升龙一道命令,在四川扩军。目标,五万人。”

五万人。

这个数字让贺连山的心脏重重一跳。

南镇军团目前满编也不过三万余人,这相当于要再造一个半军团。

“王上,兵员不成问题。只是这五万人的衣甲、军械、粮饷……”

贺连山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李信转向陈敬之。

“敬之,保民府这边怎么说?”

陈敬之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簿册。

“回王上,四川的压力,臣已经算过。臣提议,从西域都护府调拨十万石粮食入川,优先保障军需。西域去年大丰收,这批粮食抽调出来,不会影响地方民生。”

“至于军械,臣以为,可以就地解决。”

陈敬之看向贺连山。

“贺将军,雅安的铜矿和铁矿储量丰富,工匠也不缺。可以在雅安扩建一座武器工坊,专门为四川新军生产装备。初期可以先以生产五雷神机和木柄手雷为主,这两样武器对工艺要求相对较低,上手快,威力也足够。”

贺连山闻言,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些。

就地解决军械,压力确实小了很多。

“臣领命。若有雅安工坊支持,三个月内,新兵便可完成基础训练,形成初步战力。”

“好。”

李信满意地点头,目光转向了赵猛。

“赵猛。”

“末将在!”

赵猛跨前一步,声音洪亮。

“我决定,在宁夏新设一个军团,就叫‘宁夏军团’。你,就是第一任军团长。”

赵猛的身体微微一震,胸中一股热流涌动。

“谢王上信重!末将万死不辞!”

“你的任务很重。”

李信的手指点在宁夏与河套平原的交界处。

“宁夏军团,将以骑兵为绝对主力。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整个河套平原,将我们的防线推到黄河边上,彻底肃清侧翼的威胁。”

“第二个目标,是镇守北方,防备蒙古诸部。尤其是科尔沁、喀尔喀这些依附于清廷的部落,他们是清廷手中最锋利的刀,我们必须有一支同样锋利的刀,顶在他们的咽喉上。”

“末将明白!”

李信继续说道。

“宁夏军团的兵员,主要从归降的清军中择优选拔。周大勇会协助你完成整编。骑兵的战马,陈敬之会从甘肃的军马场调拨三千匹给你。至于武器,我给你配备最新式的步骑通用型五雷神机。”

“另外……”

李信顿了顿,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我会从铁甲车营,调拨两台铁甲车,永久配属给你的宁夏军团。”

此言一出,连周大勇和贺连山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铁甲车是什么?

那是汉军的攻城利器,是陆地上的巨兽。一个铁甲车营也不过十台而已,李信一开口就给了赵猛两台,这份看重,不言而喻。

“吴锐会担任你的铁甲车营副营长,带队去宁夏与你交接。你要尽快让他和你的骑兵形成配合。我需要一支能打硬仗、能攻坚、也能长途奔袭的铁骑。”

“王上放心!”

赵猛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

“末将定不负王上所托,为大汉,开疆拓土,镇守北疆!”

会议结束,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

整个汉军控制区,仿佛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四川成都府外,十处高大的招兵台在短短数日内拔地而起。

岳升龙以四川总督的名义,贴出安民告示。

“凡归汉之民,家有丁壮应征入伍者,全家免三年赋税!”

“凡入伍将士,战死沙场,其父母妻儿,皆由保民府奉养,列为军属,享受最优抚恤!”

告示一出,整个成都府都沸腾了。

无数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流民,拖家带口地涌向招兵台。

对他们来说,当兵或许会死,但不当兵,一家老小可能现在就会饿死。

更何况,汉军的待遇是实打实的。

他们亲眼看到那些穿着崭新军服的汉军士兵,吃着白面馒头,腰里别着沉甸甸的钱袋。

那份体面和尊严,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

一名面黄肌瘦的汉子,将最后一个窝头塞给怀里的孩子,毅然决然地走上招兵台。

“官爷,俺要当兵!”

负责登记的军官看了他一眼,在他的登记簿上写下名字,然后递给他一块木牌和一个布袋。

“拿着牌子,去那边领军服和安家费。袋子里是十斤粮食,先拿回去给你婆娘孩子。”

汉子接过布袋,沉甸甸的,他的手都在抖。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军官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谢谢官爷!谢谢汉王!”

这样的场景,在十处招兵台前不断上演。

第一天,便招募了三千余人。

贺连山看着那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心中感慨万千。

他立即下令,在成都郊外开辟新的营地,同时从南镇军团抽调老兵骨干,按照“一老带一新”的模式,开始对新兵进行编组训练。

而在千里之外的雅安,新扩建的武器工坊已经灯火通明,炉火昼夜不熄。

第一批崭新的五雷神机和木柄手雷,正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装上马车,运往成都。

与此同时,宁夏银川。

赵猛站在校场上,看着面前黑压压的数千名降兵。

他们的眼神里,有迷茫,有畏惧,也有不甘。

赵猛没有说什么鼓舞士气的话,只是让周大勇调来了一支龙骧军团的百人骑兵队,进行了一场表演。

马蹄轰鸣,骑兵们在飞驰的战马上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动作,手中的五雷神机时而集射,时而点射,打得远处的靶子木屑横飞。

那恐怖的射速和精准度,让所有降兵都看傻了眼。

表演结束,赵猛才开口。

“想跟他们一样吗?”

无人应答。

“想吃饱饭,穿暖衣,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队伍中开始出现骚动。

“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不再当丧家之犬吗?”

“想!”

终于,有人忍不住大喊了出来。

“很好。”

赵猛挥了挥手。

“现在,我宣布宁夏军团的甄选标准。凡骑术精湛者,优先编入骑兵营。剩下的,就地转为军屯,农忙时耕作,农闲时训练。表现优异者,一样有机会进入战斗部队。”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给谁卖命的,从今天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汉军!是我赵猛的兵!”

经过严格的筛选,两千名骑术最好的降兵被挑选出来,组成了宁夏军团的第一个骑兵营。

不久,吴锐率领着两台庞然大物,抵达了银川。

当那两台通体包裹着铁甲,炮管狰狞的铁甲车缓缓驶入营地时,整个军营都失声了。

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兵,都用一种看神迹的表情,看着这两头钢铁巨兽。

赵猛亲自爬上铁甲车,抚摸着那冰冷的装甲,感受着那份无与伦比的力量感。

他终于明白,李信给他的,究竟是怎样一份倚仗。

京城,紫禁城。

一匹快马从西边狂奔而来,马上的骑士浑身是土,嘴唇干裂。

“八百里加急!西线军情!”

情报被层层传递,最终送到养心殿。

康熙展开那份被汗水浸透的密报,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内容却清晰得刺眼。

“汉贼李信,将于川、宁两地大举扩军……川地预计募兵五万……宁夏新设军团,以骑兵为主,配发火器、铁甲车……总兵力预计将超过十五万……”

十五万。

康熙手中的纸张飘落在地。

他瘫坐在龙椅上,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

户部尚书马齐跪在下面,连大气都不敢喘。

“皇上……”

“十五万……”

康熙喃喃自语,脸上血色尽褪。

“他这是要……要毕其功于一役啊……”

马齐心头一颤,急忙奏道。

“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也应加速训练新军,以应对汉贼的攻势。只要我们能守住关中和山西,他们劳师远征,粮草不济,必然无法持久!”

“加速?”

康熙惨笑一声。

“拿什么加速?国库里还有银子吗?百姓家里还有余粮吗?”

马齐顿时语塞。

他比谁都清楚,连年征战,早已将大清的国力掏空。如今国库空虚,各地灾荒不断,别说扩军,就连维持现有军队的粮饷,都已经捉襟见肘。

康熙闭上眼睛,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无力。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看着那个叫李信的汉人,将他的军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他能做的,似乎只剩下祈祷,祈祷那坚固的城墙,能够多抵挡一些时日。

但谁都明白,被动防守,终有被攻破的一天。

汉军的兵锋,已经对准了大清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