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格物院最深处的一间工坊内,空气中弥漫着松香与桐油混合的独特气味。

数十名顶尖工匠屏住呼吸,将一道道视线汇聚在工坊中央的长案上。

长案两端,各摆着一个精致的黄花梨木匣子。匣子上装着古怪的铜制构件,一头是喇叭状的收音口,另一头则是一个圆盘状的听筒,两者之间由一根包着麻布的铜线连接着木匣本体。

两只木匣又各自引出一根更粗的铜线,穿过墙壁上的小孔,连接到院外早已架设好的线路上。

王希站在东侧的木匣前,他的手有些颤抖,小心翼翼地拿起听筒贴在耳边,然后对着喇叭口,用一种近乎于祈祷的腔调,清晰地吐出几个字。

“苏明远,你能听见吗?”

长案的另一头,原技侦司主事,如今被李信特意调来协助王希的苏明远,几乎在同一时间,身体猛地一震。

他将听筒死死按在自己的耳朵上,脸上布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着自己面前的喇叭口,用同样颤抖的声音回应。

“院正……我……我听见了。”

“是我,苏明远,我听见你的声音了!”

虽然那声音通过铜线传来,带着些许沉闷的杂音,但确确实实是王希的声音,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

工坊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通了!真的通了!”

“天呐!我们成功了!”

几个年长的工匠甚至激动得老泪纵横,互相拥抱着,拍打着对方的后背。

这不仅仅是一个器物的诞生,这是他们耗费了无数心血,亲手创造出的一个奇迹。

王希放下听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一种巨大的疲惫感与满足感同时涌上心头。他看着眼前这个不起眼的木匣子,内心翻腾。从最基础的电磁感应原理,到线圈的绕制,再到磁石的选择与打磨,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失败了上千次,烧毁的材料堆积如山,终于在今天,听到了那来自“天外”的声音。

苏明远则不同。

他虽然也为这技术的突破而振奋,但他想得更多,也更远。

他之前负责的电报,已经让汉军的军令传递速度甩开了清军几个时代。可电报终究需要译码和转写,中间存在延迟,也无法传递最直接的语气与情绪。

而眼前这个被王希命名为“电话”的东西,却能让两个相隔数里,甚至未来数十里、数百里的人,直接对话。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战场上的将军,可以实时向大营汇报战况,而大营的主帅,也可以在瞬息之间,将命令直接下达到任何一个角落。

这意味着地方的政务,不再需要依靠层层传递的文书,总督可以直接与县令对话,询问一地的收成与民情。

苏明远的手抚摸着冰凉的木匣表面,他感觉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力量,足以改变战争的形态,甚至改变整个天下的治理方式。

几天后,银川的汉王行辕内。

李信坐在主位上,身前的桌案上,就摆着那两台试验成功的电话。他亲自拿起听筒,与隔壁房间的王希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通话。

放下听筒,李信沉默了许久。

整个书房内,只有他和王希、苏明远三人。

王希还沉浸在技术成功的喜悦中,而苏明远则垂手侍立,等待着汉王的决断。

“王院正,此物……居功至伟。”

李信缓缓开口,打破了宁静。

“格物院上下,当记首功。”

王希连忙躬身。

“皆是托大王洪福,臣等不过是拾人牙慧,将王上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罢了。”

李信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谦虚。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

“电报已通前线,如今电话又获突破。这两样东西,都是国之重器,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由技侦司和格物院分头管理,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衙门来统筹。”

他看向苏明远。

“我准备,成立‘汉军电信局’。”

苏明远的心脏猛地一跳。

“这个电信局,将统管电话的研发推广、电报线路的维护、以及所有通讯人员的培训与调度。它既要保障军情的急速传递,也要为将来的民生联络,打下基础。”

李信的每一句话,都像一颗重锤,敲在苏明远的心上。

“苏明远。”

“臣在。”

苏明远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听令。

“你之前主持技侦司的通讯线路布设,对电报与电话的技术都十分熟悉,行事稳重,眼光长远。这个新成立的电信局督办,就由你来担任。”

尽管心中早有预感,但当任命真正从李信口中说出时,苏明远仍然感到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官职,这是一个全新领域的开创者与掌舵人的位置。其权责之重,影响之深远,甚至不亚于一省总督。

“臣……领命!”

苏明远单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带着一丝颤抖。

“臣必不负大王所托,一月之内,完成电信局核心团队的组建,拿出一套可行的章程来。”

“好。”

李信满意地点了点头,让他起身。

“电信局的职责,我要再明确一下。”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广阔的疆域上缓缓划过。

“军事上,必须优先确保所有前线军团的指挥大营、各路大军的帅帐、以及各省总督府,全部实现电话与电报的全覆盖。电话为主,电报为双重备份。我要让我的命令,在下达的一瞬间,就能抵达任何一个我想让它抵达的地方。”

他的手指最终落在了陕西与四川的交界处。

“民生上,同样重要。我汉军治下的每一个州、每一个县,未来都要设立电信站。百姓有紧急的农事求助,有天大的冤情上报,都可以通过电报,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上来。官府的政令,也能在第一时间下达到基层。”

“对于那些特别偏远的山区,可以先通电报,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再逐步安装电话。”

李信转过身,看着苏明远。

“这个担子,很重。你要做好准备。”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郑重地回答。

“请大王放心,臣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讲。”

“臣准备,先从技侦司中抽调五十名最熟练的线路工匠和报务员,他们是电信局最初的骨干。然后,将他们分为三组,分别派往甘肃、宁夏、四川三地。”

“首要任务,是立刻着手,完成从银川到兰州,再到陕西前线周大勇将军大营的电话网与电报网的整合。我们之前铺设的电报线路,可以作为基础,在其上增设电话线路,避免重复建设,节省人力物力。”

一旁的王希也适时补充道。

“王上,苏督办,电话的量产问题,格物院这边已经有了方案。虽然初期工序复杂,但只要熟练工匠足够,一个月内,产出百台不成问题。足以满足前线与各处总督府的首批需求。”

李信听着两人的计划,脸上露出了笑容。

一个负责技术研发与生产,一个负责线路铺设与管理,王希与苏明远,这对组合,是他早就构想好的。

“很好,就这么办。”

李信一锤定音。

“王院正,你格物院全力配合。苏明远,人、财、物,你需要什么,直接找兵部和户部要,我给他们打招呼。十日之内,我要在银川行辕,能直接与兰州的张启,与陕西前线的周大勇通话。”

“遵命!”

王希与苏明远齐声应道。

就在银川行辕内,一个足以改变时代格局的全新机构悄然成立时。

数十里外,一名潜伏在山林中的清军斥候,正用单筒望远镜,死死盯着山下官道上的景象。

他看到一队队的汉军士卒,不再只是单纯地维护那些“铁线”,而是在原有的木杆旁边,又立起了新的木杆,牵上了另一根闪闪发亮的铜线。

工程的规模,比之前大了数倍。

同时,他还注意到,那些负责线路的汉军,似乎被整合到了一起,有了统一的标识,行动也更加迅速高效。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头蔓延。

他不知道汉军成立了什么“电信局”,更不知道那新增的铜线,能让人的声音传递到数百里之外。

但他凭借一个老兵的直觉,敏锐地察觉到,汉军正在进行一项重大的升级。

他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同伴低语。

“汉贼的铁线,又加了一根。而且,管这些铁线的人,好像成立了一个新的衙门。”

“我们必须马上把这个消息传回去,让马大人知道,汉贼的‘妖术’,恐怕又厉害了。”

作者深知大家的期待,正全力以赴赶更中,认真打磨每一个细节!恳请各位朋友多留下催更和书评,你们的鼓励能让我更有冲劲,在这里跟大家说声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