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31章 后勤先行,三军待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1章 后勤先行,三军待发

命令一旦下达,整个汉军控制区就如同一台精密至极的战争机器,轰然运转起来。

西安火车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交通部长沈明亲自坐镇调度室,头戴着简易的听筒,这是新格物院捣鼓出来的有线指挥工具,虽然还有些杂音,但已经能让他的指令清晰地传达到每一个站台。

“三号站台,运粮专列,检查完毕没有?五分钟后必须发车!”

“报告部长,车厢已全部密封,守卫已经就位,随时可以出发!”

“好!发车!”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一列由十多节车厢组成的“闷罐”火车,在蒸汽机车的牵引下,缓缓驶出站台,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奔向东边的潼关前线。车厢里,装满了脱水处理过的军粮、炒面和腌肉,足够五万大军消耗数日。

紧接着,另一列平板列车被调入站台。上面用帆布严密覆盖着两个巨大的轮廓,正是汉军的重器——铁甲车。它们将被直接运送到距离潼关最近的铁路支线终点,一下车就能投入战斗。

“告诉大汉铁路公司的调度中心,从现在起,所有民用列车全部暂停,优先保障军运。每隔一个时辰,必须有一趟专列发往潼关方向!”沈明对着话筒下达指令,语气不容置疑。

他很清楚,李信所说的“闪击”,基础就是后勤的“闪击”。没有这钢铁铸就的大动脉,把兵员和物资在最短时间内投送到前线,一切都是空谈。

而在汉水码头,又是另一番景象。

沈明手下的大汉铁路公司总经理,此刻正兼任着水路运输总指挥。他按照沈明的命令,以“军管”的名义,征调了汉江上所有能找到的大型商船。

船老大们起初还有些怨言,但当他们看到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元被抬上岸,作为征调的补偿金时,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了。更何况,汉军给出的运费,比他们跑一趟商运赚得还多。

“都听好了!所有船只,按吨位编队!大船居中,运送火炮和精锐步兵!小船在外,负责警戒和运输粮草!”贺连山的副将站在码头的高台上,用铁皮大声公喊话,“此次行动,乃汉王亲自部署,谁敢掉链子,军法从事!顺利完成任务,人人有赏!”

两百多艘大小不一的商船,在汉军的统一指挥下,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静静地停泊在江面上,只待一声令下,便可顺流东下,直扑襄阳。

后勤紧锣密鼓,医疗保障也同步跟上。

西安医学院内,副部长张济正在给即将出征的医疗队做最后的训话。三十名年轻的医师,男女各半,都穿着便于行动的短褂,背着塞满了纱布、烈酒(消毒用)、手术刀具的急救箱。

“你们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军医。”张济看着这些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学生,神情严肃,“记住,在战场上,你们的职责只有一个,就是救人!不管是我们的战士,还是放下武器的敌人,甚至是无辜的百姓,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你们就要尽力去救。”

他指着旁边几辆马车上装着的瓶瓶罐罐:“这些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是预防伤寒的草药包。到了南方,天气湿热,蚊虫众多,一定要监督部队,按时服用,注意营地卫生。一个健康的士兵,胜过十个病号。”

“老师放心,我们绝不辱使命!”一个年轻的女医师大声回答。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她们的存在,将大大降低汉军的伤亡率,也将在战后,成为收拢民心的最好武器。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东风。

夜深人静,李信在行辕的密室中,见了最后一个人——天地会首领陈炎。

“王上,河南、湖北各地的堂口都已经接到了密令。我们集结了大约一万名兄弟,武器虽然简陋,但士气高昂。只等大军一动,我们就立刻竖旗响应。”陈炎压抑着兴奋说道。

李信看着他,叮嘱道:“记住我跟你说的,你们的任务是‘策应’和‘宣传’,不是‘攻坚’。占领县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安抚百姓。把清廷的苛捐杂杂税废除,把我们的《告万民书》贴出去。要让中原的百姓知道,我们汉军,是来解救他们的,不是来抢地盘的。”

“属下明白。我们已经把‘打土豪、分田地’改成了‘清君侧、安万民’,旗号也换成了‘汉’字旗。老百姓一看就懂。”陈炎笑着说。

“很好。”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手下的人,是火种。等大军过去,他们就是我们在地方建立政权的骨干。告诉兄弟们,只要革命成功,人人有功,绝不亏待。”

“谢王上!”陈炎重重一拜。

送走陈炎,李信独自一人来到巨大的沙盘前。所有的棋子,都已各就各位。东路的周大勇,西路的贺连山,敌后的陈炎,后勤的沈明,医疗的张济……一张精心编织的大网,即将撒向中原。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这一战,他赌上了汉军的全部家底。但他有信心。因为他依靠的,不只是犀利的火炮和坚固的铁甲车,更是高效的组织能力,是深入人心的民生政策,是天下汉人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渴望。

这是科技的碾压,是制度的胜利,更是人心的向背。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两份最高指令从汉王行辕发出。

一份送往城东的龙骧军团大营:“命你部即刻开拔,按预定计划,东出潼关!”

另一份通过电报,发往汉中南镇军团驻地:“命你部登船出发,沿江东进,直取襄阳!”

随着命令的下达,沉寂的军营瞬间沸腾。士兵们迅速整理行装,登上火车和船只。马达的轰鸣声、将官的命令声、士兵的脚步声,汇成了一曲激昂的出征交响乐。

李信没有去送行。他站在行辕的最高处,遥望着东方。天边,一抹鱼肚白正在浮现,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他知道,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中原大地的历史,将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