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65章 陈武南进克岳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上旬,江南已是初夏时节,天气闷热。

陈武率领的神机军团四万大军,正式从湖北南下,踏上了征伐湘贵的征程。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素有“湘北门户”之称的岳阳。

大军行进得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沿途的百姓非但不躲避,反而有不少人站在路边,好奇地张望着这支传说中战无不胜的军队。他们看到汉军士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与他们印象中“兵过如梳”的清军完全不同,心中的畏惧渐渐变成了期盼。

当神机军团的先头部队抵达岳阳城下时,让陈武感到意外的一幕发生了。

岳阳城门竟然大开着,城楼上没有一个守军,只有一面孤零零的白旗在风中摇曳。

清廷的岳阳守将,是绿营副将黄坤。他早就收到了汉军南下的消息,也知道江浙总督魏东亭已经决定“弃城保船”,根本不会派一兵一卒来救援湖南。更让他心寒的是,魏东亭连最基本的粮饷都没有发下来,他手下的士兵已经好几天没吃饱饭了。

军心早已涣散,根本无法作战。

黄坤思来想去,觉得为这个已经名存实亡的朝廷卖命,实在是不值得。他派人打听过,汉军对待投降的将领一向宽厚,而且绝不拖欠粮饷。

两相比较,该怎么选,已经不言而喻。

当陈武率领亲兵,疑惑地走进岳阳城时,黄坤已经带着手下的主要军官,在总兵府门口恭候多时了。

“罪将黄坤,率岳阳全体官兵,恭迎陈将军!我等愿降!”黄坤将自己的佩刀和官印,双手奉上。

陈武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扶起黄坤,接过刀印,拍了拍他的肩膀:“黄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乃是明智之举!我代表汉王,欢迎你们的加入!”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最好的开局。

陈武入城后,没有忙着庆功,而是立刻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同时,他命令随军的医疗小队,在城内设立义诊点,免费为百姓看病。王砚派来的民政小队也紧随其后,开始在岳阳周边丈量土地,宣传均田政策,为分发土豆种薯做准备。

岳阳的百姓们看到,新来的汉军不但不抢东西,反而给他们发粮食、看病,还要分给他们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时间,整个岳阳城都沸腾了,“汉王仁义”的呼声响彻云霄,百姓们自发地夹道欢迎,将鸡蛋、蔬菜往士兵手里塞,场面热烈感人。

轻松拿下岳阳,让神机军团的士气大振。大军稍作休整,便继续向西,朝着下一个重镇——常德进发。

然而,在常德,陈武却遇到了南下以来的第一块硬骨头。

常德知府,名叫张恪,是个满洲镶红旗出身的死硬分子。他与岳阳的黄坤不同,对大清忠心耿耿,誓死不降。

在汉军抵达之前,他就杀掉了城内所有主张投降的官员和乡绅,强迫城中所有男丁上城协防,摆出了一副要血战到底的架势。

当汉军的劝降使者来到城下时,张恪直接下令放箭,将使者射杀在护城河边。

“告诉陈武!我大清的臣子,没有投降的!想进常德城,就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张恪在城楼上疯狂叫嚣。

陈武看着使者的尸体,脸色铁青。他知道,这一仗,不可避免了。

“攻城!”

汉军的炮火开始怒吼,但常德城防坚固,张恪又早有准备。他指挥守军,不断地从城头往下扔滚木、雷石,给攻城的汉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汉军数次攻上城头,都被顽强的八旗兵和被逼着拼命的青壮给推了下来。

陈武看着伤亡报告,眉头紧锁。他不想在这种地方,进行无谓的消耗。

他叫来了从四川调拨来的山地突击营的营长。

“看到城西那面悬崖了吗?”陈武指着地图,“那里地势险峻,清军肯定疏于防备。我给你一个营的兵力,今天天黑之前,你有没有把握,从那里攀上去,潜入城中,给我打开西门!”

山地营长看了看那近乎垂直的峭壁,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将军放心!这种山,我们小时候天天爬!保证完成任务!”

夜幕降临,两千名山地突击营的士兵,身手矫健得如同猿猴,利用钩索和匕首,悄无声息地攀上了常德城西的悬崖。

城头的守军,做梦也想不到敌人会从这个方向出现。他们被轻易地解决掉。

“轰隆——”

常德西门,被从内部打开了。

“杀!”

早已等候在外的汉军主力,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入。

城内的清军顿时大乱。张恪得知西门已破,知道大势已去。他没有选择逃跑,也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冲进自己的府衙,拔剑自刎,用自己的方式,为大清尽了最后的忠。

他手下的一千多名八旗兵,在失去了主心骨之后,仍然进行了零星的抵抗,但很快就被冲进城内的汉军分割、歼灭。

这场常德攻坚战,是神机军团南下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汉军伤亡了二百余人。虽然代价不大,但也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南下的道路,并不会一路坦途。

常德失守的消息,像一阵狂风,迅速吹遍了整个湖南,也吹到了邻省贵州。

贵州绿营总兵田丰,在收到消息后,彻夜难眠。

贵州本就山多地少,是全国最贫瘠的省份之一。清廷在这里的统治力本就薄弱,全靠绿营弹压。如今清廷覆亡,粮饷断绝,军心浮动,田丰知道,光靠自己手下这三万兵马,是绝对挡不住汉军的。常德的张恪,就是前车之鉴。

与其被动地等着汉军打上门来,落得个城破人亡的下场,不如主动投靠,还能博个封妻荫子。

田丰是个聪明人,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他立刻派出自己的心腹使者,带着他的亲笔降书和贵州全省的钱粮、兵马名册,快马加鞭,赶往常德的陈武军营,表示愿意率贵州三万绿营兵,归顺大汉,并协助汉军平定贵州全境。

陈武接到这份从天而降的大礼,也是又惊又喜。他没想到,攻克常德,竟然还有这样的连锁反应。这意味着,西路军最难啃的贵州,竟然可以兵不血刃地拿下。

他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上报给了在西安的李信。

李信很快就批复了。他批准了田丰的归降,并暂时任命田丰为“贵州绿营安抚使”,令其维持地方治安,等待汉军的民政小队前往接管。

同时,李信命令王砚,立刻抽调一支精干的民政小队,携带粮种和农具,即刻启程,前往贵州。他要让贫瘠的贵州百姓,也尽快感受到汉王均田政策带来的好处,从而彻底稳固汉军在西南的统治。

陈武站在常德的城楼上,看着西南方向连绵不绝的群山,心中充满了感慨。岳阳的兵不血刃,常德的惨烈攻坚,贵州的全省归降,这短短半个月的经历,让他对这场统一战争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下的道路,有机遇,也有挑战。而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