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上旬的长江,水汽氤氲,江风中带着一丝燥热。

南镇军团的庞大舰队,正沿着黄金水道,浩浩荡荡地向东挺进。旗舰的甲板上,军团长贺连山手持单筒望远镜,面色凝重地注视着前方。

他们的目标,是清廷在江南最后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

“将军,前方就是镇江了。斥候回报,魏东亭那老小子,把江南水师的家底全都堵在了这里,还往江里沉了不少石块和破船,想挡住我们的蒸汽船。”副将在一旁汇报道。

贺连山冷哼一声:“螳臂当车。魏东亭以为这样就能挡住我们?他太小看格物院的能耐了。传令下去,工兵营的‘水鬼’们准备下水,给我把航道清理干净!另外,告诉吴松的安抚使司,让他们的人从陆路加紧袭扰南京外围,给魏东亭多找点麻烦,让他顾头不顾腚!”

“是!”

命令一下,几艘小船迅速脱离主舰队,船上满是皮肤黝黑、肌肉结实的工兵。他们便是汉军中神秘的“水鬼”,专门负责水下作业。这些人套上格物院特制的简易潜水设备,背上炸药,一个个悄无声息地滑入江中,朝着清军设置的障碍区潜去。

与此同时,在南京城的北面和西面,吴松率领的数千名新附军,正不断地对清军的外围哨卡和据点发动骚扰性攻击。他们并不强攻,只是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打几枪就跑,烧了你的粮草,断了你的补给线,搅得南京外围的清军鸡犬不宁,疲于奔命。

魏东亭在南京总督府内,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是满洲正白旗出身,对大清忠心耿耿,可如今的局势,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报!总督大人,江北的汉军又在袭扰我们的采石矶粮道!”

“报!总督大人,城西的紫金山烽火台失联了!”

“报!总督大人,江面上……江面上……”一个传令兵惊慌失措地跑进来,话都说不囫囵。

“江面上怎么了?快说!”魏东亭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汉军的……汉军的铁甲船,突破镇江防线了!”

魏东亭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整个人都瘫坐在了椅子上。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他精心布置的镇江防线,居然这么快就被突破了。

江面上,汉军的蒸汽炮船如同出闸的猛虎,船头的撞角轻易地撕开了清军用木船和铁索组成的拦江防线。水下的障碍物,也被“水鬼”们用炸药一一清除。

“目标,南京城墙!给我对准了轰!”贺连山在旗舰上发出了命令。

数十艘蒸汽炮船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南京那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墙。

“开火!”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云霄。高爆弹和穿甲弹混合着,雨点般地砸向南京城墙。明初修建的,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城墙,在现代炮火的面前,开始痛苦地呻吟。巨大的砖石被炸飞,墙体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缺口。

经过长达一个时辰的持续轰击,靠近仪凤门的一段城墙,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轰然倒塌,露出了一个十几米宽的巨大缺口。

“冲锋号!南镇军团,给我冲进去!”贺连山拔出指挥刀,向前一指。

早已在岸边集结待命的汉军士兵,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端着上了刺刀的五雷神机,如同潮水般涌向缺口。

南京城,破了。

魏东亭听到城墙倒塌的巨响,反而从绝望中镇定了下来。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朝服,拔出了自己的佩刀。

“传令!所有八旗子弟,随我死守总督府!为大清尽忠,就在今日!”

五千名最后的八旗精锐,也是魏东亭最后的本钱,迅速在总督府周围集结,他们利用街道和房屋,构筑了最后的防线。

汉军冲入城内后,激烈的巷战随即展开。

“一队守住街口,机枪组火力压制!二队、三队,从两边房子摸过去!”一名汉军连长大声指挥着。

八旗兵的抵抗异常顽强。他们虽然装备落后,但凭借着一股悍不畏死的血勇之气,在狭窄的街道里与汉军展开了殊死搏杀。不时有汉军士兵被躲在暗处的八旗兵用冷箭射中,或者被他们从房顶扔下的火油罐烧伤。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汉军付出了五百余人伤亡的代价,才终于肃清了外围的抵抗,将总督府团团包围。

总督府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里面死一般沉寂。

贺连山看着眼前这座象征着清廷在江南统治的府邸,眼神冰冷。

“铁甲车,给我把门撞开!”

两辆轰鸣的铁甲车缓缓上前,粗大的撞角对准了府门。在巨大的撞击声中,厚重的府门连同门框一起,被硬生生撞得粉碎。

“杀!”

汉军士兵潮水般涌入总督府。府内,魏东亭和他最后的亲兵,手持刀剑,做着困兽之斗。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屠杀。在五雷神机的密集射击下,挥舞着刀剑的八旗兵成片倒下。魏东亭亲手砍翻了两名冲上来的汉军士兵,但随即就被数支步枪同时对准。

他看着黑洞洞的枪口,惨然一笑。他知道,大清完了,他也完了。

他没有选择投降,而是转身朝着后堂跑去。几名亲兵拼死挡住了追击的汉军。

当贺连山带人冲进后堂时,只看到魏东亭带着最后的十几名亲兵,从后门逃了出去。

“追!”

汉军士兵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江边。

魏东亭站在滚滚东逝的长江边,回头望了一眼炮火连天的南京城,脸上露出了凄凉的笑容。

“大清……臣,尽忠了……”

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毅然决然地纵身一跃,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之中。几名忠心的亲兵,也毫不犹豫地跟着跳了下去。浑浊的江水,瞬间吞噬了他们的身影。

一个时代的背影,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南京,光复了。

贺连山入城后,第一件事就是下达了最严厉的军纪:“凡入城之兵,不得抢掠百姓财物,不得骚扰妇女,不得纵火毁屋,违令者,斩!”

士兵们迅速接管了城防,开始清理街道,扑灭战火,救助伤员。与以往改朝换代时,士兵入城后烧杀抢掠的景象截然不同,汉军的纪律严明,让惶恐不安的南京百姓,渐渐放下了心。

第二天,王砚的民政小队就跟随着大部队进入了南京城。

他们带来的不是刀枪,而是告示、粮食和药品。

“奉汉王令:凡南京城内百姓,皆我大汉子民。即日起,开仓放粮,救济贫苦!”

“奉汉王令:清廷所设苛捐杂税,一律废除!凡无地、少地之农户,皆可到民政处登记,按人头均分田地!”

一张张盖着汉王大印的告示,贴满了南京城的大街小巷。

南京的百姓,苦于清廷的苛捐杂税和八旗兵的欺压久矣。一开始,他们还有些将信将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一位姓陈的阿婆,家里唯一的儿子被清军抓去修城墙,活活累死了。她看着街上巡逻的汉军士兵,不但不骚扰百姓,还帮着百姓清理废墟,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她看到一个年轻的汉军士兵,因为连日作战,靠在墙角就睡着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回家拿了一碗热腾腾的米粥和一张薄毯子,悄悄地放在了士兵身边。

士兵醒来后,看到米粥和毯子,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他追上陈阿婆,非要把饭钱和毯子钱塞给她。

“阿婆,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

陈阿婆哭了,她摆着手说:“孩子,这不是拿,这是我老婆子的一点心意啊!你们是为我们老百姓打天下的好队伍啊!”

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在眼里。人心,就像冰雪,遇到温暖的阳光,总会融化的。

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主动走出家门,帮助汉军。他们主动为汉军带路,指认那些脱下军装、混在百姓中的清军残余。

“军爷,我家隔壁那个王二麻子,就是个八旗兵,前两天还抢了我家的鸡!”

“长官,我知道有个清妖的官儿,藏在城南的破庙里!”

在百姓的积极配合下,仅仅三天时间,南京城内所有的清军残余,就被肃清得一干二净。

南京城,真正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