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76章 格物院突破新技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月中旬,西安。

秋老虎的余威尚在,但格物院内却是一片清凉。新落成的“中英联合实验室”外,彩旗飘扬,人头攒动。

这是一座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建筑,青砖灰瓦的飞檐下,是巨大的玻璃窗户,显得既古典又现代。

李信今天也亲临现场,出席落成仪式。他身边,站着头发花白但精神矍t铄的牛顿,以及格物院的总院正王希。

“汉王陛下,请看。”牛顿显得有些激动,他指着实验室内一个巨大的钢铁造物,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说道,“这就是我们和王院正的团队,合作改良的新式高压蒸汽机。”

那台蒸汽机比原有的型号要小巧一些,但结构更加复杂,管道密如蛛网。一名工匠拉动阀门,只听“嗤”的一声,高压蒸汽喷涌而出,巨大的飞轮开始缓缓转动,并且越来越快,发出的轰鸣声沉稳而有力。

“我们改进了锅炉的增压技术和活塞的密封性,”王希在一旁补充道,“使得蒸汽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根据我们的测试,如果将这台蒸汽机装在铁甲车上,最高时速可以达到二十里,比我们现有的型号,快了将近五里。”

“时速二十里?”李信眼睛一亮。

在战场上,速度就是生命,就是胜利的保障。时速快五里,这意味着汉军的铁甲部队将拥有更强的机动性和突击能力。

“好!太好了!”李信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牛顿先生,王院正,你们立了大功!我代表东北前线的将士们,感谢你们!”

他当即下令:“传令下去,格物院立即将此项技术交由兵工厂,不计成本,全力生产新式蒸汽机!所有新生产的蒸汽机,优先配备给即将开赴东北的部队!”

“是!”身后的官员立刻记录下来。

李信又转向牛顿和王希,郑重地说道:“为了支持你们的研究,我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额外拨付十万两白银,作为联合实验室的专项研发经费!钱不够,随时可以再加!”

十万两白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可是一笔巨款,足以养活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一年。汉王竟然毫不犹豫地投给了这个实验室。

牛顿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他深深地向李信鞠了一躬:“陛下……您……您是科学真正的朋友!在大英,我从未见过如此慷慨和有远见的君主。我为我能来到华夏,为您工作,感到无比的荣幸!”

仪式结束后,牛顿单独找到了李信。

“陛下,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牛顿的表情十分严肃。

“先生请讲。”

“我发现,华夏有许多像王院正这样聪明的头脑,和无数勤劳能干的工匠。但是,华夏缺少一个系统性的科学体系。”牛顿斟酌着词句,“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就很难产生颠覆性的突破,也无法大规模地培养人才。就像一盘散沙,虽然多,但捏不成拳头。”

李信闻言,陷入了沉思。牛顿的话,可谓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这些日子以来,他虽然大力扶持格物院,但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术”,比如蒸汽机,后装炮。而牛顿提出的,是关乎“道”的层面。

“所以,我建议,在西安设立一所真正的‘格物学堂’。”牛顿继续说道,“学堂不应该仅仅是工匠的培训所,更应该是科学的殿堂。我们应该招收全华夏,乃至全世界最聪明的年轻人,系统地教授他们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基础学科。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建起万丈高楼。”

“好!”李信听完,猛地一拍大腿,当即拍板,“就这么办!我任命你,牛顿先生,为格物学堂的第一任总教习!王希,任副教习!学堂的选址、建设、招生,一切都由你们说了算!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牛顿没想到李信会如此果断,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陛下,我……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他还提议,从欧洲邀请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学者来华夏任教。李信欣然同意,并立刻让徐文良的青蛇卫去办。尽管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从中作梗,百般阻挠,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汉王开出的优厚待遇和华夏对科学的尊重,还是吸引了十名学者,他们冲破阻力,辗转来到了西安。

牛顿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同僚,心中对李信的感激又深了一层。他知道,自己留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就在新式蒸汽机和格物学堂这两件大事尘埃落定之时,格物院的另一个部门,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兵器司的工匠们,在缴获了沙俄的燧发枪后,经过数月的拆解、研究和改良,终于成功仿制并优化出了华夏自己的燧发枪。

在一个秘密的靶场里,一名叫孙有福的老工匠,正向李信和周大勇展示他们的成果。

“汉王,周将军,请看。”孙有福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崭新的火枪。这支枪的枪身比沙俄的要长一些,枪管闪烁着暗蓝色的光泽,枪托的木料也更为考究,握感极佳。

“我们分析了罗刹鬼的枪,发现他们的钢材质地不纯,所以枪管壁很厚,导致枪身沉重,而且还容易炸膛。”孙有...福一脸自豪地介绍道,“我们用了兵工厂新炼出的百炼钢,韧性和强度都远超他们。所以,我们把枪管做得更长,内壁刻上了膛线,枪身重量反而减轻了。”

“射程和威力如何?”周大勇最关心这个。

“回将军,罗刹鬼的枪,有效射程大概在两百步左右。而我们这支枪,我们叫它‘汉式燧发枪’,有效射程能达到二百五十步!而且因为枪管长,火药燃烧更充分,威力也更大。最重要的是,”孙有福拍了拍胸脯,“我们反复测试了几百次,没有发生过一次炸膛事故!”

“好!拿来我试试!”周大勇技痒,一把抢过燧发枪。

他熟练地装填弹药,举枪,瞄准,扣动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二百五十步外的一个人形靶应声而倒,靶心处多了一个窟窿。

“好枪!好枪啊!”周大勇抚摸着温热的枪管,爱不释手。有了这东西,对付罗刹鬼的骑兵,把握就更大了。

李信当即下令,让兵工厂立刻转产,优先为即将开赴东北的龙骧军团和宁夏军团换装一万支汉式燧发枪。

几天后,牛顿在王希的陪同下,也参观了兵器司。当他看到这支汉式燧发枪,并听完孙有福的介绍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不禁发出了赞叹。

“不可思议。”他拿着枪,仔细端详着,“无论是材料学,还是加工精度,这支枪都已经超越了欧洲现有的任何一款燧发枪。我毫不怀疑,如果华夏能保持这样的研发势头,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王希和孙有福听着翻译的话,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自豪。他们知道,一个属于华夏的全新时代,正在他们手中,一点一点地被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