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88章 高原砺刃剑向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铁牛走出议事厅的时候,长安的夜风格外清爽。他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三五成群地讨论着新的任命和未来的战事,而是独自一人,大步流星地走向自己的营地。他的脑子里,只回荡着李信最后的那句话:“我要让那些觊觎我们高原的红毛鬼子知道,那里,是我大华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少!”

吐蕃!

这个词对大多数中原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传说。但对常年驻守在西北的李铁牛而言,它却是一个近在咫尺的威胁。

他不止一次从逃回来的商队口中听说,有一种穿着红色衣服,长着白色皮肤和黄色头发的“罗刹”,正在那片雪山之巅活动。他们用甜言蜜语和犀利的火枪,拉拢一些部落的头人,收买寺庙的喇嘛,试图控制那里的贸易和信仰。

回到自己的营帐,李铁牛立刻召集了手下最核心的几个团长。这些人都是跟他一路拼杀出来的老兄弟,一个个都是在刀尖上舔过血的汉子。

“都坐。”李铁牛的声音一如既往地简短而有力。

他没有废话,直接将一张简陋的地图铺在桌上。这张地图,是他花了几年时间,综合了无数商旅和斥候的情报,亲手绘制的青藏高原地形图。虽然远不如格物院的地图精准,但上面用朱砂标记出的山口、河流和部落,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领袖下令了。”李铁牛的手指,重重地按在地图上一个名为“拉萨”的地点,“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这里。”

几个团长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一个络腮胡子的团长,名叫王大锤,瓮声瓮气地问道:“司令,那地方……听说邪乎得很。山比天还高,空气稀薄得能把人憋死。咱们的兵,都是在平原上长大的,能行吗?”

“是啊,司令。”另一个心思缜密的团长补充道,“而且听说那里的藏兵,凶悍得很,又熟悉地形。咱们贸然进去,怕是要吃大亏。”

他们的担忧,正是李铁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高原作战,最大的敌人不是人,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氧、严寒、强紫外线、后勤补给困难,任何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一支精锐大军全军覆没。

“领袖说了,困难,是用来克服的。”李铁牛的语气不容置疑,“从明天起,全军改变训练计划!所有部队,分批次拉到祁连山深处进行适应性训练!”

“祁连山?”王大锤一愣,“那里的海拔,最高的山峰也不过五千多米,跟吐蕃动辄六七千米的高山比,还是差远了。”

“一步一步来!”李铁牛瞪了他一眼,“先让弟兄们尝尝高原是什么滋味!所有训练科目,全部围绕高原环境展开。负重登山、高寒地区野外生存、山地射击……一样都不能少!”

他看向一名负责后勤的军官:“立刻向国防部和格物院上报我们的需求!我们需要专门的御寒衣物,要能抵御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我们需要便携式的高压锅,能在低气压环境下把饭做熟!我们需要大量的干肉、炒面和砖茶,这些是高原上最好的能量补充!”

“还有,”他加重了语气,“告诉格物院的王希总院正,领袖亲口承诺的医疗保障!我们需要预防和治疗‘山疾’(高原反应)的特效药!我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必须给我搞出来!我不能让我的弟兄,还没见到敌人,就倒在半路上!”

一系列命令下达,整个营帐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高效。将领们不再有疑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即将迎接严峻挑战的兴奋。

就在这时,一个亲兵掀开帐帘,走了进来:“报告司令,格物院的王希总院正派人送来一样东西,指名要交给您。”

“哦?”李铁牛有些意外。

一个穿着格物院工作服的年轻人,捧着一个奇怪的皮囊走了进来。那皮囊看起来像是一个加厚版的水袋,但多了一根连接着面罩的管子。

“李司令,”年轻人恭敬地说道,“这是我们王院正连夜赶制出来的‘便携式氧气囊’。里面用化学方法储存了压缩的纯氧。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吸上几口,可以迅速缓解症状。这只是第一批样品,我们正在加紧生产,未来会成为高原部队的标配。”

李铁牛接过那个氧气囊,翻来覆去地看着,眼中充满了惊奇。他试着戴上面罩,轻轻吸了一口。一股清冽的气流瞬间涌入肺部,让他感觉整个脑袋都清醒了不少。

“好东西!”他忍不住赞叹道,“替我谢谢王院正!告诉他,这东西能救我几千个弟兄的命!”

年轻人又递上一本小册子:“李司令,这是王院正让我转交的《高原病防治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高原病的症状、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其中提到,一种叫‘红景天’的草药,对预防高原病有奇效,我们已经派人去西北各地大量采购了。”

李铁牛接过手册,如获至宝。他知道,有了这些技术和知识的支持,他进军吐蕃的把握,至少增加了三成。

送走了格物院的人,李铁牛的目光再次回到地图上。他的手指,指向了地图上与英属印度接壤的几个山口。

“光有这些,还不够。”他沉声对几个团长说道,“我们是去解放吐蕃,不是去征服。领袖的战略是,驱逐英夷,扶持亲善我们的地方势力,而不是将所有人都变成敌人。”

他看向一名负责情报的参谋:“立刻派人,想办法联络上层的班禅额尔德尼。告诉他,大华天兵不日将至,只为驱逐红毛罗刹,恢复高原清净。我们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俗,不会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大华将册封他为吐蕃唯一的宗教领袖。”

“同时,派人去联络那些被大英人打压的部落头人。告诉他们,只要他们愿意反正,帮助我们对付大英人,战后,他们失去的草场和牛羊,大华会双倍补偿给他们!”

“是!”

“这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我们要做到,枪声未响,大势已定!”李铁牛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虽然外表粗犷,但心思却极为缜密。他深知,在吐蕃那样一个信仰至上的地方,争取人心,远比攻城略地更重要。

当夜,李铁牛一夜未眠。他对着地图和那本防治手册,反复推演着进军的每一个细节。

而与此同时,在千里之外的长安,李信也收到了李铁牛的详细计划和物资清单。他看着清单上那些闻所未闻的需求,不仅没有皱眉,反而露出了微笑。

“要东西,就说明他在认真做事。”李信对身边的王砚说道,“传我的命令,西南军区所有需求,财政部、后勤部、格物院,必须无条件满足!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领袖,”王砚有些担忧,“如此倾尽国力支持一路,会不会影响其他方向的计划?”

“不会。”李信摇了摇头,“磨刀不误砍柴工。李铁牛这一仗,不仅仅是为了收复吐蕃。更是为了打给我大华所有军人看,打给天下所有百姓看,也打给全世界所有虎视眈眈的敌人看!”

“我们要用事实证明,这世界上,没有我们大华军队去不了的地方,没有我们大华军队打不赢的仗!哪怕是世界屋脊!”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夜空,望向了那片遥远的雪域高原。在那里,一场关乎国运和民族尊严的较量,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