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391章 经略西南风雷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疆的杀机在冰雪下潜藏,西南的瘴气里,也同样暗流涌动。

当李信将目光从东北的地图上移开,投向版图西南角那片被群山包裹的土地——云南时,他的眉头再次紧锁。

原清廷云南总督吴三桂的侄子,一个名叫吴应麒的中年人,在清廷覆灭后,非但没有归降,反而效仿他的祖先,竖起了反旗。他自称“大周后主”,在昆明招兵买马,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如果仅仅是这样,李信并不会太过在意。一个跳梁小丑,等腾出手来,派一支偏师就能剿灭。但徐文良递上来的情报,却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领袖请看,”徐文良指着地图上云南与缅甸接壤的区域,“吴应麒不仅与缅甸的东吁王朝勾结,允许缅军进入云南协防,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和大英东印度公司搭上了线。”

“大英人?”李信的眼神一凝。

“是的。”徐文良的神色很严肃,“大英人以每支五磅的低价,向吴应麒出售了近万支他们陆军换装下来的‘褐筒’燧发枪,并派遣了超过一百人的军事顾问团,帮助吴应麒训练新军。作为交换,吴应麒开放了云南的全部矿山,允许大英人自由开采,并且将从云南到缅甸的商路控制权,完全交给了东印度公司。”

“好一个卖国的汉奸!”李信冷哼一声,“他这是在引狼入室!大英人狼子野心,他们控制了印度,现在又把爪子伸进了云南,其目的,昭然若揭,就是想以云南为跳板,染指我大华的腹地!”

王砚也忧心忡忡地说道:“是啊,领袖。云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年吴三桂凭借一省之力,就能与康熙抗衡数年。如今吴应麒有了大英人的火器和训练支持,再加上缅甸人的帮助,其实力不容小觑。若不尽快解决,恐成心腹大患。”

李信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云南,就像一把插在大华西南腰眼上的尖刀。这把刀,不仅锋利,背后还站着大英和缅甸两个虎视眈眈的敌人。

“陈武的西方军区,现在到哪里了?”李信问道。

“回领袖,陈武将军已经率部进驻贵州,正在进行山地作战的适应性训练。但贵州通往云南的道路,崎岖难行,大军和重炮难以展开。吴应麒的主力,都囤积在号称‘天险’的乌蒙山一线,摆出了一副死守的架势。”

“硬攻,不是上策。”李信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分析着整个西南的局势。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了地图上的一个点——四川。

“我们的思路,或许可以换一换。”李信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谁说打云南,一定要从贵州硬闯乌蒙山?”

他拿起指挥杆,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令人意想不到的进军路线。

“贺连山!把南方军区指挥权暂时交给副手,让他率领一个军,从四川南下,沿金沙江直插云南腹地!这条路,虽然也难走,但却能完美地绕开吴应麒重兵布防的乌蒙山防线,如同一把尖刀,直插他的心脏!”

“一南一北,两路夹击?”徐文良立刻明白了李信的意图,“妙啊!吴应麒的注意力全在东边的贵州,绝对想不到,我们会从北边的四川,发动致命一击!”

“这还不够。”李信摇了摇头,“军事上的奇袭,只是手段。对付吴应麒这种割据势力,政治上的瓦解,才是根本。”

他看向徐文良:“你立刻派一名最得力的使者,去见缅甸东吁王朝的国王。告诉他,大华天朝,不想与缅甸为敌。只要他立刻从云南撤军,并保证永不侵犯我大华边境,我不仅可以承认他对缅甸的统治,还可以与他开放边境贸易,将我们物美价廉的丝绸、瓷器、茶叶卖给他们。我相信,跟为了一个注定灭亡的吴应麒而得罪强大的大华相比,这位缅甸国王会算清楚这笔账。”

“是!我立刻去办!”徐文良领命。

“还有,”李信的嘴角泛起一丝冷意,“去查!把吴应麒手底下那些主要将领的底细,都给我查个底朝天!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田产,他们过去犯过的事……我就不信,他手底下的人,都是铁板一块,都愿意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告诉他们,大华的政策,向来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只要他们愿意阵前起义,弃暗投明,不仅可以既往不咎,我还可以保证他们未来的荣华富贵!吴应麒能给他们的,我大华能给十倍!他给不了的,我大华也能给!”

釜底抽薪!分化瓦解!

在场的众人,无不佩服李信的手段。军事、外交、策反,三管齐下,一张天罗地网,已经悄然向着远在昆明,还在做着皇帝梦的吴应麒撒去。

“传令给陈武和贺连山。”李信最后下令,“让他们做好一切准备。一旦缅甸撤军,或者吴应麒内部出现动摇,就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时刻!这一战,我不仅要收复云南,还要把大英人的势力,彻底从西南边境,清除出去!”

随着李信的一声令下,整个大华的西南方向,风雷顿起。

贺连山亲率五万精锐,秘密从四川集结,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向着金沙江天险进发。

大华的使者,带着李信的亲笔信和大量的珍贵礼物,穿过重重雨林,抵达了缅甸的都城。

无数的密探,如同水银泻地,渗透进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开始接触那些手握兵权,却又各怀鬼胎的将领。

远在昆明的吴应麒,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每天穿着自己命人赶制的龙袍,在小小的宫殿里接受着百官的朝拜。他看着大英顾问送来的崭新火枪,看着城外操练有素的新军,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可以像祖先吴三桂一样,划江而治,成就一番霸业。

他却不知道,他的“大周”王朝,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沙滩之上。当大华这股不可阻挡的潮水涌来时,一切都将被冲刷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