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南,渭水之畔。
一片方圆数十里的区域,被列为了比内燃机研究所更为绝密的禁区。这里,就是李信钦点的“航空研究所”。
与内燃机研究所的热火朝天不同,这里显得异常安静,甚至有些萧索。除了几座巨大的、如同仓库般的工棚外,就只有一条被反复压实、长达三里的土质跑道。
工棚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马钧,这位双料侯爵,正对着一架巨大的木质骨架唉声叹气。
这架“飞机”,代号“雏鹰一号”,完全是按照李信提供的图纸建造的。它拥有一个类似于蜻蜓的细长机身,两对用上好帆布和桐油蒙皮的巨大翅膀(双翼结构),以及一个简陋的、由木头和藤条编成的飞行员座位。
在它的机头位置,安装着一台经过特殊改造的、仅有4个汽缸、重量被减轻到极致的内燃机。这台内燃机,可以爆发出惊人的25马力,驱动着一个由两片木头削成的巨大螺旋桨。
从理论上说,它的一切都符合皇帝陛下所说的“空气动力学”原理。
但问题是,它飞不起来。
“又失败了。”一名年轻的试飞员,从驾驶座上跳下来,一脸沮丧地对马钧说道,“马师傅,我们已经试了十几次了。只要速度一提起来,机头就往下栽,根本抬不起来。有两次还差点翻过去。”
马钧皱着眉头,绕着这架“雏鹰一号”走了一圈又一圈。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脑子里全都是升力、推力、阻力这些复杂的概念。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他喃喃自语。
为了这个项目,格物院几乎倾尽了全力。王希总院正亲自带队,用新发明的“风洞”,对各种翼形进行了上千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机翼剖面。为了减轻重量,他们甚至用上了中空的竹子来代替部分木质结构。
可它就是飞不起来。
“也许……也许人,根本就不可能像鸟一样飞翔。”一名工匠小声地嘀咕道,立刻招来了周围人愤怒的瞪视。
失败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这个项目,已经耗费了近百万两白银,却连一点成功的迹象都看不到。连马钧自己,都开始怀疑,皇帝的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际,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李信,在周大勇和几名羽林卫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了这个被失败阴云笼罩的研究所。
“参见陛下!”马钧等人连忙跪下行礼。
“都起来吧。”李信翻身下马,径直走到那架“雏鹰一号”面前。他没有责备,也没有询问,只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样,仔细地检查着飞机的每一个细节。
他抚摸着光滑的机翼,检查着脆弱的尾舵,甚至亲自坐进了那个简陋的驾驶舱,感受着操纵杆的力度。
良久,他才从飞机上下来,指着机翼后方和尾部,对马钧说道:“马爱卿,你只想着让它飞起来,却忽略了如何‘控制’它。”
“控制?”马钧一愣。
“没错。”李信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鸟儿在天上飞,靠的是什么?不仅仅是翅膀的扇动,更是翅膀和尾羽角度的精微变化。它们通过改变翅膀的形状来转弯,通过翘起或压下尾巴来抬头和低头。”
他指着地上的草图:“你看,我们的机翼是死的,尾舵也是固定的。当螺旋桨产生推力,速度越来越快时,空气流过机翼产生的升力,和流过水平尾翼产生的下压力,没法达到平衡。所以,机头自然会往下栽。”
“我们必须给它装上可以活动的‘副翼’和‘升降舵’!让飞行员在驾驶时,可以随时调整机翼和尾翼的角度,来控制飞机的姿态!”
一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马钧和所有工匠都恍然大悟。
对啊!他们怎么就没想到!他们一直把飞机当成一个被动飞行的风筝,却忘了它应该是一只可以被主动驾驭的“鸟”!
“臣……臣愚钝!”马钧激动得老脸通红,恨不得给自己一个耳光。
“这不怪你。”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这是全新的领域,摸索是必然的。立刻进行改装!朕今天,就要在这里,亲眼看到大华的第一只雏鹰,展翅高飞!”
“遵旨!”
皇帝的亲自指导和鼓励,像一针强心剂,让整个研究所重新焕发了生机。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按照李信的草图,在机翼的后缘,加装了可以上下偏转的“副翼”,在水平尾翼的后缘,也加装了“升降舵”。这些活动的翼面,通过一套复杂的拉索和滑轮系统,连接到了驾驶舱的操纵杆上。
三个时辰后,改装完成。
“雏鹰一号”,再次被推到了跑道的起点。
这一次,所有人的眼中,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年轻的试飞员,再次坐进了驾驶舱。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李信的方向,重重地行了一个军礼。他知道,自己即将进行的,是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飞行。
“点火!”
内燃机再次发出了咆哮。螺旋桨飞速旋转,带起强劲的气流,吹得地上的尘土飞扬。
试飞员松开简易的刹车,“雏鹰一号”开始在跑道上滑行。
速度越来越快,机身开始剧烈地颠簸。
试飞员紧紧握着操纵杆,按照李信的嘱咐,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他轻轻地向后拉动了操纵杆。
连接着升降舵的拉索瞬间绷紧,水平尾翼后方的舵面,微微向上翘起。
奇迹,在这一刻发生!
原本下栽的机头,在升降舵产生的新力矩作用下,猛地向上昂起!
紧接着,在所有人屏住呼吸的注视中,飞机的前轮,离开了地面!后轮,也离开了地面!
它飞起来了!
“雏鹰一号”像一只挣脱了大地束缚的鸟儿,颤颤巍巍地、却又无比坚定地,冲向了天空!
“飞……飞起来了!真的飞起来了!”
整个研究所,爆发出比内燃机成功时还要热烈十倍的欢呼!马钧和王希两位格物院的泰斗,相拥而泣,像两个孩子。周大勇这位见惯了钢铁巨舰的海军上将,也看得目瞪口呆,喃喃自语:“陆地战舰之后,是……是空中战舰吗?”
李信仰着头,看着那架在天空中画出第一道笨拙轨迹的飞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虽然它只飞了不到三十丈高,虽然它在空中只坚持了不到一分钟,就因为发动机过热而不得不迫降。
但它,毕竟飞起来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自身动力,实现的、可控的、持续的飞行。
这是大华帝国,向着天空,迈出的第一步。
李信知道,从这一天起,战争的形态,世界的格局,将再次被彻底颠覆。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云层,看到了未来。他看到了成千上万的“战鹰”,呼啸着掠过山川、海洋,将帝国的意志,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属于天空的时代,由他,亲手开启。
雏鹰,已经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展翅。下一次,它将成长为翱翔九天的雄鹰,用它的利爪和铁翼,扞卫这个伟大帝国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