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490章 帝国的民生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开明三年,春。

长安城内,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持续了数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无论是北方的罗刹,东边的倭国,还是南洋的西洋诸夷,都已在大华的兵锋和经济双重攻势下,或臣服,或消亡。

帝国,终于迎来了一个宝贵的、可以休养生息的和平时期。

然而,李信,这位帝国的掌舵者,却比战争时期更加忙碌。

御书房内,堆积如山的,不再是军情战报,而是一份份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政、财政、教育和基础建设的规划方案。

“陛下,根据行政总院的最新统计,自《开明母子安康法》推行以来,我大华去年一年,新生儿数量突破三百万,比往年增加了近四成。同时,因各地‘妇幼安康院’的建立和普及,新生儿夭折率,已从过去惊人的三成,下降到了一成以下。”

行政总院院长陈敬之,手捧着一份厚厚的人口白皮书,激动地向李信汇报。

“这只是个开始。”李信的表情很平静,他指着白皮书上的一个数字,“八千万的总人口,对于我大华一千百七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来说,还是太少了。尤其是北疆三省,地广人稀,必须继续鼓励生育和移民。”

“传旨,将生育补贴再提高两成。凡是愿意举家迁往北疆的,除了原有的土地和安家费外,朝廷再额外一次性补贴五十华元。告诉百姓,北疆有吃不完的粮食,有最先进的铁牛,他们的孩子,在那里能受到最好的蒙学教育。”

“遵旨。”陈敬之躬身记录。

“林则,”李信又看向财政部尚书,“国库现在有多少钱?”

林则一听到这个问题,立刻眉开眼笑,仿佛换了个人:“回陛下,托陛下的鸿福!南洋开发总公司和对倭贸易,在过去一年,为国库带来了超过八千万华元的纯利!再加上我们发行的国债和国内税收,如今国库的存银,已经突破了三万万两!这是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盛景啊!”

他现在对皇帝陛下当初“烧钱”的决定,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初投入南洋的几千万两,不到一年就翻着倍地赚了回来。

“三万万两……”李信点了点头,“听起来很多,但还远远不够。”

他从桌上拿起另一份图纸,在众人面前展开。

那是一份无比宏伟的全国交通规划图。

图上,两条粗大的红线,从首都长安出发,触目惊心。

一条,向东北延伸,穿过山海关,直抵沈阳,再连接到北疆的安东省。

另一条,则向东南延伸,穿过富庶的江南,直达广州,再通过海运,连接整个南洋。

“这是……?”王砚和林则等人都凑了过来,满脸震惊。

“铁路。”李信吐出两个字。

“朕要用十年,不,八年的时间,修建这两条贯穿帝国南北的钢铁大动脉!”李信的手指,在图纸上重重地划过,“朕要让北疆的粮食,三天之内,就能运到江南。朕要让广州的货物,五天之内,就能摆上长安的货架!”

“朕要用蒸汽机车,将整个帝国,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让政令的传达,军队的调动,物资的运输,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

嘶——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修建铁路?用那种在矿山里拉煤的铁家伙,来连接整个帝国?

这个想法,比制造飞机还要疯狂!

“陛下,此举……耗资恐怕要以亿万计啊!”林则则的脸都白了,他感觉自己那三万万两的国库,在这两条红线面前,就像个笑话。

“钱,不是问题。”李信摆了摆手,“可以继续发行‘国家建设债券’。百姓们现在手里有钱,正愁没地方投资。我们给他们一个投资国家、利国利民的机会,他们会抢着买的。”

“真正的问题,是技术和人力。”他看向王希,“王爱卿,格物院,能不能在一年之内,拿出合格的铁轨、枕木和蒸汽机车的制造方案?”

王希上前一步,沉声道:“回陛下,平炉炼钢法已经成熟,量产优质钢轨不成问题。至于蒸汽机车,我们在制造铁甲舰和拖拉机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臣有信心,一年之内,拿出第一台‘前进型’蒸汽机车!”

“好!”李信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成立‘铁道部’,由王砚兼任第一任部长,陈敬之从旁协助,即刻开始勘探路线,招募工人!”

“朕要让这两条铁路,成为帝国永不磨灭的丰碑!”

一系列的命令下达,让整个御书房都陷入了一种亢奋的寂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帝王,正在用他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魄力,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描绘一幅何等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图。

鼓励生育,是为帝国提供最基本的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是为宏伟的蓝图提供物质基础。

修建铁路,是为帝国的长治久安打通血脉。

而研发飞机和坦克,则是为帝国的和平与发展,提供最坚实的武力保障。

民生、经济、基建、国防……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李信的手中,被缓缓编织而成。

会议的最后,李信看着这些与他一同开创了新时代的肱骨之臣,语气变得柔和了许多。

“诸位爱卿,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而要让这天下变得更好,则是难上加难。”

“朕知道,朕的很多想法,在你们看来,或许有些天马行空。但朕希望你们相信,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付出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奠定一个万世太平的基石。”

“朕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帝国。在这个帝国里,百姓衣食无忧,孩童皆可入学,商旅往来不绝,四海万国来朝。”

“而这个理想,需要与诸君,共勉之。”

说完,他对着在场的所有大臣,深深地,行了一礼。

陈敬之、王砚、林则、周大勇、王希……所有的大臣,在这一刻,都热泪盈眶,齐齐跪倒在地。

“臣等,愿为陛下,为大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窗外,春光明媚。

一个属于大华的,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已经拉开了它辉煌的序幕。而这位年轻帝王的目光,已经穿透了眼前的和平与繁荣,望向了更遥远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