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11章 初出茅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刘备与关羽、张飞带一众随从从来到隆中,遥遥望见山畔间农家挥锄耕种于田间,听其作歌: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刘备听到歌声,勒马而听。待一曲完毕,问田间农人:“请问老丈,这首歌是谁作的?”

“这首歌是卧龙先生所作的。”

刘备大笑,问道:“请问卧龙先生住在哪里?”

农夫说道:“越过这座山,南侧有一个山冈,名为卧龙冈。冈前树林内草庐就是卧龙先生的住处。”

刘备一众人遂谢过田间农人,遂策马前行,不过数里,远远便望卧龙冈。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果然清静异常。

一众人来到山间一茅庐,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片刻后,一书童出来,掩门问道:“请问是谁?”

刘备说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那书童却说道:“我哪记得那许多名字?”

刘备也不恼,说道:“你只说刘备来访。”

那书童连忙转入草庐中,来到书房中,向自家主人禀报:“先生,外面来了一群人,领头一人自称刘备。”

诸葛亮遂整了整衣冠,出外迎接。

这一世,因为司马微、刘封等人的原因,刘备与诸葛亮确实已经认识,而且刘备的名声比之之前更隆,其仁德之名在外,求贤若渴。也就没有那三顾茅庐的考验了。

却说诸葛亮迎了刘备等人进入草庐,刘备便叫其他人都避开,堂中只留了刘备、诸葛亮。

刘备向诸葛亮询问道:“现今汉室衰败,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圣上大权旁落。我有想伸张大义重振天下,却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分析道:“自董卓擅政以来,各地豪杰并起,占据多个州郡的数不胜数。当初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他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是汉室宗亲,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听完大笑,心想:这与比之前子瞻、元直说的更明确,更有操作性。遂起身拱手说道:“听先生一席话,茅塞顿开,使我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我怎么忍心谋夺他们?”

诸葛孔明暗道:“刘豫州果然仁德之士,我辈之楷模,是我的明主啊。”

“我对星象略有所得,前段时间夜观天象,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刘璋不是贤明的君言,不能够长久,我想不久之后必定会为将军所得。”

刘备听闻后,又是一顿拜谢,然后顺势拜请道:“想我刘备半身蹉跎,至今无所作为,唯有呕心报汉室,虽然略有薄名,但是却少有贤者支持,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能够出山相助我。我将恭敬地听从你的明智的教诲。”

孔明推辞道:“我于山间耕种,乐在其中;懒于应付世间事务,恕我不能奉命。”

刘备哭道:“先生不是为了我出山,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出。请先生为天下苍生考虑!”说完,泪水沾满了袍袖,衣裳上面全部都湿了。

孔明推阻再三,见刘备心诚意坚,却是不忍心再拒绝,说道:“既然刘豫州不嫌弃我才疏学浅,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刘备听闻,大喜。立即命令关羽、张飞抬了礼物进来。孔明坚持不受:“臣无功不受?。”

刘备说道:“这不是请贤者出山的礼物,只是刘备的一点心意。”孔明才勉为其难的收了下来。

众人谈了许久,太过入神,却是没有注意天色,待到一看,夜色早已降临。于是诸葛亮安排了饭菜,众人都在卧龙山庄中宿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众人出了山庄。诸葛亮对弟弟诸葛均说道:“子正,我受刘皇叔盛情相邀,不得不出山相助。你可以在山庄中守好家业,不要将田地都荒芜。待到他日我助言公成功时,就会回来隐居。”

刘备站在旁边说道:“不如请子正先生共同下山,共襄大业。”

诸葛均却是说道:“谢过皇叔,我不通文武。却是对封公子的造纸、印刷之术颇感兴趣,待得有机会请皇叔引荐于封公子。”

刘备喜道:“子瞻经常说忙不过来,不如子正与我一同离去,待得我修书一份,你前去邾县如何?”

诸葛均拱手道:“谢过皇叔,皇叔与兄长先行,待我安排好庄中事宜,就前去新野。”

诸葛亮立在一旁开始时略显惊讶,然后了然于心。心想,子正自小就与我和大哥不一样,尤其喜欢机关奇巧,尤为崇尚墨家。对自己岳父黄承彦家收藏的《考工记》爱不释手,自己也是希望弟弟能够学有所得。

刘备等人辞别了诸葛均,与孔明一起回到新野。徐庶见同窗好友也归于主公后,尤为大喜。

刘备拜诸葛亮、徐庶为左右军师,以二人为左右臂膀,终日一起讨论天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