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146章 剑指交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却说刘封领了军令,携孙尚香辞别父亲,自襄阳启程南下。临行前,刘备送至码头,亲自为他整了整战袍,嘱咐道:此去交州,当以仁德为先。目送二人登船。

舟行南下,过汉津时正值秋汛,但见:

汉水滔滔,浊浪排空;

江上商船往来如梭,显荆州之富庶;

数日后,船队抵达长沙。但见渡口处:

刘琦一袭月白锦袍,神采奕奕;

庞统手持羽扇,眼中精光闪烁;

黄射、向宠等将甲胄鲜明列阵相迎;

见舟船靠岸,刘琦快步上前,朗声道:贤弟一路辛苦!庞统轻摇羽扇:都督归来,交州士燮怕是要寝食难安了。

刘封跃下甲板,执礼甚恭:劳兄长亲迎,实在惶恐。抬眼细看,但见刘琦面色红润,目光炯炯,说话间中气十足,不复当年病容,心中暗喜。

刘琦见状大笑:好!好!贤弟建功立业又得佳偶,当浮一大白!说着挽起刘封手臂,城中已备下接风宴,今日定要痛饮一番!江风拂过,兄弟二人袍袖飞扬,倒映在粼粼波光中,引得岸上将士齐声喝彩。

当夜,刘琦在太守府设宴。酒过三巡,庞统取出一卷地图:统已命人详绘交州水陆要道,请都督过目。图上标注之精细,连各郡粮仓位置都一一列明。

翌日清晨,刘封登长沙城楼远眺,但见:

湘江北去,烟波浩渺。

南望衡岳,云雾缭绕。

城下军营,旌旗猎猎。

庞统悄然而至:都督看现今长沙气象如何?

刘封按剑而立:当为进取交州之根基!

建安十四年九月,长沙城外旌旗蔽空。刘封身着玄甲,立于高台之上,身后字大纛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台下数万精兵列阵,刀枪如林,气势如虹。

刘封按剑朗声道:交州士燮,割据岭南数十余载,暗通曹贼,今当为朝廷除此顽疾!话音方落,三军齐吼,声震湘江。

庞统手持令旗上前:大军即刻开拔!

西路大军由老将黄忠统帅,领兵一万自武陵郡出发。这支劲旅沿沅水南下,循五溪蛮古道悄然行进,借蛮族向导之助,穿越崇山峻岭,直扑郁林郡。

东路大军黄射领水军三千,向宠、马勇率陆军五千,战船二百艘,沿湘江顺流而下,经洭浦关转入北江,旌旗蔽日,舳舻千里。这支水军不仅负责粮草补给,更对南海郡形成夹击之势,使交州守军首尾难顾。

刘封亲率中路军一万精锐,自零陵南下,大军沿秦代开凿的灵渠南下,这条连通湘江与漓江的古老运河,在战鼓声中再现生机。

刘封命黄叙率先锋部队轻装疾进,军至灵渠,但见:

秦代古闸巍然矗立,渠水幽深;

两岸峭壁猿啼不绝,飞鸟难渡;

渠口数千有交州守军据险而守;

强攻必损兵折将。黄叙令军士伐木作筏,夜遣水性精熟者潜渡。黎明时分,苏飞率荆州军突然出现在守军后方,守军大惊失色。黄叙趁机率死士夺取闸门,,交州守军见荆州大军神兵天降,抵挡不住,竟一哄而散。

至此,刘封大军已牢牢扼住灵渠咽喉。他当即传令:

苏飞率水师控扼水道,凡粮秣军资,务必三日一运至前线!

战船如梭,在古老的秦渠上往返穿梭。粮船过后,满载弓弩箭矢的艨艟又至,将这条千年运河变作了真正的血脉之道。

与此同时,刘封亲统大军压境苍梧,犹如一柄利剑直插交州腹地。大军过处:

旌旗遮天蔽日,鼓角震动山谷;

沿途城寨望风归降,守将纷纷献印;

斥候四出,将苍梧与交趾间的驿道尽数切断;

刘封坐镇中军,每日快马联络两翼。他采纳庞统之计,在广信城外扎营,白日擂鼓造势,夜间却分兵袭扰,令士燮军疲于奔命。

这日秋雨初歇,刘封端坐中军大帐。帐外新立的字帅旗犹带水汽,在微风中缓缓舒展。帐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两侧文武肃立的身影:

左列以庞统为首,羽扇轻摇间目光如电,年轻的宗预挺立如松,指节因紧握剑柄而微微发白;

右列以赵和、黄叙等将为先,赵和的铁甲上凝结着暗红的血渍,黄叙的佩剑犹带杀气;

刘封从怀中取出一封缣帛书信,帛上玄德亲笔四字朱印赫然醒目、笔力雄浑,正是刘备亲笔。他指尖轻抚过帛书边缘的织锦纹样,沉声道:

苍梧乃交州咽喉,太守吴巨,乃家父故交。临行前,父亲以袖割帛,特意手书一封,劝其归顺。帐中烛火忽地一跳,映得他眉间金印熠熠生辉,广信城坚,当以智取为上,此去凶险,既要显我诚意,又需防备变故。不知哪位愿为我走这一趟?

话音未落,只见宗预向前一步,属下愿往!吴巨此人最重情义,若有州牧亲笔书信,属下再晓以利害,当可说服。

庞统轻摇羽扇,眼中精光一闪:德艳此去,不妨如此……他附耳低语数句,宗预频频点头。

刘封见状,将书信郑重交给宗预:有劳德艳了。记住,若能不动干戈拿下苍梧,便是大功一件。又转向黄叙:你率轻骑三百暗中接应,但切记不可轻举妄动。

宗预将书信贴身收好,大步走出营帐。庞统望着他的身影,对刘封笑道:赵将军忠勇可嘉,此去必能马到成功。

刘封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沙盘上的苍梧城:但愿如此。传令三军,做好接应准备。

帐外忽然一阵秋风卷入,吹得烛火摇曳。众人离帐时,庞统落在最后,对刘封低声道:吴巨若降,交州门户洞开。此战关键,在此一举。

暮色四合,广信城巍峨的轮廓在渐暗的天光中显得格外森严。宗预一袭素色文士长袍立于城下,衣袂在秋风中微微飘动。他身后只跟着两名青衣小童,一人捧着锦盒,一人执伞侍立。

来者止步!城头守军张弓搭箭,寒光闪闪的箭镞直指城下三人。

宗预从容不迫地向前一步,拱手向上一揖:荆州使者宗预,奉刘皇叔之命,特来拜会吴府君。有故人手书在此,需当面呈递。

守将探出城垛,眯眼打量:既是书信,何不投入篮中?

此乃刘皇叔亲笔手书,非比寻常,需当面呈递。宗预从袖中取出一方玉印,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此印可证身份。若府君不见,宗某即刻告辞。

城上守将交头接耳片刻,终于放下吊篮。宗预整了整衣冠踏入篮中,吊篮吱呀作响,缓缓上升,登上城墙时见守军刀枪林立,却只微微一笑。夜风掠过城头,将火把吹得忽明忽暗,在守军疲惫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入得城中,街道冷清,唯有巡夜士卒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

吴巨得报,在府衙接见。烛光下,这位年近五旬的太守须发已见斑白,眉宇间尽是忧色。

宗预进入府衙,只见吴巨端坐太守府正堂,左右甲士林立,他拱手揖道:在下南阳宗预,奉刘皇叔之命特来拜会。宗预却不急于取出书信。

吴巨眯起眼睛,冷声道:“阁下与吴某素不相识,今日前来,莫非要做说客?”

宗预不卑不亢,从怀中取出帛书:府君与刘皇叔乃故交,今日特奉手书,不敢言说客,只传故人之情。

吴巨展开书信,见确是刘备笔迹,神色稍缓,却仍道:刘玄德欲取交州,何必假惺惺送信?

宗预微微一笑:刘豫州常言,当年与府君在新野对弈,曾约定共扶汉室,共享太平。今日南来,非为征战,实为践行旧约。

吴巨沉默良久,忽然拍案:好个伶牙俐齿!但刘封大军压境,岂是共扶汉室、共享太平之举?

宗预从容道:府君明鉴。今士燮年迈,诸子无能,暗通曹贼,江东暗中窥视,交州分裂在即。刘都督三路大军已控灵渠、破郁林,南海旦夕可下。府君若执意相抗,不过徒增伤亡;若开城相迎,则保境安民,功在千秋。

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况且……府君当真愿为士家陪葬?

吴巨眼中闪过一丝动摇,却仍强硬道:我乃朝廷命官,岂能轻易降敌?

宗预忽然从袖中取出一沓军报:此乃交州各郡县近日动向。高凉、南海、郁林等郡已有无数人暗中归顺,刘都督兵分三路。府君以为,士燮还能支撑多久?

吴巨接过军报,越看越是心惊。良久,他长叹一声:刘玄德……当真念旧?

宗预正色道:刘皇叔特意嘱咐,若府君愿降,仍领苍梧太守,保境安民。

吴巨起身踱步,最终停在窗前,望着城外的荆州军营:罢了……明日午时,我亲赴荆州大营。

宗预深深一揖:府君明智。

次日,广信城门大开。吴巨素服出城,手捧印绶,至刘封营前:罪臣吴巨,愿降!

刘封亲自扶起:吴叔父何必如此?家父常言,叔父乃当世豪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吴巨惭愧道:败军之将,岂敢当此夸赞……

刘封笑道:从今往后,苍梧百姓,还需叔父多多照拂。

庞统望着归降的苍梧守军,对刘封低声道:德艳此行,不费一兵一卒,当记首功。

刘封颔首:传令三军,严明军纪,不得扰民。另备快马,向襄阳报捷!

同时派使者持刘备手谕招降交州士族,恩威并施之下,交州各郡已是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