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352章 子午葬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曹操的主力在攻打阳平关时,另一条更为险峻的道路上,一场旨在奇袭汉中、扭转战局的军事行动,正悄然上演,也正走向一场注定的悲剧。

曹魏年轻一辈的翘楚曹休、深受曹操信任的宗室将领,此刻正率领五千精心挑选的精锐,奉曹操密令,取道子午谷,意图奇袭汉中腹地。大军从长安出发时,旌旗招展,士气高昂。曹休金甲红袍,立马军前,对众将士慷慨陈词:

“诸位!魏公有令:取道子午,直捣汉中!若功成,必封侯赏爵,荣归故里!”

五千将士齐声呐喊,声震四野。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看似光荣的远征,即将成为一场噩梦。

子午道的艰难远超想象。这条连接关中与汉中的古道,蜿蜒在秦岭险峰之间,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一边是千仞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山路崎岖,荆棘丛生。

“将军,这条路……”副将看着前方险峻的山路,面露忧色。

曹休摆手:“魏公有令,务必出其不意。子午道虽险,正因如此,蜀军必不防备。”

大军开始艰难前行。士兵们牵马步行,不时有石块从悬崖上滚落,惨叫声在山谷间回荡。

三日后,一场山雨不期而至。山路变得泥泞湿滑,行军更加困难。

“报!前军有士兵失足坠崖!”

“报!粮车陷入泥潭,无法前行!”

“报!有士兵病倒,无法行走!”

坏消息接连传来。曹休面色凝重,却仍坚持前进:“传令:轻装简从,必要物资由士兵分担。病重者……就地安置。”

这道命令意味着,那些无法行走的士兵将被遗弃在荒山野岭。军中顿时弥漫着悲观情绪。

行军半月,部队才走了不到百里。粮草消耗远超预期,士兵们开始减半口粮。出发时的雄心壮志,早已被眼前这无尽的天堑险阻消磨得所剩无几。子午道之艰难,远超所有人的想象。这里没有坦途,只有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蜿蜒盘旋于云雾之间的狭窄栈道,以及深不见底、流水轰鸣的幽谷。

夜晚,军营中篝火点点,士兵们围坐在一起,默默咀嚼着干硬的干粮。

“这样下去,还没到汉中,我们就先饿死了。”一个年轻士兵低声抱怨。

老兵叹道:“少说两句,多积攒点力气吧!”

曹休巡营时听到这些议论,心中烦躁,却无可奈何。他何尝不知子午道艰难,但魏公军令如山,不得不从。

更糟糕的是,秦岭天气变幻莫测。白日炎热,夜晚寒冷,许多士兵适应不了,病倒者日增。

军医禀报:“将军,营中疫病流行,已有百余人病倒。若不及早处置,恐蔓延全军。”

曹休咬牙:“将病重者集中安置,大队继续前进。”

卒们手脚并用,紧贴着冰冷的岩壁,小心翼翼地挪动每一步。骡马嘶鸣着,不断有驮运物资的牲畜失足,连同珍贵的粮秣一起坠入深渊,那凄厉的哀鸣久久回荡,令人心悸。雨水不时降临,将本就湿滑的栈道变成死亡陷阱,每一次踩踏都可能意味着永别。瘴气弥漫,疾病开始悄然蔓延,发热、腹泻的士卒越来越多,却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只能被无奈地遗弃在道旁,任其自生自灭。

艰苦卓绝的行军持续了一个多月,这支原本士气高昂的精锐之师,早已变得疲惫不堪,衣衫褴褛,如同逃难的流民。非战斗减员近千人,绝望和恐惧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军中扩散。曹休望着眼前看不到尽头的群山,心中第一次对魏公“出奇制胜”的战略产生了动摇,但他深知已无退路,只能咬牙前行。

终于,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前方豁然开朗!他们终于穿过了死亡走廊般的秦岭腹地,抵达了子午道的汉中一端出口。

士卒们几乎要欢呼起来,胜利似乎就在眼前——只要冲出谷口,富饶的汉中平原就将暴露在他们的兵锋之下!

“终于到了!”曹休也是精神一振,“传令:休整半日,准备突袭!”

……

就在谷口最狭窄、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处,赫然矗立着一座简易却坚固的营寨!寨墙之上,旌旗飘扬,一员蜀将按剑而立,神情冷峻,正是蜀汉牙门将、裨将军王平王子均!他麾下仅有一千兵马,却早已在此严阵以待多日。

原来,刘备与法正等人深知汉中防务的重要性,对各条可能来袭的小道均有防备。王平出身巴西賨人,久居汉中,熟悉地理,作战沉稳,被委以守护侧翼的重任。他早已派出斥候,察觉了子午道方向的异常,判断曹军可能从此奇袭,故而提前率军赶至谷口,利用地利,抢修工事,专候来敌。

曹休见状,心中大惊,但眼看成功在即,岂肯放弃?他自恃兵力五倍于敌,又皆是百战余生之精锐,立刻组织进攻,试图一鼓作气冲破这该死的关卡!

“将士们!冲过去!汉中就在眼前!杀!”曹休挥剑怒吼,驱使着疲惫不堪的士卒向谷口发起冲锋。

然而,地势对他们极端不利。谷口狭窄,仅容数人并行,曹军庞大的兵力根本无法展开,只能像添油一样,一波波地冲向蜀军的防御工事。

王平静静地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曹军,直到敌人进入射程,才猛地挥下令旗:“放箭!”

霎时间,寨墙之上以及两侧山崖早已埋伏好的蜀军弓弩手万箭齐发!箭矢如同疾风骤雨,居高临下,精准地落入挤在狭小区域的曹军队列中。

“举盾!举盾!”曹军军官声嘶力竭地呼喊。

但疲惫的士卒反应迟缓,加之地形限制,阵型混乱,顿时被射得人仰马翻,惨叫声不绝于耳。第一波冲锋很快就在密集的箭雨下溃退下来,留下数十具尸体。

曹休双目赤红,不肯罢休,再次组织猛攻,甚至亲自督战。曹军士卒鼓起余勇,冒着箭雨,艰难地冲到寨墙之下,开始攀爬。

这时,王平又令旗一变。蜀军士卒推出早已准备好的滚木礌石,沿着陡坡轰然砸下!巨大的原木和石块带着雷霆万钧之势滚入曹军之中,造成的伤亡远比箭矢更为恐怖,瞬间将曹军的攻势砸得粉碎。

连续数次冲锋,除了在谷口留下数百具尸体和哀嚎的伤兵外,毫无进展。那看似单薄的蜀军防线,如同铜墙铁壁,纹丝不动。曹军本就低落的士气,在此等惨重的损失和绝望的地形面前,彻底崩溃了。

曹休望着那依旧巍然屹立的营寨和寨墙上那员冷静的蜀将,终于认识到,奇袭的计划彻底失败了。他恨得几乎咬碎钢牙,却无可奈何。

“将军!此地无法突破,不如另寻他路?”副将建议道。

曹休心存侥幸,派出数支小队,试图寻找绕过谷口的小道或疏于防守的薄弱点。然而,王平对此地了如指掌,早已将周围所有可能通行的路径要么堵死,要么设下埋伏。曹军斥候不是无功而返,就是中了埋伏,伤亡惨重。

时间一天天过去,曹休军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他们孤军深入,后勤补给早已断绝,随身携带的粮草所剩无几。士卒们饥寒交迫,伤病员日益增多,军心彻底涣散,逃亡事件开始出现。

继续耗下去,只有全军覆没一个下场。

最终,在部将的苦苦劝谏下,曹休不得不下达了那个令他无比耻辱的命令——撤退。

来时艰难,归去更是绝望。来时还有目标支撑,归去却只剩下失败和死亡的阴影。士气崩溃的军队沿着原路返回,撤退变成了溃退。不断有士卒因体力不支掉队,或坠崖身亡,或成为山中野兽的猎物。疾病和饥饿如同跗骨之蛆,疯狂地吞噬着这支残军。

王平在寨墙上,冷静地看着曹军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在险峻的来路中。他并未下令追击。他的任务只是守住谷口,确保汉中侧翼安全。深入险地追击一支陷入绝境的败军,并非明智之举,反而可能遭遇困兽之斗的反噬。

当曹休带着残兵败将终于踉跄地逃回关中时,出发时的五千精锐,已只剩下一半,而且人人带伤,骨瘦如柴,如同从地狱里爬回来一般。他们没有带回任何战利品,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只带回了失败的耻辱和子午道那场如同噩梦般的记忆。

子午谷之战,虽规模不大,却给双方都上了深刻的一课。

曹操意识到,汉中天险,非强攻可下。从此改变策略,采取长期围困的方针。

刘备则更加重视汉中防务,增修要塞,广积粮草,准备长期坚守。

而对那些经历过子午谷噩梦的曹军士兵来说,这场经历成为终生难以磨灭的创伤。许多人退役还乡后,绝口不提这段经历,仿佛要从记忆中抹去这惨痛的一页。

秦岭依旧巍峨,子午道依然险峻。它们默默见证着历史的进程,提醒着用兵者:自然之险,远胜于人为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