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371章 盟约重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成都的车骑将军府内,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重要会议正在进行。汉中大捷的喜悦尚未散去,但空气中已弥漫着关于未来战略的激烈辩论气息。

刘备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堂下群臣。左侧是以张飞、赵云为首的元老武将,右侧是以诸葛亮、张松、庞统、法正为核心的谋士文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那个标着的城池。

大哥!张飞声如洪钟,率先打破沉默,孙权小儿背信弃义,趁我大军在汉中之机偷袭荆州,此仇不共戴天!如今我军大胜,正该一鼓作气,顺江而下,直取建业!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一片附和。吴懿踏步出列:三将军所言极是。江东大军新败,士气低落,此时出兵,必可一举平定东南!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主战之声此起彼伏。就连一向稳重的赵云也表示:孙权反复无常,若不加以惩戒,恐日后再生祸端。

刘备静静听着,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诸葛亮身上:孔明以为如何?

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道:诸位将军报仇心切,情有可原。然亮有一问:若我军东征,曹操趁机自关中南下,如之奈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庞统接口道:孔明所虑极是。我军虽胜,然双线作战乃兵家大忌。且江东水网密布,非我军所长,即便取胜,也必损失惨重。

这时,一直沉默的刘封突然开口:父亲,孩儿以为,诸葛军师所言有理。曹操虽败,根基未伤,若我与孙权死战,徒使曹贼得利。

刘备目光微动,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刘封继续说道:曹操是国贼,乃心腹大患,此为主要矛盾;孙权背盟,实为肘腋之患,乃是次要矛盾。当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这番话让堂内顿时安静下来。诸葛亮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庞统也微微点头。

刘备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大地图前,手指划过长江沿线:云长、伯言在荆州有大军五万,可挡孙权。然若曹操自襄阳南下,则荆州危矣。

他转身面对群臣,声音沉稳有力:封儿所言甚是!我深知诸位对孙权的愤怒。然天下大势,需分主次。我们的目标是’兴复汉室,讨伐国贼’,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倾危,我们需要盟友共搞曹贼。

法正点头附和:主公明鉴。若此时攻吴,正中曹操下怀。三国鼎立,最忌两线作战。

然则,孙权背盟之事,也不能就此轻轻放过。刘备目光锐利,需让其付出代价,否则天下人岂不笑我刘备软弱可欺?

主公明鉴。张松道,当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出使江东,既要严斥其背盟之过,又要给其改过之机。重申共抗国贼之大义,重修盟好。

刘备沉吟片刻,目光落在宗预身上:宗卿,此任非你莫属。

宗预躬身领命:臣必不辱使命。

卿此次出使江东,需把握分寸。刘备谆谆嘱咐,既要严厉谴责孙权背盟之行,又要给其留下结盟的余地。

诸葛亮补充道:可告知孙权,若其诚心悔过,我大汉可既往不咎。但若再生异心,必遭天谴。

宗预领命后,精心准备了一份措辞严厉却又留有余地的国书,随即带着使团顺江而下。

建业宫中气氛凝重。孙权面对战败的局面,内心五味杂陈。

大殿之上,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与以吕蒙为首的主战派争论不休。

主公,张昭痛心疾首,此次荆州之败,我军损兵折将,更失信于天下。当务之急是遣使谢罪,重修盟好啊!

吕蒙却道:子布此言差矣!刘备新得汉中,气势正盛。若此时示弱,他日必为所制。不如整军再战,一雪前耻!

朱然也愤然说道:陆逊不过侥幸取胜,何足惧哉!我江东大军仍可一战!

张昭却摇头叹息:此战失利,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战略失误。今刘备势大,不宜再战。

孙权揉着太阳穴,心中懊悔不已。当初听信吕蒙之言,以为可以趁刘备主力在汉中时夺取荆州,不想却在长沙城下碰了钉子,反倒损兵折将。

报——侍卫匆匆入内,蜀汉使节宗预已到城外!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孙权身上。

孙权强自镇定:

当宗预昂首步入大殿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气势。往昔蜀汉使节来吴,多少带着几分结盟的谦逊,而今日的宗预,眉宇间却带着问责的威严。

外臣宗预,奉我主之命,特来问吴侯:昔日赤壁携手,共抗曹贼之情,可还记得?宗预开门见山,语带锋芒。

孙权面色微变,勉强笑道:宗卿何出此言?孙刘联盟,权一直铭记于心。

既如此,宗预声音转厉,为何趁我主力在汉中之机,偷袭荆州?岂不闻唇亡齿寒之理?若荆州有失,江东可能独善其身?吴侯背盟袭友,岂是君子所为?失信于天下?

这一连串质问,让江东群臣无不色变。吕蒙按剑欲起,被孙权用眼神制止。

此事……确有误会。孙权试图转圜。

误会?宗预冷笑,数万大军压境,也是误会?吴侯,我主有言:我荆、益儿郎也不惧任何人!若执迷不悟,则天兵旦夕可至!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大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张昭急忙打圆场:宗大人息怒。孙刘联盟乃天下大势所趋,岂能因小隙而废?

宗预语气稍缓:我主胸怀天下,不愿与吴侯兵戎相见。然则,背盟之过,不可不究。若吴侯愿重修旧好,须应我三事。

这番话软中带硬,让江东群臣既感惭愧又生畏惧。张昭低声对孙权道:刘备既然派使前来,说明仍有结盟之意。此乃天赐台阶,主公当顺势而下。

请讲。孙权暗松一口气。

其一,吴军即刻退出荆州边境;其二,赔偿我军军费粮草;其三,盟约须以我主为尊,共讨国贼。

……

面对新胜的蜀汉,孙权已无太多选择余地,最终长叹一声:本侯一时糊涂,致有此失。愿与刘皇叔重修旧好,共讨国贼。。

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终于达成新的盟约。

当宗预带着盟书返回成都时,刘备亲自出府相迎。

主公,宗预呈上盟书,孙权已应我条件。然观其神色,此盟约恐怕难以持久。

刘备接过盟书,淡然一笑:本就不是长久之计。只需稳住江东三五年,待我平定关中,再图江东不迟。

刘封点头道:父亲英明。如今之势,我军已掌握主动。下一步当全力准备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