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378章 僭越称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操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文武百官各怀心思,许昌城笼罩在一种奇异的氛围中。尽管淮南之战击退孙权,但汉中之败的阴影仍未散去,十几万大军折损大半,粮草消耗殆尽。更严重的是,曹操的权威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一场关于曹操进爵称王的大戏拉开了序幕。

魏公府内,曹操斜倚在榻上,听着程昱汇报朝中动态。

丞相,近日百官纷纷上书,称丞相大败江东,功盖伊尹、周公,宜进爵为王。

曹操眯着眼睛,手指轻轻敲击案几:都有哪些人?

以曹仁、夏侯惇将军为首,钟繇、陈群等文臣附议。程昱顿了顿,不过……尚书崔琰极力反对。

此时侍从呈上一卷竹简,是荀攸的密奏。曹操展开细看,眉头渐渐紧锁。原来汉中兵败后,朝中暗流涌动,一些汉室老臣开始私下联络。更棘手的是,军中部分将领也出现动摇。

看来,是该有所动作了。曹操放下竹简,眼中闪过决然之色。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以曹洪、夏侯惇为首的谯沛元勋们率先出列,他们的铠甲上还带着征尘。

魏公大败孙权,保我疆土,功在社稷!曹仁声如洪钟,臣等恳请陛下进魏公为魏王!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汉室老臣们面面相觑,却无人敢率先反对。

这时,尚书崔琰挺身而出,不可!高祖有约,非刘氏不得封王!此例一开,汉室何存?

夏侯惇怒目而视:崔尚书莫非忘了荀文若之事?

崔琰虬髯戟张,仰天大笑:时乎!时乎!会当有变,任自为之!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满朝文武皆变色。曹操端坐不语,眼神却冷若寒霜。

退朝后,曹操独坐相府,手指轻敲案几。曹丕侍立一旁,小心翼翼地道:父亲,崔琰如此无礼,为何不……

曹操抬手打断:为父在思考的,不是如何处置一个崔琰,而是要不要走出这一步。

这时,谋士陈群求见:丞相,今日朝堂之争,实则是天下大势的缩影。汉中一战,虽胜犹败。若不重振威望,恐生内变。

曹操目光深邃:文长,你说说,为何偏偏是这个时候?

陈群侃侃而谈:第一,孙权新败,西蜀暂息,正是立威之时;第二,魏公年事已高,当为诸位公子铺路;第三……他压低声音,朝廷中心怀汉室者,需要震慑。

次日,以钟繇、陈群为首的颍川士族集体上书,列举曹操十大功绩,称其功高伊霍,德配周公。朝堂上再起争议。

崔琰再次挺身反对,虎目圆睁:曹操,尔欲效王莽故事耶?

曹洪大怒:崔琰!尔不过一介书生,安敢辱及丞相!

崔琰仰天大笑:时乎,时乎!会当有变,任自为之!

这句话很快传到曹操耳中。是夜,曹操独坐书房,案上摊开的是崔琰的履历:清河名士,曾为袁绍幕僚,后归顺朝廷,以刚正不阿着称。

父亲,此人不除,恐效荀彧故事。曹丕低声道。

曹操长叹一声,挥了挥手。阴影中,校事府的密探领命而去。

是夜,崔琰府邸被甲士包围。当狱卒打开牢门时,崔琰正襟危坐,正在烛光下阅读《汉书》。

崔尚书,何必如此固执?前来劝降的华歆叹道。

崔琰头也不抬:华子鱼,你也是读圣贤书的人,怎可助纣为虐?

消息传到司空府,曹操正在与曹丕对弈。

父亲,崔琰在狱中每日诵读《汉书》,引得不少狱卒落泪。

曹操落下一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阴暗的牢房中,这位老臣依然挺直脊梁。曹操亲自来见,隔着牢门相望。

季珪,何苦如此?曹操罕见地用了崔琰的表字。

崔琰冷笑:曹孟德,还记得当年讨董时的誓言吗?匡扶汉室,誓除国贼

曹操面色不变:时移世易。如今天下三分,非非常之人不能行非常之事。

好一个非常之事!崔琰大笑,不过是篡汉自立的借口!

狱卒送来酒食,崔琰看也不看:拿去!崔琰宁做汉室鬼,不为魏家臣!

廷尉请示如何处置崔琰时,曹操正在与诸子议事。曹植主张宽恕,曹丕主张严惩,曹彰则默不作声。

父亲,曹丕道,崔琰不死,那些心怀汉室者必会效仿。

曹操沉默良久,最终挥了挥手:按律处置。

半月后,崔琰在狱中被杖杀。临刑前,他咬破手指,在狱墙上血书汉臣崔琰四字。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但与荀彧之死不同,这次再无人敢公开反对。曹操的权威,用鲜血重新确立。

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朔日,群臣再次上表。这次,连最谨慎的老臣也都署名了。献帝在钟繇的下,亲自草诏。

五月中旬,献帝在曹氏亲兵下临朝。钟繇捧诏宣读:魏公曹操,功高德劭……特进爵魏王。

曹操伏地泣告:臣德行浅薄,不敢受此殊荣。

如此反复三次,最终在群臣固请勉强接受了魏王的封号。

受封大典极尽奢华。曹操头戴十二旒冕,乘坐金根车,仪仗完全比照天子规格。当车驾行过许昌街道时,百姓纷纷跪拜,不知今夕何夕。

曹操受封后立即着手营建魏王宫,选址却在邺城而非许昌。这一举动意味深长——他要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权力中心。

与此同时,曹氏亲族尽得封赏:夏侯惇为大将军,曹仁为前将军督,连年幼的曹叡也得了侯爵。颍川士族同样获利颇丰,钟繇任御史大夫,陈群为尚书令。

然而表面的繁华下,裂痕已经开始显现。孔融之子孔琰弃官隐居,荀攸在主持了曹操称王的仪式因病不朝。更让曹操忧心的是,一些外姓将领也流露出不安。

一日,曹操私下召见程昱:仲德,为何诸将似乎心事重重?

程昱沉吟道:大王称王,诸将虽得封赏,却担心成为汉室逆臣。

曹操默然。他明白,这道坎必须迈过,但代价可能会很沉重。

秋夜,曹操独坐魏王宫露台,望着满天星斗。曹丕送来参汤,见他神情落寞,不禁问道:父亲既已位极人臣,为何还郁郁寡欢?

曹操长叹:今日方知周文王之心。称王易,称圣难啊。

他指着星空:后世史书上,为父恐怕要留下千古骂名了。

这时,流星划过夜空。曹操忽然笑道:不过,这万里江山,终究要有人来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