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393章 正名之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君所言,皆在情理。”刘备缓缓道,目光扫过众人,“曹操此举,孤并不意外,亦不惧其污蔑。然,孤所思者,非一时之气愤,而是此事之后,天下人心之向背,与我等未来之应对。”

他拿起那份檄文,轻轻抖了抖:“陈琳之笔,固然可厌,然其文流传,终究会混淆一部分视听。尤其是北方士民,久在曹操治下,信息闭塞,难免受其蛊惑。”他又指向那份诏书,“天子之名,虽被操弄,然数百年来,皇权正统观念,深入人心。此诏一出,终究会让我等‘兴复汉室’的大义名分,在有些人心中,蒙上一层阴影。”

刘封点头,深以为然:“父王所虑极是。舆论战场,看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能伤人心魄,动摇根基。曹操此举,意在困我等于‘不义’,迫我等于‘孤立’。”

“那该如何应对?”张飞急切地问道,“难道就任由其污蔑,而不加反击?”

“反击,自然要反击!”法正断然道,“而且必须强力反击!不仅要驳斥,更要揭露曹操之奸恶,彰显大王之正统与仁德!还可遣能言善辩之士,携重金与密信,潜入凉州、关中,联络马超将军旧部、韩遂等西凉势力,许以好处,诱其反正,至少令其骚动,使曹操西顾不暇。同时,对许都、邺城,亦可广派细作,散播流言,言曹操汉中败后,威望大损,内部诸子争位,人心离散。此等谋略,若运用得当,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从内部瓦解曹贼,待其自乱,则我军北伐之机至矣!”

法正的反击,将策略从单纯的防御性“正名”,扩展到了积极的、带有进攻性的“伐谋”与“间敌”,展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

庞统也抚须开口,声音洪亮:“孝直之谋,深合兵家诡道。然统以为,江东孙权之态度,亦至关重要。我王称尊,孙权必心生嫉恨,然其与曹操亦有旧怨。我方当遣一能臣,再往江东,重申盟好(哪怕是表面文章),稳定孙权,至少使其在我与曹操决战之前,保持中立,不至背后掣肘。若能让孙权相信,我强曹弱,未来可期,甚至能诱其北上攻谯郡,则我军压力大减。”

张松眼中闪过精光:“可效仿曹操,亦作檄文,布告天下!将其罪状,一一列举:杀皇后、戮皇子、屠徐州、欺君罔上……桩桩件件,铁证如山!更要明确指出,天子诏书乃被迫所为,非出本心!将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真面目,彻底公之于众!还可将大王自起兵以来,如何仁德爱民,如何颠沛流离仍不忘汉室,如何在汉中大破国贼,拯民于水火的事迹,广为传播。让天下人自行对比,孰忠孰奸,孰正孰邪!”

诸葛亮沉吟片刻,提出了更系统的策略:“可多管齐下。其一,正如永年所言,撰写檄文,针锋相对,以正视听。此文需文采斐然,理据充足,可交与擅长文墨之士精心炮制。”

“其二,”他继续道,“可利用商旅、流民、乃至我方细作,将我方檄文与事实真相,向北方向曹操控制区域渗透传播,尤其是士人聚集之地。要让那些被蒙蔽之人,听到不同的声音。”

“其三,……”

……

“其九,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诸葛亮目光炯炯地看向刘备,“大王既已正位汉中王,便应进一步彰显汉室正统。可在成都设立‘太庙’或类似祭祀汉室历代先帝之场所,定期举行隆重祭典。此举,意在向天下宣告,我成都政权,才是汉室宗庙、礼乐文明的真正继承者!许昌朝廷,不过曹氏之玩物罢了!”

几位核心谋士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局势,提出了应对之策。或主战,或主守,或主张政治舆论反击,或主张外交纵横捭阖,或建议暗中离间。殿内的气氛,从最初的激愤,逐渐转向了深沉的谋算与规划。

“众位之言,深得孤心!”刘备赞道,“舆论之战,关乎人心向背,不可不慎,亦不可不争!此事,便由封儿、孔明总揽,孝直、士元、永年协理,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拟出对策,将曹操泼来的污水,原封不动地还给他!并将我‘兴复汉室’之大义,昭告天下!”

“臣等领命!”刘封、诸葛亮、法正等人齐声应道。

战略方向已定,但刘备心中还有一层更深的思虑。他看向法正和庞统,语气变得沉重:“曹操此举,除了舆论攻击,恐怕亦有激怒于孤,诱我仓促出兵之意。汉中虽胜,然我军消耗亦巨,三州新附,民心未安,此时若贸然北伐,胜算几何?若战事不利,岂非正中曹操下怀?”

法正肃然道:“大王明鉴。曹操确有此意。故,我方万不可因一时之愤而乱了大局。当前要务,仍是内修政理,巩固根基,积蓄力量。待粮草丰足,兵精将锐,内部稳固之后,再图北伐,方可一举成功!”

庞统虽主战,但也认同此理:“孝直所言不虚。然,‘守’非枯坐。可遣偏师,或联络凉州诸将,在西线进行骚扰、牵制,让曹操不得安宁,亦为我主力日后北伐创造有利条件。”

刘备点了点头,对众人的意见进行了总结与决断:“如此甚好。对外,舆论反击须犀利果断,寸土不让;对内,休养生息须坚定不移,夯实根基;对敌,军事上暂取守势,但可辅以必要之牵制与骚扰。”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扫过每一位臣子,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曹操以为,凭借一纸伪诏、一篇檄文,便能将孤打为国贼,便能动摇我等之志?他错了!”

“孤之心,昭昭如日月,可鉴天地!孤之行,只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志,百死不移!”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今日之辱,暂且记下。待他日,兵出秦川,克复中原之时,今日之伪诏、之檄文,便是曹操自掘坟墓之铁证!”

“诸君,”刘备环视众人,“前路艰险,然汉室复兴之业,便在你我肩上!望诸君与孤,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臣等誓死追随大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殿内众人,皆心潮澎湃,齐声应和,声音震彻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