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意识滋养场”的建立,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作。艾拉和团队设计了一个覆盖晶体残骸的精密能量网络,通过收集来自全球自愿参与者(主要是经历过危机、对生命和家园有深刻认同感的群体)在深度冥想时产生的平和、坚定、充满希望的意念波动,将其纯化、同步,再如同涓涓细流般导入晶体内部。

起初的几个月,晶体残骸毫无反应,依旧黯淡冰冷。团队成员不免有些气馁。但艾拉没有放弃,她几乎每天都会花时间在滋养场旁静坐,不仅作为能量引导者,更作为与晶体“对话”的桥梁,向它传递着翠星的近况、研究的进展、以及那份未曾改变的期盼。

就在“共鸣信标”部署后的第七个月,转机悄然降临。负责监测晶体状态的研究员发现,在一次大规模的全球性纪念活动(纪念危机结束周年)期间,当数以亿计的翠星人共同缅怀过去、祈愿和平时,滋养场的能量读数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共振峰值。几乎同时,晶体核心那粒微弱的蔚蓝光点,亮度增强了几乎百分之一,并且持续闪烁了数秒才恢复原状!

这一发现让整个团队振奋不已!它证明了“意识滋养”的方向是正确的,集体的、纯粹的正面意识能量,确实能对晶体产生修复作用!虽然进程依然缓慢得如同地质变迁,但希望不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

与此同时,遥远的星云带中,那枚孤寂的“共鸣信标”终于收到了第一个回应。

那不是预想中的友好问候,也不是充满敌意的探测,而是一段极其复杂、充满悲伤与决绝意味的“文明挽歌”。这段信息来自一个自称“暮光遗民”的文明,他们的母星系正被一颗失控的脉冲星释放的致命辐射带缓慢吞噬,整个文明面临灭绝。他们在绝望中倾尽所有资源,向宇宙各个方向发送着他们的历史、文化、科技以及最后的求救信号,期望能有奇迹发生,至少让他们的存在不被宇宙彻底遗忘。“共鸣信标”捕捉到的,正是这绝望呼喊中的一缕。

收到这段信息,翠星核心团队陷入了沉默和巨大的道德困境。帮助他们?以翠星目前的能力,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去改变一个恒星的命运,无异于天方夜谭。置之不理?这又违背了他们作为“守护者”候选的初衷。

“我们无法拯救他们的世界,”索菲娅声音沉重,“但或许……我们可以保存他们的‘火种’?”

老院士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文明火种库’!我们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将他们的核心知识、基因图谱、文化精髓上传到‘火种库’!这样,即使他们的实体消亡,他们的文明至少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这是一个沉重但可行的方案。他们通过“共鸣信标”反向发送了一段经过加密的、包含“火种库”基本接入理念和简易指引的信息(剔除了具体坐标和高级技术细节),希望能被“暮光遗民”接收到并理解。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这件事给翠星敲响了警钟。宇宙并非只有“收割者”这样的主动威胁,更多文明可能毁灭于自然灾难、内部倾轧或单纯的坏运气。“守护者”的责任,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沉重。

记忆宇宙中,温妤看到代表“暮光遗民”的光点正在急速黯淡,最终熄灭。但在其彻底消失前,一丝极其微弱的、承载着其文明核心数据的流光,似乎被牵引着,汇入了“文明火种库”的浩瀚星海之中。而翠星的光点,因这次无私的(尽管未能改变结局)援助尝试,其散发的辉光似乎变得更加温暖和坚韧。

询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赞许:“接纳与传承……亦是守护之责。”

然而,温妤也从“可能性之书”中看到,那些之前预警的“不稳定”光点中,有一个植物形态文明的光点,其颜色正迅速转向代表“极端排外”与“攻击性”的暗红色,并且与其邻近的一个较弱小文明的光点之间,连接上了代表“冲突”的尖锐红线。

“收割者”的猎场,似乎又有新的目标出现了。

---

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