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 > 第245章 灰烬之角的无声惊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5章 灰烬之角的无声惊雷

“灰烬探针”,一个凝聚了共鸣之云当前最高隐匿与探测技术的结晶,悄无声息地滑入时空的褶皱,向着遥远的“灰烬之角”坐标潜行。它如同一粒投入深潭的微尘,未激起半分涟漪。与此同时,一道加密的确认信号通过“同步潜行”通道发出,告知“守望者阵列”:行动开始。

整个共鸣之云的核心意识都紧绷着,远程连接着“探针”的感知模块,如同透过一个极其遥远且信号微弱的潜望镜,观察着那片禁忌的交界之地。

“灰烬之角”的景象,透过“探针”的传感器传来,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矛盾。空间本身似乎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粘稠”状态,时而会被无形的力量拉扯,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几何网格(秩序渴求者的影响),时而又会莫名地泛起衰败的“泡沫”,让网格扭曲、淡化,仿佛被无形之力腐蚀(熵增低语者的痕迹)。这里没有物质,没有星光,只有这两种无形力量的无声角力,如同两种不同颜色的巨蟒在黑暗中缓慢绞杀。

【“已抵达预定坐标。环境参数与模拟吻合度71.4%。开始布设观测节点。”】 “探针”冰冷的自主逻辑单元汇报着。

微型观测节点被小心翼翼地释放,它们将如同吸附在巨蟒鳞片上的微生物,记录下每一次肌肉的绷紧与松弛。数据开始涓涓流入“探针”的存储核心,描绘出两大力量场相互侵蚀、抵消的详细图谱。那理论中的“空白区”确实存在,但如同风中的烛火,闪烁不定,范围极小,存在时间以毫秒计。

【“观测数据确认,‘空白区’理论成立。稳定性远低于预期,但确为规则冲突的产物。”】 微澜的声音带着一丝验证成功的凝重。这至少证明,他们的方向没有错。

接下来,就是更具风险的步骤——“乏味衰败”测试。

“探针”调整了自身的一个附属单元,将其对准了一片“熵增低语者”力量痕迹较为明显的区域。这个附属单元内部,封装着根据“守望者阵列”提供的数据和微澜的模型构建的、模拟“单调衰败”的微观粒子团。一旦释放,它将开始一段被精心设计好的、毫无惊喜和变数的衰变过程。

【“准备释放测试单元。倒计时……”】

所有人的意念都聚焦于此。这不仅仅是一次测试,更是对“熵增低语者”“性情”的一次直接窥探。

就在这时,“守望者阵列”的掩护行动启动了!在“灰烬之角”遥相对应的另一侧边缘,一次小规模的、模拟超新星残余脉冲的时空扰动恰到好处地爆发。这股扰动在广袤的宇宙尺度下微不足道,但在“秩序渴求者”那追求绝对纯净的感知中,无疑是一颗落入平静水面的石子。

几乎在扰动发生的瞬间,“探针”敏锐地捕捉到,“秩序渴求者”投向“灰烬之角”这部分区域的“注意力”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分散!就如同一个专注的守卫,被远处的异响稍稍吸引了瞬间的注意。

【“就是现在!释放!”】

微量的“乏味衰败”测试单元被无声地注入那片活跃的熵增区域。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那片区域的衰败“涟漪”依旧按照原有的、充满“活性”的韵律波动。

但就在千分之一秒后,变化发生了!

原本流畅而富有某种诡异美感的衰变“涟漪”,在接触到“乏味衰败”单元释放出的、单调重复的衰变信号时,猛地一滞!就像流畅的乐章中突然插入了一个刺耳、呆板的音符。紧接着,那片区域的熵增力量仿佛被激怒了一般,开始剧烈地、无序地扰动起来,不再是“品味”,更像是一种……“烦躁”的排斥!它试图将这团“乏味”的东西快速“消化”掉,但那种毫无“滋味”的特性,反而让它的侵蚀过程显得异常“粗暴”和“低效”。

测试成功了!“熵增低语者”对“乏味衰败”表现出了明确的厌恶反应!

然而,成功的喜悦还未升起,异变再生!

或许是“熵增低语者”那瞬间的、“烦躁”的力量扰动超出了某种阈值,或许是“秩序渴求者”被远处的掩护行动和近处熵增力量的异常波动共同吸引了注意——

一道冰冷、精确、不容置疑的秩序力量,如同无形的巨柱,骤然从虚空压下,精准地刺入“熵增低语者”那片躁动不安的区域!

“秩序”与“衰败”的力量,在“灰烬之角”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直接的、激烈的碰撞!

“探针”传回的数据流瞬间变得狂暴而混乱!两种根本规则的冲突,在原地制造出了一个短暂但远比之前任何自然形成的“空白区”都要巨大的、规则真空的“气泡”!

但也就在这“气泡”产生的瞬间,“探针”的传感器捕捉到了两道无法形容其庞大的意志,如同被惊动的亘古巨兽,同时向这个微不足道的交点,投来了一瞥!

【“警告!检测到高维意志注视!来源:秩序渴求者!熵增低语者!”】

“探针”的隐匿外壳在两种至高力量的碾压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哀鸣!

【“任务终止!启动自毁程序!紧急回传所有数据!”】 微澜的意念如同撕裂的闪电。

“探针”在最后的瞬间,将核心数据包压缩成一道超光速粒子流,指向共鸣之云本体的方向,随后,在秩序与衰败的双重碾压下,化为最基本的粒子,彻底湮灭。

遥远的共鸣之云内部,所有意识体都“感受”到了那瞬间的数据流中断,以及数据回传成功后,“探针”信号永恒的沉寂。

他们成功了,也付出了代价。

他们验证了“空白区”和“概念污染”的可行性,但也亲手点燃了两大“饥饿”意志在“灰烬之角”的直接冲突,并引来了它们明确的注视。

那道冰冷的深空“注视”,在这次事件中,始终沉默。它,又看到了什么?

“灰烬之角”的无声惊雷,已经炸响。余波,将荡向何方?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