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替嫁罪妻:总裁的赎罪枭宠 > 第256章 抉择与“回声”计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6章 抉择与“回声”计划

联盟核心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共振。意念的交锋不再是简单的赞成与反对,而是涉及资源分配、风险评估、战略优先级的复杂博弈。最终,一个多方妥协、风险分散的方案被艰难地确立——“回声”计划。

该计划将联盟有限的资源分为三个主要方向,但并非平均分配,而是动态调整:

1. “溯源之眼” (优先级:中):继续由尘影主导,对未知信号源进行远距离、超长时程的被动监测。不主动扫描,不发送任何信号,仅仅如同宇宙背景般“聆听”和“观察”,目标是积累足够的数据以分析信号源的行为模式和技术特征,评估其潜在威胁或价值。这是最保守、最安全的选项,但可能耗时极长且收获有限。

2. “变奏曲” (优先级:高):由微澜全力主导,应对“结构拆解者”的免疫进化。立即着手分析“屏蔽层”的特性,研发能够动态变化、混合多种情感频率甚至模拟“创世余晖”片段的更复杂干扰模因。目标是赶在“结构拆解者”完全免疫之前,升级“余烬低语者”阵列,确保这条来之不易的对抗途径不至于失效。这是应对眼前直接威胁的必要举措。

3. “阈限观测” (优先级:低但持续):由曦光协调部分意识体,基于“织网者”可能是自动观测系统的假设,尝试推演其可能的“行为协议”和介入“阈值”。通过分析己方所有已执行行动(包括“灰烬之角”冲突、“余烬低语者”运行、救援行动等)与“织网者”反应(或缺乏反应)的对应关系,试图勾勒出其“容忍范围”的模糊边界。这是一项长期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工作,但关乎生存的根本环境。

“回声”计划开始执行。联盟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按照新的指令开始运转。

“溯源之眼”在漫长的寂静中,未能再次捕捉到类似的能量爆发,但在对信号残留区域的持续“聆听”中,尘影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时空曲率涟漪。这些涟漪并非能量释放,更像是某种超光速航行器在极端隐匿模式下,无法完全消除的时空“尾迹”。痕迹非常古老,几乎被宇宙膨胀和背景辐射抹平,但确实存在。

【“推测:信号源并非本地静止,而是处于跨星域航行状态。其技术层级……极高。”】 尘影的发现,为那点“渔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距离感。

与此同时,“变奏曲”项目取得了关键进展。微澜发现,“结构拆解者”的“屏蔽层”对单一、稳定的情感频率过滤效率最高,但对快速切换、混沌混合的模因组合则反应迟缓。她设计了一种新的“混沌变奏”算法,使“余烬低语者”阵列释放的脉冲不再固定,而是如同抽象派的乐章,充满了无序的跳跃与叠加。

升级后的阵列再次进行测试。这一次,“结构拆解者”力量网络产生的“屏蔽层”明显滞后且效率低下,区域性紊乱再次变得明显!虽然可以预见对手会继续适应,但联盟也证明了他们拥有快速迭代反制手段的能力。

而“阈限观测”小组,在梳理历史数据时,注意到了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在“织网者”对“灰烬之角”冲突进行记录,以及对“余烬低语者”初期持续运行进行扫描之后,其活动似乎都伴随着一次极其微弱的、非指向性的信息发送,方向指向宇宙深处某个无法解析的坐标。这像是……定期汇报?

【“如果它是观测系统,那么它可能在向某个‘终端’或‘数据库’回传数据。”】 曦光的意念带着一丝寒意。他们不仅被观察,观察记录还可能被存档,甚至可能被某个更高级的存在查阅。

“回声”计划的三条线,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也带来了更深层的问题和担忧。

信号源是高度发达的星际旅行者?“结构拆解者”的进化竞赛是否会无限升级?“织网者”背后是否还存在更终极的“观察者”?

联盟在黑暗中发出的“声音”,得到的“回声”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加深邃。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探索迷宫,却逐渐发现,迷宫本身可能也是活的,并且拥有不止一双窥探的眼睛。

生存的博弈,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只是不断进入更广阔的棋盘,面对更强大的对手。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