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破败的猎户木屋内,火光摇曳。

杜氏的病情远比林渊初判的更为凶险。年岁已高,一路颠沛流离,忧惧交加,使得时疫之症迅速转为肺炎,高烧不退,数次陷入昏迷,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呓语和呼吸艰难。

赵匡胤心急如焚,却只能在一旁干看着,攥紧的拳头骨节发白,深深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赵光义吓得小脸苍白,紧紧靠着哥哥,大气不敢出。

唯有林渊,依旧沉静。他的眉头始终微锁着,再次仔细为杜氏诊脉,指下的脉搏微弱而紊乱,情况危急。

“赵兄,取些冷水来,浸湿布巾。”林渊的声音不高。

赵匡胤立刻照做。

林渊接过湿布,小心地敷在杜氏滚烫的额头上,又取出银针。这一次,他下针的手法更为缓慢凝重,依次刺入肺俞、尺泽、膻中等要穴。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针都力求激发病人自身的生机。

施针完毕,他又从行囊深处取出一个更小的玉瓶,倒出仅有的三粒朱红色、散发着奇异清香的药丸。他犹豫了一瞬,这显然是他备以救命的珍贵药物——随即取出一粒,小心研碎,兑入温水,一点点撬开杜氏紧咬的牙关,耐心地喂服下去。

整个过程,他极富耐心,没有丝毫厌烦。喂完药,他便坐在一旁,时刻观察着杜氏的呼吸和面色,时不时为她拭去额头的冷汗,调整一下盖着的薄被。

夜深了,赵匡胤和弟弟抵不住疲惫,相继蜷缩着睡去。只有林渊依旧守着火堆,添柴,看药,观察病情。

后半夜,杜氏的高烧奇迹般地开始消退,呼吸也逐渐变得平稳悠长。她悠悠转醒,虚弱地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便是守在榻边、眼中带着一丝疲惫的林渊。

“娘!您醒了!”赵匡胤几乎立刻惊醒,扑到榻前,声音带着狂喜和后怕。

杜氏虚弱地眨了眨眼,目光落在林渊身上,充满了无尽的感激。她挣扎着想说话,却引发一阵轻咳。林渊轻轻按住她:“老夫人刚醒,元气未复,还需静养,少说话。”

接下来的几天,林渊俨然成了这临时小家的主心骨。他每日为杜氏诊脉换方,亲自煎药。煎药时火候的掌握、药材投放的先后顺序,他都一丝不苟。喂药时,他总是先自己试一下温度,再小心地一勺勺喂给杜氏。

杜氏精神稍好时,林渊便会陪她说几句话,宽慰她“病去如抽丝,只需静心调养,定能康复”,言语间从不提自身功劳,反而多是鼓励。他还变着法子找来一些容易消化的野果,捣碎了喂给她。

这一切,杜氏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她一生历经坎坷,看尽世态炎凉,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如此不求回报、悉心照料一个陌生病妪,是何等难得的品格。尤其是林渊身上那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仁心与隐约的不凡气度,让她心中既感激,又暗自惊叹。

这日,杜氏感觉身体大为好转,已能靠着墙壁坐起身。她将赵匡胤和赵光义叫到跟前,脸色是病后的苍白,眼神却异常清亮和郑重。

她先是对着林渊,就要在床上行礼:“老身这条命,是林先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先生大恩,杜氏永生难忘!”

林渊连忙侧身避开,扶住她:“老夫人言重了。医者本分,遇上了便是缘分,岂能见死不救?”

杜氏却摇摇头,目光转向两个儿子,语气变得极其严肃,甚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匡胤,光义,你们过来,给娘跪下!”

赵匡胤和赵光义不明所以,但素来孝顺,立刻依言跪在母亲榻前。

杜氏看着两个儿子,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们都给我听好了,记到骨头里去!林先生于我赵家,恩同再造!没有林先生,娘早已是一抔黄土,你们兄弟二人也不知流落何方,是生是死!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

她喘了口气,继续道:“将来,无论你们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林先生是显达还是落魄,你们都必须待林先生如至亲兄长!敬他,重他,他但有吩咐,纵是刀山火海,你们也得给我去办!若敢有半分忘恩负义,娘就是在九泉之下,也绝不瞑目!听见没有?!”

赵匡胤虎目含泪,重重叩头:“娘!孩儿记住了!林先生之恩,孩儿永世不忘!必待先生如亲兄!”

少年赵光义也被母亲前所未有的郑重态度感染,激动地小脸通红,跟着哥哥磕头,大声道:“娘,我也记住了!林大哥是好人,救了我们全家!等我以后长大了,有了本事,一定要找天下最好的东西来报答林大哥!让林大哥再也不用来回奔波受苦!”

林渊看着这一幕,心中暖流涌动,却又有些无奈。他上前扶起兄弟二人,对杜氏温言道:“老夫人何必如此?匡胤兄弟和光义都乃人中龙凤,将来必有大出息。林某不过略尽绵力,实在当不起如此。”

他的淡泊更让杜氏和赵匡胤觉得他品格高洁,深不可测。赵光义则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只觉得这位林大哥更加了不起。

恩情的种子,已被杜氏以最郑重的方式,深深埋入了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心田,只待日后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