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内瓦峰会落幕第三日,陆家别墅的书房仍维持着深夜的静谧。厚重的胡桃木书架沿墙而立,摆满了精装的商业典籍与能源领域专着,一盏复古铜制台灯悬于红木书桌上方,暖黄的光线在桌面投下规整的光晕,将摊开的“新纪元残余势力排查报告”映照得格外清晰。苏晚坐在书桌左侧的真皮座椅上,指尖轻抵报告中“终焉之火”的标注字样,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桌角那枚未收起的加密硬盘上——这是她与陆寒枭从云顶酒店带回的关键物证,也是两人间尚未完全解开的信任谜题。

陆寒枭身着深灰色羊绒家居服,褪去了白日在峰会现场的凌厉,却仍难掩周身的沉稳气场。他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着一杯未加糖的黑咖啡,目光透过厚重的玻璃,望向庭院中被夜色笼罩的香樟树。自北极“极光站”危机解除后,两人虽在公开场合维持着“战略合作”的默契,私下却因“S”身份的疑云与未说透的秘密,始终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此刻,书房内的空气如同被拉长的弦,既带着并肩作战后的微妙熟稔,又暗藏着彼此试探的紧张。

“挪威军方传来消息,陈默的副手‘毒蛇’仍未踪迹。”陆寒枭转过身,将咖啡杯放在书桌边缘,杯底与桌面接触时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打破了短暂的寂静,“他们在大西洋海域打捞到潜艇残骸,发现‘终焉之火’的控制模块已被提前拆除,结合深海逃生舱的轨迹分析,‘毒蛇’很可能携带模块逃往南美,与‘新纪元’的残余势力汇合。”

苏晚抬起头,将手中的报告翻至“南美能源节点分布图”一页,指尖在标注“里约热内卢”的红点上轻轻点动:“艾伦的情报团队监测到,南美近一周有三笔匿名资金流入‘暗夜联盟’控制的矿业公司,金额合计1.2亿美元,资金源头与陈默早年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高度吻合。‘毒蛇’若要启动‘终焉之火’,必然需要能源支撑,这家矿业公司很可能是他们的新据点。”

她刻意避开提及星耀资本如何获取资金流向——这份情报源自“S”在暗网布局的金融监控网络,一旦解释,便可能暴露身份。这种“选择性共享”,是她在与陆寒枭的博弈中,始终坚守的安全边界。

陆寒枭的目光落在她指尖停留的红点上,随即移至她平静的侧脸。台灯的光线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却掩盖不住她眼底深处的警惕。他拿起桌上的加密硬盘,指尖在金属外壳上轻轻摩挲,语气平淡却带着不易察觉的试探:“这份资金流向情报,精准度远超常规商业调研。若我没记错,三年前‘寰宇科技’恶意收购案中,神秘投资人‘S’也曾通过类似的资金追踪手段,提前预判对手的资金链断裂时间,最终瓦解收购计划。”

苏晚的心脏微微一缩,手中的钢笔在报告上划出一道细长的墨痕。她没想到,陆寒枭会突然提及三年前的旧案——那是她以“S”身份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关键一战,也是她最不愿与“苏晚”这个身份产生关联的过往。她快速调整呼吸,用钢笔帽轻轻擦掉墨痕,语气保持着自然的从容:“‘S’的手段在业内确实传奇,星耀资本的情报团队也会借鉴其分析逻辑,结合公开的金融数据与暗网信息,形成综合判断。陆总若感兴趣,我可以让团队整理一份‘资金追踪方法论’,供陆氏参考。”

她巧妙地将情报来源归结为“借鉴分析逻辑”,既回应了陆寒枭的疑问,又避免了直接关联“S”,如同在两人间筑起一道透明的墙,可看见彼此,却无法触及核心。

陆寒枭眼中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深沉的笑意。他将加密硬盘放回桌面,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叠置于桌前,形成一种极具压迫感的对峙姿态:“‘借鉴逻辑’或许能解释数据精准度,但‘S’在‘寰宇科技’案中使用的‘动态风险模型’,与此次破解‘新纪元’服务器的算法逻辑,存在27%的核心代码重合度。这种技术层面的高度相似,恐怕不是‘借鉴’能轻易解释的。”

他顿了顿,目光如精准的扫描仪,捕捉着她表情的细微变化:“更巧的是,‘动态风险模型’中,有一个基于自然常数‘e’的密钥生成模块,与你父亲苏振海早年发表的《能源金融风险算法》中提到的理论模型,几乎完全一致。苏晚,你父亲的研究,是否曾对‘S’产生过影响?”

这个问题如同精心设计的陷阱——既关联了苏家技术,又指向“S”的身份,若她承认父亲的研究有影响力,便可能间接承认与“S”的关联;若否认,则与父亲在能源领域的学术地位相悖。

苏晚放下钢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拉开与陆寒枭的距离,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疏离:“我父亲的研究专注于能源技术与金融的交叉领域,在业内有一定学术影响力,被借鉴也属正常。但‘S’的具体情况,星耀资本并未深入调研,我无法给出更多信息。”她停顿片刻,主动转移话题,“比起探究‘S’的技术来源,我们更应尽快制定针对南美的行动方案。‘毒蛇’若启动‘终焉之火’,南美能源节点的瘫痪可能引发全球油价波动,陆氏在当地的油田项目也会受波及。”

她用“陆氏项目利益”作为诱饵,试图将陆寒枭的注意力从“S”的身份上引开。这是她在多次博弈中总结出的经验——陆寒枭作为陆氏集团的掌舵人,商业利益永远是他的核心关注点。

陆寒枭没有被转移话题,反而顺着她的话锋,进一步逼近:“南美行动方案需要星耀的情报支持与陆氏的资源配合,若信息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行动失败。苏晚,若‘S’能提供更精准的‘新纪元’内部通讯情报,我们的成功率会提升40%。你与星耀资本能否联系上‘S’,促成三方合作?”

这个提议看似合理,实则暗藏机锋——若苏晚能联系上“S”,则坐实她与“S”的关联;若不能,则暴露星耀资本与“S”无关的谎言。无论如何选择,都可能陷入被动。

苏晚的指尖在桌下轻轻蜷缩,大脑飞速运转。她抬眼看向陆寒枭,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为难:“星耀与‘S’并无直接联络渠道,只能通过暗网的匿名平台传递信息,且‘S’向来独来独往,是否回应全凭其意愿。若陆总需要,我可以让团队尝试发送合作邀约,但无法保证结果。”

她给出一个“不确定”的答案,既未否认联络的可能性,也未承诺结果,将选择权重新抛回给陆寒枭,为自己留下缓冲空间。

陆寒枭看着她滴水不漏的反应,心中的怀疑非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烈。他清楚,眼前这个女人,如同一个精密的谜题,每一个答案都看似合理,却在细节处藏着更深的线索。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拿起桌上的报告,翻至“行动预案”部分:“那就先按现有情报制定方案。星耀负责锁定南美据点的具体位置与人员构成,陆氏协调当地警方与军方,准备突袭行动。周一会召开联合会议,敲定最终细节。”

书房内的紧张氛围暂时缓和,两人重新聚焦于工作,键盘敲击声与纸张翻动声交替响起。当苏晚起身准备离开时,陆寒枭突然开口:“苏晚,你肩膀上的伤,恢复得怎么样了?”

她微微一怔,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肩——那里还留着陈默子弹擦过的疤痕。北极“极光站”的危机中,陆寒枭为保护她,曾徒手挡开陈默的枪口,那份短暂的并肩作战,是两人关系中少有的温情时刻。她轻声回应:“已经没事了,谢谢陆总关心。”

“没事就好。”陆寒枭的声音柔和了几分,目光落在她的疤痕处,“下次行动,注意安全。无论是作为星耀的代表,还是……陆氏的合作伙伴。”

这句刻意模糊身份的叮嘱,让苏晚心中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点了点头,转身走向书房门口,手握住门把手时,听到陆寒枭再次开口:“对了,‘S’在‘寰宇科技’案中,曾说过一句名言——‘所有的风险,都藏在被忽略的细节里’。这句话,我很认同。”

苏晚的脚步骤然停顿,后背传来一阵微凉的寒意。她知道,陆寒枭这句话绝非偶然——这是她以“S”身份接受匿名采访时说过的话,从未公开关联“苏晚”。他此刻提起,既是在暗示已掌握更多证据,也是在提醒她:他一直在关注“S”,从未放弃探寻真相。

她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推门走出书房。走廊的灯光昏暗,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如同她与陆寒枭之间,那些看不见却无法忽视的秘密与博弈。

回到卧室,苏晚立刻拨通艾伦的加密通讯,声音带着一丝紧绷:“加快对南美矿业公司的调查,重点排查‘毒蛇’的具体行踪与‘终焉之火’的控制模块参数。另外,启动‘暗网伪装’程序,伪造星耀与‘S’的‘首次接触’记录,若陆寒枭追问,可作为搪塞的证据。”

“明白,老板。”艾伦的声音传来,背景是技术团队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另外,我们监测到陆氏技术团队近期在反向解析‘S’的旧算法,尤其是‘动态风险模型’,似乎在寻找与您技术习惯的关联证据。”

苏晚的瞳孔骤然收缩。她走到窗边,看着书房方向透出的灯光,心中清楚,陆寒枭的试探不会就此停止。这场围绕“S”身份的博弈,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她与陆寒枭,既是并肩对抗“新纪元”的盟友,也是彼此棋盘上,最危险的对手。

夜色渐深,南美矿业公司的阴影在暗网中逐渐清晰,“终焉之火”的威胁仍未解除,而陆寒枭对“S”身份的探寻,也在悄然加速。书房内的那盏台灯,依旧亮至深夜,如同两人间悬而未决的谜题,在寂静的别墅中,等待着被揭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