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 > 第62章 捷报送盛京 多尔衮稳固兵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捷报送盛京 多尔衮稳固兵权

崇德元年腊月二十六日辰时,义州府衙外的驿站前,两名清军驿卒正将一份火漆封口的捷报绑在快马身上。刚林站在驿站门口,亲自检查捷报的封印,对驿卒叮嘱:“此乃睿王爷击败毛文龙的捷报,需日夜兼程送往盛京,务必在三日内呈给陛下,不得延误!”

“大人放心!”驿卒翻身上马,猛抽一鞭,快马嘶鸣着向盛京方向疾驰而去。刚林转身返回府衙,此时多尔衮正与多铎、吴拜、图尔格、索尼等将领在议事厅内商议后续防务。

“捷报已送出,”刚林躬身禀报,“按王爷的吩咐,捷报中详细列明了伏击的经过、斩杀与俘虏的明军数量、缴获的战船与粮米,以及毛文龙仅率数百人逃回皮岛的情况。”

多尔衮点头,对吴拜道:“吴拜,粮道驿站的重建事宜进展如何?毛文龙虽受重创,但仍需防他卷土重来。”

“回王爷,”吴拜躬身道,“末将已派两千士兵重建粮仓,同时在粮道沿线增设五处哨卡,每处哨卡驻守五十人,日夜巡逻,确保粮道安全。另外,苏拜已与义州知府金万基商议,从朝鲜采购粮米五千石,补充被劫掠的储备。”

图尔格补充道:“末将已率部巡查完望海埚峡谷,清理了战场遗迹,同时在峡谷两侧增设箭楼,派三百人驻守,防止明军再次从峡谷突袭。”

多尔衮满意道:“很好。多铎,你率镶白旗一千骑,前往皮岛附近海域巡逻,每日派斥候探查毛文龙的动向,若发现明军战船,及时回报,不可擅自出击。”

“小弟遵令!”多铎躬身领命,眼中难掩兴奋——此次伏击大捷,他作为佯攻主力,也立下不小功劳,心中对多尔衮的敬佩更甚。

三日后,盛京崇政殿内,皇太极正与诸王大臣议事。殿外传来驿卒的通报:“陛下,义州送来捷报——睿王爷设伏击败毛文龙,大获全胜!”

皇太极眼中一亮,令希福即刻宣读捷报。希福展开捷报,以满语高声念道:“崇德元年腊月二十四日,毛文龙率五千明军袭扰义州粮道,臣多尔衮令多铎率镶白旗佯攻皮岛,引敌出击,吴拜、图尔格、博尔晋率军在望海埚峡谷设伏,三面夹击,斩杀明军两千余,俘虏两千余,缴获战船二十余艘,夺回粮米数千石,毛文龙仅率数百人遁回皮岛……”

捷报宣读完毕,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代善率先出列,躬身道:“八弟,十四弟此次设伏,不仅重创毛文龙,稳固了义州防务,还为大清扬威朝鲜与明朝边境,实乃大功!臣恳请陛下重赏十四弟,以激励全军将士!”

济尔哈朗附和:“礼亲王说得对!睿王爷‘墨尔根戴青’之号果然名不虚传,此次伏击战术精妙,以少胜多,彰显了大清将领的谋略,当赏!”

岳托、萨哈廉等年轻宗室也纷纷请赏:“陛下,十四叔以五千精骑破毛文龙五千明军,还缴获大量战船与粮米,功不可没,当晋封亲王,增兵固防!”

皇太极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笑道:“十四弟此次功劳,朕自然记在心里。希福,拟旨:赏多尔衮金五百两、缎五十匹,正白旗增兵两千,由盛京八旗大营调拨;多铎、吴拜、图尔格、博尔晋等将领,各赏金百两、缎十匹;义州驻军全体将士,赏银五千两,以示嘉奖!”

“臣遵令!”希福躬身领命,即刻起草圣旨。

莽古尔泰此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冷淡:“陛下,正白旗本就兵力雄厚,此次再增兵两千,恐会打破八旗平衡。臣以为,增兵之事需从长计议,可先赏金银,暂缓增兵。”

阿济格立刻附和:“莽古尔泰说得对!十四弟驻守义州,手握正白、镶白两旗兵力,若再增兵,恐生尾大不掉之势。陛下,臣愿率正红旗一部前往义州协助防务,无需为正白旗增兵!”

皇太极看向代善,代善会意,出列道:“八弟,莽古尔泰与十二弟所言虽有道理,却也忽视了义州的重要性——毛文龙虽败,明朝仍有可能派援军支援皮岛,义州作为边境要地,需足够兵力防御。正白旗增兵两千,既能稳固防务,也能让十四弟更好地监视朝鲜与明朝动向,并非打破八旗平衡。”

济尔哈朗也道:“陛下,礼亲王说得对。正白旗增兵后,可令博尔晋的正蓝旗仍驻义州监军,确保兵权制衡,如此便无需担心尾大不掉。”

皇太极点头:“二哥与济尔哈朗所言极是。就按原议,正白旗增兵两千,博尔晋仍驻义州,定期向朕禀报防务。”

阿济格见皇太极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心中却满是不满——多尔衮在义州屡立战功,权势日益增长,已隐隐有超过他这个白旗兄长的趋势。

散朝后,阿济格在宫门外拦住岳托,语气带着抱怨:“岳托侄儿,你看看!十四弟驻守义州不过月余,便先后拿下江华岛、击败毛文龙,如今又得陛下赏赐,增兵两千,权势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我们两红旗的地位恐会被白旗超越!”

岳托扶着阿济格的手臂,低声道:“十二叔,您稍安勿躁。陛下此举,看似是重赏十四叔,实则是想借十四叔的能力稳固边境,同时牵制我们两红旗与正蓝旗。您想想,十四叔在义州手握兵权,若我们两红旗与正蓝旗联手,陛下便可用十四叔来制衡;若我们与十四叔走近,陛下又可扶持正蓝旗——这是陛下的平衡之术啊。”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次十四叔击败毛文龙,陛下虽增兵正白旗,却也令博尔晋监军,这便是制衡的明证。我们只需按兵不动,专注于盛京防务,不让陛下找到削夺两红旗兵权的借口,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阿济格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只是十四弟的野心,恐怕不止于镇守边境——你需多加留意他在义州的动向,若有异常,及时告知本王与你父王。”

“侄儿明白。”岳托躬身应下,目送阿济格离去后,转身前往礼亲王府,向代善禀报此事。

腊月三十日,义州府衙内张灯结彩,虽在边境,却也透着过年的喜庆。多尔衮收到盛京的圣旨与赏赐后,召集正白、镶白、正蓝旗的将领,在府衙内举办庆功宴。

宴会上,多铎端着酒杯,走到多尔衮身边,兴奋道:“十四哥,八哥不仅赏了金五百两、缎五十匹,还为正白旗增兵两千!现在正白旗兵强马壮,加上镶白旗的兵力,我们白旗的势力在八旗中已是顶尖,八哥也得让你三分!”

吴拜、图尔格等将领也纷纷上前敬酒:“王爷,此次大捷后,义州防务稳固,朝鲜不敢再轻举妄动,毛文龙也元气大伤,您在朝中的威望更盛了!”

多尔衮举杯与众人同饮,放下酒杯后,语气沉稳:“诸位过誉了。此次赏赐与增兵,既是陛下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八哥要的是我们守住义州,为大清南下攻明铺路,而非恃宠而骄,争夺权势。”

他话锋一转,对博尔晋道:“博尔晋将军,正蓝旗监军义州,日后还需你与正白旗、镶白旗协同作战,共同稳固防务。若有任何防务上的建议,你可随时向本王提出。”

博尔晋连忙起身躬身:“王爷客气了!末将只是奉旨监军,防务上的事宜,全凭王爷做主,末将定全力配合。”

宴罢,将领们陆续散去。多尔衮独自一人来到鸭绿江边,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思绪万千。刚林随后赶来,手中捧着一份文书:“王爷,希福从汉城送来消息,他与崔鸣吉的互市谈判已顺利结束——因王爷击败毛文龙,崔鸣吉答应将粮米的互市额度从六万石增至八万石,铁器的供应也增加了三成,足以支撑义州驻军的军饷。”

多尔衮接过文书,快速浏览一遍,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崔鸣吉倒是识时务。毛文龙一败,朝鲜便没了依靠,只能更加依附大清——这便是军威的作用。”

他抬头望向江对岸的辽东方向,对刚林道:“刚林,你跟随本王多年,应该明白,此次击败毛文龙、获得增兵,只是开始。大清要的不是守住边境,而是南下攻明,入主中原——而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兵权支撑。”

“正白旗如今兵强马壮,又有镶白旗协同,还有朝鲜作为后方粮道,只要我们牢牢掌控这些,日后无论是攻明还是应对朝中的权力博弈,都能占据主动。”

刚林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躬身道:“王爷放心,属下自跟随王爷以来,便深知王爷的抱负。无论是驻守义州,还是日后南下攻明,属下都将紧随王爷左右,为王爷效力,为大清开疆拓土!”

多尔衮转头看向刚林,拍了拍他的肩:“好。有你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回去吧,明日还要安排增兵的整编事宜,不可懈怠。”

刚林躬身应下,与多尔衮一同转身返回府衙。江风吹过,带着一丝寒意,却吹不散多尔衮眼中的锐光——他知道,稳固兵权只是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而他,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