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 > 第94章 班师回朝献捷报 权力博弈再升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4章 班师回朝献捷报 权力博弈再升级

崇德二年十一月初十辰时,盛京城外的十里亭已旌旗招展。皇太极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临时搭建的御座上,两侧依次排列着诸王大臣——代善(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和硕郑亲王)、阿济格(和硕英亲王)、莽古尔泰(和硕贝勒)、岳托(和硕成亲王)、萨哈廉(镶红旗梅勒额真)、硕托(正红旗佐领)、阿达礼(代善之孙,固山贝子)、希福(内弘文院大学士)、觉善(后军监军)、范文程(秘书院大学士)、刚林(内国史院学士)等,皆身着朝服,神色肃穆。

远处传来马蹄声,尘土飞扬中,多尔衮率征明大军缓缓驶来。他身着“奉命大将军”铠甲,肩披玄色披风,勒马立于阵前,身后是多铎(和硕豫亲王)、图赖(正白旗梅勒额真)、吴拜(正白旗固山额真)、苏拜(镶白旗梅勒额真),以及蒙古贵族奥巴(科尔沁贝勒)、额哲(察哈尔部首领)、苏布地(喀喇沁部首领)、班第(敖汉部首领)、衮楚克(奈曼部首领),大军阵列严整,甲胄寒光闪烁。

“臣多尔衮,率征明大军凯旋,参见陛下!”多尔衮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举捷报与物资清单,“此次袭明,臣率大军绕道蒙古,破龙井关、大安口、遵化、永平四城,重创明军,缴获粮米八万石、白银十五万两、绸缎两万匹,收编降兵八千余人,圆满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

皇太极起身走下御座,亲手扶起多尔衮,语气欣慰:“十四弟辛苦!此次袭明大捷,震慑明廷,充实我大清军资,你功不可没!快起身,与众卿一同入城。”

“谢陛下!”多尔衮起身,将捷报与清单交给希福,由其呈给皇太极。

多铎、岳托等将领也纷纷上前见礼,皇太极一一慰问,随后下令:“起驾!入城!”

御驾在前,大军在后,盛京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不绝于耳。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官员们跪迎道旁,一派喜庆景象——无人知晓,这繁华背后,一场权力博弈已悄然酝酿。

午时,崇政殿内,皇太极端坐龙椅,诸王大臣分列两侧。希福展开多尔衮的捷报,高声宣读:“奉命大将军、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奏报:崇德二年十月至十一月,率大军五万,绕道蒙古,破明龙井关、大安口,斩明将吴安邦、周镇国;围遵化,败袁崇焕援军,破永平,劫掠顺义、丰润,获粮米八万石、白银十五万两、绸缎两万匹,收编降兵八千余人,明军伤亡逾万,臣已率大军安全回师,谨此奏报!”

“好!”皇太极拍案叫好,“此次袭明,多尔衮调度有方,多铎勇冠三军,岳托断后有功,蒙古诸部协同得力,皆为大清功臣!传朕旨意——”

希福展开圣旨,宣读: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指挥有方,立不世之功,赏白银两千两、缎两百匹,增加食邑一千户,仍任奉命大将军;

和硕豫亲王多铎,破城陷阵,勇不可挡,赏白银一千两、缎一百匹,晋封和硕豫亲王(此前为贝勒,此处按剧情晋封亲王);

和硕成亲王岳托,断后伏击,重创明军,赏白银八百两、缎八十匹;

科尔沁贝勒奥巴,率部冲锋,战功卓着,晋封和硕土谢图亲王;

察哈尔部首领额哲,协同作战,赏白银五百两,晋封和硕亲王;

喀喇沁部首领苏布地、敖汉部首领班第、奈曼部首领衮楚克,各赏白银三百两,晋封多罗郡王;

其余将领图赖、吴拜、苏拜、萨哈廉、硕托等,各有赏赐,降兵八千余人交由兵部整编,编入汉军八旗;

另,正式认可蒙古八旗编制,设察哈尔三旗、科尔沁五旗、喀喇沁一旗、敖汉一旗、奈曼一旗,共十一旗,其中察哈尔三旗仍归多尔衮节制,其余蒙古八旗由朝廷统一调度,但需征询多尔衮意见。”

“臣等谢陛下恩典!”众人躬身领命,多尔衮心中暗忖——皇太极虽增加他的食邑,却将蒙古八旗拆分调度,显然是想削弱他对蒙古部落的掌控,手段果然高明。

未时,封赏完毕,阿济格突然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奏!此次袭明,多尔衮在军中独断专行,未与副帅岳托、监军觉善商议便调整部署,有擅权之嫌;且臣听闻,多尔衮与袁崇焕有私下联络,疑似私通,恳请陛下彻查!”

莽古尔泰立刻附和:“英亲王说得对!多尔衮久掌兵权,与蒙古贵族往来密切,又疑似与明将私通,若不彻查,恐对大清不利!”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诸王大臣的目光纷纷投向多尔衮,代善皱眉道:“八弟,阿济格、莽古尔泰所言并无实据,不可轻信。多尔衮此次袭明大捷,若因无凭无据的猜测便彻查,恐寒了将士之心。”

济尔哈朗道:“陛下,觉善、希福皆随多尔衮出征,可让他们作证,看是否有擅权与私通之事。”

皇太极看向希福与觉善:“希福、觉善,你们随多尔衮出征,可曾见他擅权或与袁崇焕私通?”

希福躬身道:“回陛下,多尔衮在军中确有调整部署之事,但他称‘兵贵神速,需临机决断’,且事后向臣与觉善说明缘由;至于与袁崇焕私通,臣并未亲眼所见,只听闻袁崇焕按兵不动,似有放水之嫌。”

觉善补充道:“陛下,多尔衮确实未私吞物资,战利品皆登记造册,三成已先行送往盛京;与袁崇焕私通之事,臣也无证据,但多尔衮曾派鲍承先潜入蓟州,似与明将有接触。”

多尔衮上前一步,从容道:“陛下,臣派鲍承先潜入蓟州,是为侦查明军防务,并非与袁崇焕私通。袁崇焕按兵不动,是因他与崇祯帝互相猜忌,故意放任清军劫掠,以向明廷施压——臣这里有遵化守将王元雅的奏折,上面明确写着‘袁崇焕仅派三千援军,疑似故意拖延’,可证明臣所言非虚。”

说罢,多尔衮从袖中取出奏折,递给刚林,由其呈给皇太极。皇太极展开奏折,快速浏览后,脸色微沉——奏折确实提及袁崇焕援军不力,与多尔衮无关。

多尔衮继续道:“至于擅权,臣身为奉命大将军,有临机决断之权,调整部署是为战机,且事后向希福、觉善说明,并非擅权。若陛下仍有疑虑,可将鲍承先传召入宫,当面询问。”

皇太极沉吟片刻——他虽猜忌多尔衮,却无实据,且此次袭明大捷,蒙古八旗归附,若贸然彻查,恐引发多尔衮与蒙古贵族不满。他道:“既然无实据,彻查之事暂且搁置。但多尔衮,你日后出征,需与副帅、监军商议后再调整部署,不可独断专行;鲍承先可暂不传唤,日后再做询问。”

阿济格、莽古尔泰虽不满,却也只能躬身退下。

申时,崇政殿议事结束,诸王大臣陆续离去。皇太极留下希福,在偏殿密谈。皇太极道:“希福,你随多尔衮出征,虽无他私通袁崇焕的实据,但他与蒙古贵族往来密切,恐有培植势力之意。你需继续收集他与蒙古贵族、袁崇焕的往来证据,尤其是鲍承先潜入蓟州的详情,若有异动,即刻禀报。”

希福躬身道:“臣遵令!臣会派人监视多尔衮府中动向,以及蒙古贵族与他的联络,定能找到证据。”

皇太极点头:“另外,蒙古八旗虽归多尔衮节制察哈尔三旗,但你可暗中联络苏布地、班第,许以更多赏赐,让他们向朝廷靠拢,牵制多尔衮。”

“臣明白!”希福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此时,庄妃派人送来书信,信中写道:“陛下,多尔衮权势日盛,蒙古八旗与白旗皆归其掌控,需尽快收回他的兵权,可借口‘蒙古局势稳定’,免去他‘奉命大将军’之职,改任内大臣,留在盛京。”

皇太极看完书信,对曹化淳(司礼监秉笔太监)道:“曹化淳,你将庄妃的书信收好,此事容后再议。多尔衮刚立大功,此时收回兵权,恐不妥,需等待时机。”

“奴才遵令!”曹化淳躬身领命。

同日酉时,多尔衮回到睿亲王府。府内早已备好庆功宴,范文程、刚林、图赖、吴拜、苏拜、鲍承先、宁完我等亲信皆已等候。多尔衮屏退下人,与众人在书房密谈。

“今日崇政殿之事,诸位也看到了,八哥对我猜忌已深,阿济格、莽古尔泰更是步步紧逼。”多尔衮坐在主位,语气凝重,“若不尽快巩固势力,日后恐被八哥收回兵权。”

范文程道:“王爷,此次袭明后,我们已拉拢蒙古贵族,收编汉军降兵,下一步需进一步巩固蒙古八旗的掌控——察哈尔三旗归我们节制,可派亲信担任佐领,渗透兵权;同时,拉拢汉臣,如鲍承先、宁完我、张存仁(明降将)等,让他们在朝廷中为王爷说话,制衡阿济格、莽古尔泰。”

刚林补充道:“王爷,物资方面,三成已送往盛京,剩余七成可分一部分给蒙古贵族与汉军降将,进一步拉拢他们;另外,代善二哥愿支持岳托晋封亲王,我们可借此与代善结盟,让他在朝廷中牵制皇太极。”

多铎道:“十四哥,八哥若想收回兵权,我们便以‘蒙古草原仍有卫拉特部异动’为由,请求继续掌军,蒙古贵族定会支持我们!”

图赖道:“王爷,白旗将士皆愿追随您,若八哥强行收回兵权,我们可联名上奏,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多尔衮点头:“范先生与刚林的提议可行。鲍承先,你潜入蓟州与谢尚政联络之事,不可向任何人透露,尤其是希福派来的人;宁完我,你负责拉拢汉臣,许以官职与赏赐;图赖、吴拜、苏拜,你们整顿白旗兵马,加强训练,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属下遵令!”众人躬身领命。

鲍承先道:“王爷放心,臣与谢尚政联络之事,只有范文程、刚林知晓,绝不会泄露。袁崇焕那边已按约定,向明廷奏报‘清军因粮尽撤军’,不会牵扯到王爷。”

宁完我道:“王爷,张存仁、刘之纶(明降将)等汉臣已表示愿追随王爷,臣会尽快安排他们与王爷见面,商议拉拢事宜。”

此时,阿巴亥太妃派来的亲信送来密信:“太妃得知陛下未彻查王爷,甚是欣慰;她已在宫中向代善提及‘支持岳托晋封亲王’之事,代善表示愿与王爷结盟;另外,庄妃建议皇太极收回王爷兵权,需多加提防。”

多尔衮看完密信,对众人道:“额娘已为我们铺路,代善愿结盟,汉臣与蒙古贵族支持我们,八哥想收回兵权,没那么容易。接下来,我们需静待时机,待八哥露出破绽,再一举反击。”

范文程道:“王爷,时机或许就在岳托晋封亲王之事——代善支持我们,我们可借此事在朝廷中争取更多支持,同时让蒙古贵族联名上奏,请求陛下保留王爷的‘奉命大将军’之职。”

“准。”多尔衮道,“刚林,你起草联名奏折,让奥巴、额哲、苏布地等蒙古贵族签字,请求陛下保留臣的‘奉命大将军’之职,以‘稳定蒙古局势’;另外,准备一份岳托的战功清单,明日呈给陛下,支持他晋封亲王。”

“属下遵令!”刚林躬身领命。

夜色渐深,睿亲王府的书房内仍灯火通明。多尔衮站在窗前,望着盛京的夜空,心中暗忖——上辈子的他,因轻信皇太极而失去一切,这辈子,他绝不会重蹈覆辙。蒙古八旗、白旗、汉臣,这些都是他的筹码,只要牢牢掌控,终有一日,他会取代皇太极,成为大清真正的主人。

多铎走到多尔衮身旁,低声道:“十四哥,你放心,镶白旗永远追随你!若八哥真的要收回兵权,我们便与他拼了!”

多尔衮拍了拍多铎的肩膀:“十五弟,不必如此激进。我们只需步步为营,巩固势力,八哥便不敢轻举妄动。明日,我们先将岳托的战功清单呈给陛下,让代善欠我们一个人情,后续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刚林此时送来联名奏折的草稿,多尔衮浏览后道:“很好,明日一早,便让蒙古贵族签字,随后呈给陛下。范文程,你明日与代善见面,告诉他我们支持岳托晋封亲王,让他在朝廷中为我们说话。”

范文程躬身道:“属下遵令!”

书房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坚定的脸庞。一场围绕权力的较量,已在盛京的夜色中,悄然升级。